70年前,29小時解放天津:這場攻堅閃擊戰是怎麼做到的?

天津解放70週年

1949年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天津。天津戰役是平津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解放戰爭中重要的攻堅戰。為避免天津遭遇戰火破壞,解放軍進行了一系列的努力,曾多次要求守敵放下武器,但遭到拒絕。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總攻,經過29個小時激戰,勝利佔領天津。整個戰役中,工廠、學校和街道多保持完好,創造了攻堅戰的奇蹟。


70年前,29小時解放天津:這場攻堅閃擊戰是怎麼做到的?


解放天津的東野將士正跨越海河上的法國橋(又名萬國橋、中正橋,今為解放橋)進入天津市區。該橋為法國工程師白璧設計,於1927年10月18日建成通車,全長97.64米,為天津租界時期具有代表性重要建築之一。天津解放後改名解放橋至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948年6月,一位滿面風霜的將軍風塵僕僕從蘭州趕到天津。他抵達天津伊始,便帶著北平傅作義部和南京國防部的高級參謀們勘察天津各處城防,又到兵工署第70兵工廠天津機械分廠視察,一時間天津城內守軍被折騰地上躥下跳,卻沒有人敢說個不字。官兵們私下傳說,新來的將軍是傅作義和南京蔣介石都很信任的悍將,蔣、傅派他來就是為了保證天津不丟失。但僅僅6個多月後,1949年1月15日,這位天津守將就與麾下的13萬國民黨軍一起,在解放軍的閃電攻勢面前無奈地當了俘虜。

“天津穿上了盔甲”

陳長捷,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保定軍校第七期。祖籍福建,卻跟隨師兄傅作義投入閻錫山的晉綏軍系統。他作戰風格堅毅果敢,在南口、忻口等戰役中表現出色,憑戰功贏得了傅作義的承認。

1947年3月,在傅作義推薦下,陳長捷擔任國民黨軍聯勤第八補給區司令。1948年6月蔣介石委任陳長捷為天津警備司令。


70年前,29小時解放天津:這場攻堅閃擊戰是怎麼做到的?

陳長捷


陳長捷,字介山,福建螺洲(今屬福州)人。畢業於保定軍校第七期,因此成為校友傅作義麾下悍將,平津戰役時任天津警備司令部中將司令,兵敗被俘。(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陳長捷任天津警備司令後,從傅作義和南京國防部招來各路“神仙”,組織城防構築委員會。在現地勘察後,陳長捷認為想要加強城防工事體系,需要對135個據點進行擴建翻修,將磚石堡壘升級為鋼筋水泥碉堡,並加建大小碉堡組成縱深配置。據測算改進之後的周沿城防工事線總長度達45公里,其中大碉堡380多個。在碉堡體系修建齊備後,陳長捷又從1948年秋天開始命令天津守軍在城外各要點及城牆附近50米埋設地雷,甚至命令兵工署第70兵工廠和天津機械廠研究新型地雷,稱之為“風雨雷”。到1948年底,天津每日的地雷產量達到3000枚。

隨著遼瀋戰役戰局的發展,傅作義日漸感到東北野戰軍入關的巨大壓力。但此時傅作義和陳長捷認為東野入關至多50萬人左右,而且應該在第二年春天化凍之後才會發動攻擊。因此一面四處抓丁擴充部隊,一面命令天津陳長捷、塘沽侯鏡如增強本區防禦。華北“剿總”副總司令宋肯堂,組織工事督導列車,巡弋於北寧線上,檢查沿線的津塘工事,直接就地指導國民黨軍各守將對據點工事進行修改,並與平津塘地區縱深防禦體系相配合。

傅作義為了提升天津、塘沽的守軍防禦力,將94軍部署於楊村,62軍於蘆臺,86軍在唐山,92軍放在塘沽、軍糧城,青年軍208師改編的87軍放在塘沽、北塘。唐山和北平護路旅由平津塘張的交警總隊改編而來,配置於天津到廊坊以及天津到馬廠沿線交通線上,認為只要這樣就可以穩穩佔住唐山、塘沽、天津的三角區域。

而國民黨河北省主席楚溪春和保安司令陳光鬥奉命急編河北保安總團,從下屬的幾十個縣中拉丁抓夫,每縣要編一至三個保安團,發給輕武器升格為正規團。這是傅作義20萬擴軍計劃的第一步。

