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丨孔子六大說話之道:說話很容易,好好說話卻很難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不管你使用什麼樣的語言,只要你開口,就能反映你的人品。

——愛默生

1

話要說在點子上


常言道:“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別人的批評、勸告聽起來尖銳、讓人感到不愉快,但對於自己的行為改正確實很有好處的。


在說話方面,孔子有很多的名言,其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辭達而已矣”。


孔子認為,言辭只是一種交流工具,本質是用來溝通的,主要是信息傳遞互換,沒必要非得有好口才。


孔子還說:“巧言令色,鮮矣仁”


意思是:喜歡花言巧語的人,表面上裝出一副很和悅樣子,實則內心缺少仁心,因此說的話多半沒有營養。


與人交往話不要太多, 並不是說的越多溝通越到位。說話時,廢話連篇的人,是眾人所厭惡的,因為說話有效溝通程度很低。


正所謂“話不在多,而在精”。最好的溝通是把話說到點上,這才是真正的有口才。


詩詞丨孔子六大說話之道:說話很容易,好好說話卻很難


2

言多必失


仲由問孔子,什麼樣的人是聰明的。孔子回答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管好自己的嘴巴,這才是聰明的。


說話要把握好分寸,該說的時候說,不該說的時候不說,切記不懂裝懂,胡說亂說。


俗話說:“話到嘴邊留三分”


說話要留有餘地,說話之前,先想想自己說的話是否合理,有沒有必要說,會不會傷害到對方。


生活中,有些人喜歡說狂話,把自己的一點點小事情,添油加醋的說出來,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很有本事。


還有的人,喜歡擺顯自己的功勞,一點也不低調,在人面前誇誇其口,給自己臉上貼金。


這樣的人,只圖說時一時爽,不懂言多必失的道理,不知不覺說出了傷人的話。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言多必失,處世戒多言。


詩詞丨孔子六大說話之道:說話很容易,好好說話卻很難

3

說話要謹慎


中國錦言:“真誠是玻璃,謹慎是鑽石”


孔子講:“其言也訒”,“言寡尤”。意思是說話應謹慎;要真實可靠。


清玄燁也講:“一事不謹,即貽四海之憂;一念不慎,即貽百年之患”。


做事和思考不謹慎,就會產生差錯,而謹慎的人很少出差錯,“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謹慎”,所以君子應該說話謹慎。


人人心裡都有一架衡量語言的天平,好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所以最好慎言。


機運永遠站在謹慎者一邊。要說話之前,最好謹慎考慮,否則覆水難收,將無轉圜機會。


謹慎是一種習慣,要慢慢養成。


詩詞丨孔子六大說話之道:說話很容易,好好說話卻很難


4

說話要看對象


在說話對象方面,孔子強調: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意思是: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告誡我們,說話不可隨性而來,要學會說話分情況,看人下菜碟。


與人說話要遠離這三種誤區:在酒桌上說不該說的話,這叫失言;別人沒有讓你說話的意思,你偏偏要說,這是多嘴;不看人臉色搶著說話,這是缺少眼力。


跟別人交談時,必須考慮的第一件事,對方是否樂意聽你說的話,或者你是否希望別人聽你說話。


說話不看對象,就跟蒙著頭走路一樣,腳下的路是不清楚的,就容易迷失方向。


看對象說話的人,是受人尊敬的。


詩詞丨孔子六大說話之道:說話很容易,好好說話卻很難

5

說話要分場合


《論語·鄉黨》篇前五章記載孔子在鄉在朝的儀容、言談、舉止:


孔子在家鄉,儀容溫和恭謹,好像不會說話一樣。


而孔子在朝廷上,同下大夫說話,侃侃而談;同上大夫說話,和顏悅色;君主來了,恭恭敬敬,步履安詳。


為什麼孔子在不同的場合表現出來的狀態不一樣呢?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作為官員,他需要虛心傾聽民眾的意見,並且沒有在民眾面前誇誇其談的必要。


而他在朝廷上,由於事關百姓疾苦和國家長治久安,他說話的時候自然會很流暢清楚,同時又很注意分寸。


孔子在朝廷與民間的不同表現,說明了他在說話時特別重視對象和場合。


說話不分場合,就像是穿衣不分季節時令,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不論話語怎麼動聽,說話技巧怎麼高超,都是枉然。


說話講究場合,這不僅是做人的一種變通,更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智慧。


詩詞丨孔子六大說話之道:說話很容易,好好說話卻很難

6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意思是:君子把說得多做得少視為恥辱。


生活中,有些人是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說的比唱的還好聽”,但是實際行動卻基本為零。


多說少做的人,往往難有真本領,行動往往勝過雄辯,少說些漂亮話,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


唐代詩人李白有曾說:“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


天地營造萬物,但是它們並不言語。


判斷一個人,不是根據他自己的表白或對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據他的行動。


一切偉大的行動和思想,都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


文章來源:詩詞世界,版權歸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聲明:如有侵權,造謠,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