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葬,地宮被反鎖,最後一個工匠如何逃出?原來他們留了一手

皇上剛上位的時候,一般就要為自己選一塊風水寶地作為自己的陵墓,並花費很長時間才將它建成。比如朱元璋的陵墓就花費了25年的時間才建成。而且,皇帝的陵墓中都設有很多的機關,在皇帝下葬之後,這個機關就會啟動,這就是為了防止一些盜墓者前去。

皇帝下葬,地宮被反鎖,最後一個工匠如何逃出?原來他們留了一手

古代的殉葬制度非常的殘忍,我國自殷商時期的奴隸社會開始,便有了殉葬風俗。春秋戰國再到秦朝都沿襲了過去的傳統,雖然秦朝之後是封建制王朝,但是皇帝身死,依然要陪葬很多後宮妃子和傭人。

歷朝歷代修築皇陵的工匠,幾乎全被活殉葬在了墓中。通常是等到皇帝下葬後,外面的士兵將地宮的大門反鎖,不讓裡面的工匠出來。

後來,這些人變得非常的聰明,在建設的時候為自己留了一手,他們會在皇陵內,設置出一些非常精妙的機關,為自己做逃生之用,由於這個機關設計得非常隱蔽,平常只留一條縫隙,監工的人實際上根本看不到,這個機關叫做"木栓頂門"。

皇帝下葬,地宮被反鎖,最後一個工匠如何逃出?原來他們留了一手

孫殿英當年在盜慈禧陵墓時就曾發現了這一秘密。

1928年,時任軍長的孫殿英,嘴上以軍費緊張為由,對清東陵進行了挖掘,當然其中也沒有放過慈禧的定東陵。雖然士兵眾多,但一代皇陵又怎會是輕而易舉就打開的。在慈禧地宮的大石門前,孫殿英被擋住了,這個大石門堅固無比,深處地下,又不敢炸。

後來,孫殿英在門的上面,發現了一條細縫,這條細縫就是開啟墓門的"鑰匙孔"。

皇帝下葬,地宮被反鎖,最後一個工匠如何逃出?原來他們留了一手

明清兩代的石門是從整塊石頭上雕刻出來的,分為左右兩個,每個重達一千磅。用於關閉大門,工匠們使用民間"木製螺栓頂門"的原則:設計一個長石條並從內部頂住門,從而消除了從外面推開的可能性。

工匠會提前製作好一把特殊的石門鑰匙,名叫拐釘鑰匙,這種鑰匙可以將頂門長石條推開,也能從外面慢慢地將石條放倒。這樣一來,就達到了不用留人也能在門後關上石門的效果。這種設計是非常保密的,真是一舉兩得。

雖然這是為活命被逼的做法,但是也足夠看出古代匠人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