城防情況被解放軍掌握


天津的地下黨組織在1948年已經十分強大。

1947年7月,在國民黨天津城防構築委員會擔任監工的麥璇琨正式入黨。時任天津地下黨市政工委書記王文源指示麥璇琨趁工作之便將整個天津城防工程繪製成圖。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麥璇琨便經常借其他工段的工事圖紙,私下抄錄。有一位名叫金健的同事看到後還跟他開玩笑,說麥璇琨是想學張松獻圖,但卻並沒有向上級告發麥璇琨。1947年9月,王文源等以微縮照相的方式,將麥璇琨繪製的城防圖送往華北城工部。

地下黨員張克誠擔任天津市工務局建築科公務員,負責對貫通全城各防區明碉暗堡的城防公路進行驗收。一次他冒險將城防工事圖帶回家,花費兩夜進行復制,然後縫在秋褲裡請自己的妹妹帶給時任中共天津工作委員會書記的黎智,輾轉送到城外解放軍手中。

而天津守軍的佈防情況,主要是曾參與地下黨外圍組織的進步青年、華北聯勤天津支部秘書李貽亮利用新年向守軍發放慰問品的機會,通過抄錄登記表和現場走訪逐漸掌握的。這些情報由當時駐在泊頭的華北城工部進行整合,最終形成了準確度極高的《天津敵碉堡柵欄城防圖》。

日後我軍在確定攻擊天津計劃時,參考了天津地下黨提供的詳細情報。例如為了對付陳長捷放護城河水淹沒周邊的計策,地下黨和當地民眾對南運河和護城河兩岸進行了大量的走訪排查,最終在南運河上游找到了通往鹼河的水閘。在打開這處水閘後,南運河的河水都流入鹼河,陳長捷的護城河就此枯水。

給每名戰士準備一顆白菜

需要指出的是,陳長捷和天津守敵,原本並不是解放軍的首要目標。12月17日至21日,東野2縱、7縱、9縱和炮縱進抵塘沽外圍,準備殲滅固守此處的侯鏡如兵團,控制出海口,徹底截斷敵人從海上逃跑之路。雖然此時侯鏡如已經開始接受地下黨的領導,但他的守備計劃卻做得有板有眼,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塘沽周邊的鹽田、海灘等地形,給我軍攻擊塘沽造成了巨大的困難。而且侯鏡如還把指揮部搬到軍艦上,做出一副隨時可以逃跑的姿態。

另一方面,侯鏡如還專門秘密寫信給林彪等人,指出塘沽易守難攻,而天津雖然城防工事體系較為齊備,但守軍兵力缺口較大,容易攻取。加之此時2縱、7縱、9縱和炮縱指揮員聯名給東總髮電商討不打塘沽,最終中央軍委拍板,同意東野轉鋒攻打天津,東野很快決定以1縱、2縱、7縱、8縱、9縱、12縱和6縱17師共34萬兵力會攻天津,並組成以劉亞樓擔任總指揮的天津前線指揮部。12月30日我軍攻津部隊開始迫近天津。


70年前,29小時解放天津:這場攻堅閃擊戰是怎麼做到的?



天津戰役中東野的高射炮陣地。在此役中,東野擁有絕對優勢,不僅在兵力上佔優,火力上也絲毫不弱,僅在天津周圍部署的各種火炮就多達538門,而天津守軍山野榴炮一共才50餘門。戰役僅進行了29小時,東野就全殲天津守軍。(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面對天津陳長捷擺開的縱深防禦體系,劉亞樓決定採取“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南後北,先分割後圍殲”的作戰方針,以1縱、2縱配屬部分炮兵和20輛坦克為第一主攻方向,由天津西部向東部攻擊,7縱、8縱配屬部分炮兵和10輛坦克為第二主攻方向,由天津東側向西攻擊。9縱、12縱各派一個師擔任助攻,由天津南面向北突破,2縱獨立2師在天津北面負責佯攻,吸引當面的國民黨軍151師。6縱17師擔任總預備隊。


70年前,29小時解放天津:這場攻堅閃擊戰是怎麼做到的?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時,東野參謀長劉亞樓(右坐者),正通過電話向天津攻城部隊下達總攻命令。(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為了迅速攻克天津,東野投入攻城部隊總兵力達34 萬,並組成以劉亞樓擔任總指揮的天津前線指揮部

在政治動員中,我軍集中對新戰士進行兩憶三查訴苦教育,2縱一位班長張勳在決心書上寫道:“戰後和大家在兩個會上見面——不是慶功會,就是追悼會!”

1949年1月1日至13日,我軍開始對天津外圍10餘個據點進行攻擊,為總攻掃清障礙。1月8日,8縱在炮縱150毫米榴彈炮的支援下對津東北王串場據點進行突襲。參戰的炮縱3團3營原本是在附近區域試炮,但8縱和東野司令部均認為用敵人工事試射更為合適,同時在這個方向使用重炮,也會使敵人摸不清我軍主攻方向,讓陳長捷產生我軍可能將主攻方向選在天津北側的錯覺。此戰後,東野組織各級領導尤其是炮縱指揮官到國民黨軍碉堡群進行實地考察,為日後總攻中炮兵如何進行破壞射擊提出寶貴意見。結果在總攻時,我軍結合打錦州和打王串場的經驗,先以不裝引信的炮彈打碎敵人鋼筋混凝土碉堡的外牆,再以瞬發榴彈殺傷碉堡內的敵軍,取得了完美的破壞效果。

在完成了外圍敵軍防禦點清掃工作後,東野開始準備對天津的最後總攻,同時又通過各種渠道對天津守軍進行勸降。此時,東野在天津周邊展開了538門加農炮、榴彈炮、山野炮和重迫擊炮,而天津守軍山野榴炮一共才50餘門。1月8日,天津前線總指揮部下達兵種協同動作計劃,其中針對炮兵作戰的特點,擬定“破壞射擊時”“壓制射擊時”“克服護城河時”“向縱深發展時”四大步驟中步、坦、炮、工的具體分工和順序。各主攻方向的指揮員此時對我軍強大的炮兵和裝甲兵實力都感到相當滿意,例如第一主攻方向共有地炮273門,劉亞樓在向第一主攻方向總指揮李天佑介紹了炮兵配置後專門問了一句:“給你第一主攻方向這麼多火炮,滿足了吧?”


70年前,29小時解放天津:這場攻堅閃擊戰是怎麼做到的?


1949年1月,天津戰役中,東野9縱某部突擊部隊正越過鹿砦,突破天津城防。面對天津的縱深防禦體系,劉亞樓決定採取“ 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南後北,先分割後圍殲”的策略。各縱隊也都準備架橋工具,挖掘了超過1 萬米的交通壕,以保證攻擊發起的突然性。(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月12日、13日我軍炮兵開始佔領陣地。13日9時我炮兵開始進行試射,並直接對預定突破口附近的敵人碉堡和縱深目標進行破壞射擊,為了迷惑敵人,我軍規定上午東側炮兵開火,下午西側炮兵開火,中午留給南側炮兵。各部必須留一個炮連準備對敵人炮兵進行反壓制。我軍的試射火力猛烈到陳長捷多年後仍堅持認為解放軍13日便已經發動了攻擊,並佔據了東營門國民黨軍守軍主陣地。

但實際上我軍各路大軍是在13日深夜才開始進入攻擊出發陣地的。14日一早,大家驚異地發現整個天津籠罩在大霧之中,有老同志多年後回憶:“陣地就像死了一樣,所有人都默不作聲等著,怪瘮人的。”9時後雲開霧散,9時30分炮兵開始試射,10時5顆紅色信號彈突然臨空,天津周圍的五百餘門大炮一起發出怒吼,成千上萬發炮彈幾乎要把天津整個掀起來。


70年前,29小時解放天津:這場攻堅閃擊戰是怎麼做到的?


攔腰截斷

眼看各縱隊紛紛打進突破口,作為總預備隊的6縱17師再也坐不住了。這支部隊是東野的總預備隊專業戶,1947年6月打四平17師是總預備隊,1948年9月打錦州它又是總預備隊。當2縱突破城垣後,6縱17師師長龍書金和政委徐斌洲便開始輪流給各級領導打電話,要求儘快上陣。11時,劉亞樓命令17師立刻從1縱開闢突破口衝入城內。

與1縱、2縱、7縱、8縱相比,6縱17師是一個不太相信炮兵的部隊,他們更喜歡用自己捆的炸藥包。東野上下都知道17師從師部機關幹部到普通一兵,都是捆炸藥包和爆破的好手,他們管炸藥包叫“手中雷”。在衝入天津城內後,17師先衝進南開中學,然後攻打天津電車公司。據17師老兵回憶,在電車公司廣場上敵人的碉堡“像蒸籠裡的饅頭似的一個挨一個”。結果17師49團1營3連2排3全班12人扛了10個10公斤的炸藥包,從電車公司大樓後方迂迴,從大樓開始炸起,一路摧枯拉朽,最終贏得“爆破英雄班”稱號。

在天津戰役中,我軍裝甲兵對於各部隊突入城內後快速突進起到關鍵作用。14日15時,我坦克部隊以排甚至單車為單位,支援已經徹底各自為戰的步兵部隊。例如1縱2師6團在穿過鼓樓南大街進至新旅舍時,遭遇敵人憑藉高大建築物建立的支撐點。步兵多次爆破未能奏效,關鍵時刻我兩輛坦克一馬當先,連打帶撞,直接在大樓外牆衝開一個大洞,掩護步兵衝入樓內全殲守敵。


70年前,29小時解放天津:這場攻堅閃擊戰是怎麼做到的?


天津戰役中,東野戰士正在坦克的掩護下突破天津城防。按劉亞樓的“東西對進”部署,東野以1 縱、2 縱配屬20 輛坦克及炮兵部隊,由西向東攻擊;而7 縱、8 縱配屬部分炮兵和10 輛坦克從東向西攻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14日夜色已深,但槍聲、爆炸聲卻此起彼伏。我軍指戰員在夜幕掩護下,以團營連為單位大膽穿插,多路並進,迅速撕裂敵人的防禦體系。2縱5師16團1營沿忠廟大街向東推進,一路奪取大豐橋等三座橋樑。凌晨時1營經火柴公司、轉盤街抵近金湯橋。但此時金湯橋橋頭堡卻以輕重機槍交叉火力組成火網。攻擊受阻的1營3連派出兩隊戰士從側翼攻擊西側幾個主要橋頭堡,並一舉奪取了橋西段。同在凌晨3、4時,8縱71團也打到金湯橋東側。面對橋頭主堡,戰士王青山連續進行4次爆破。戰士詹德友將紅旗插在了金湯橋東橋上。5時,我軍2縱和8縱正式在金湯橋會師。

攻城作戰的最佳答卷

會師金湯橋,標誌著天津敵人被一分為二。但從城市戰角度,困獸猶鬥的敵人仍然可以憑藉支撐點負隅頑抗。而我軍也漸漸打出了感覺。例如1縱2師炮兵團1連在配合步兵攻擊時,突然遭遇敵人一座建築物集中了多挺機槍。由於樓高街窄,步兵和炮兵都無法仰攻壓制敵人,也無法迂迴。關鍵時刻,我炮兵將山炮拆成三大部件,抬到附近三層樓上,以7枚炮彈敲掉敵人4個火力點,掩護5團奪佔勝利橋。這段“大炮爬樓”的經典戰例後來被完整地呈現在《大決戰·平津戰役》中。

隨著戰況的發展,天津國民黨守軍逐漸喪失了戰鬥意志。解放軍開始採用“猛打緊喊”的戰術,以強攻配合勸降,1縱曾有一連創造俘虜1800多名敵軍的記錄。15日5時,我軍迫近陳長捷的警備司令部。1縱1師政委黃玉昆親自給1團長劉海清打電話,要他一鼓作氣拿下警備司令部。

解放軍先奪佔了警備司令部東西兩側的制高點,1團2營炸開司令部大門,從一樓打到頂層,卻沒有抓到陳長捷。6連副排長邢春福臨時審問俘虜得知陳長捷在警備司令部大院忠烈祠地下室。據陳長捷回憶,當時他正在與傅作義通話。傅作義此時已從新華社播發的新聞中得知解放軍“突入天津”,於是緊急向陳長捷詢問。而此前傅作義已經在無奈之下同意讓陳長捷去接洽和平。但就在陳長捷和傅作義通話時,解放軍衝進了地下室,挺槍站在陳的背後。這位曾叫囂有自己在天津不會丟的國民黨悍將,就這樣當了俘虜。


70年前,29小時解放天津:這場攻堅閃擊戰是怎麼做到的?



1949年1 月25日,東野將士攻入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原日租界大和公園內日本公會堂,今天津和平區八一禮堂附近)。下午5時左右,1縱1師1團的戰士們攻入敵司令部,並在地下室俘虜陳長捷等7名國民黨高級將領(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整個天津總攻僅持續了29個小時便結束了。這一結果出乎國共雙方几乎所有人的預料。當然,我們“事後諸葛亮”,會發現解放軍為了這場酣暢淋漓的勝利,已經準備了數年。

從兵力對比、武器裝備、技戰術水平、隱蔽戰線等幾乎每個方面,解放軍均佔據優勢。天津攻堅戰的勝利,算得上解放軍在攻城作戰上的最佳答卷。而傅作義系統眼看陳長捷力戰被俘,終於決定放下傲慢,真心實意地與解放軍坐到談判桌前,為了避免讓北京和綏遠重蹈天津覆轍而共同努力。

從這個角度上講,雖然陳長捷和天津守軍因為對傅作義的愚忠放棄了原本可能的和平起義機會,但對於整個平津戰場而言,天津方式的示範效應教育了每一個國民黨軍官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