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字為什麼要從楷體開始,不能直接練行體嗎?

蘇文說歷史


楷書是學習書法的人不可越過的門檻。歷代書法家們都如此說,

我自然很贊同。

楷書方正,點畫規範。人們從一開始學寫字,肯定不是在學書法,但一定要按照楷書的要點去寫。這樣結構點劃,老師也是這麼要求我們的。後來寫字,找準古人名帖,日復一日地寫,熟能生巧,成了一體,給人有一種美的感受,這時候才被人們認為是書法,值得人們欣賞了。

寫字,從熟練中求得了流利,便成了行書。草書差不多也就是行書流利至極罷了。

練習楷書,在書法道路上是繞不開的一個結。自古至今的書法名家,沒有哪一位不是從楷書起家的。


子云隨筆


古人有句話:"學書法先學楷書,楷書先學唐楷,唐楷先學大楷"從中可以看出,練字最好是先由楷書練起。因為楷書是基礎,特別是一些基本性的筆法,只有在楷書裡,才能得到紮實的基本功訓練。虛的理論就不說了,舉幾個實在的例子

一 比如如何運筆的問題,綜合起來,常見筆法大致內容有以下幾種:藏鋒用筆, 中鋒用筆,提筆,按筆,回鋒,斂鋒。露鋒硬筆,翻筆 ,轉筆。

其中,書法最基礎的起筆。"逆鋒起筆"。具體來說有三句話,而這三個規律,只能從楷書一步步學起,"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右先左,豎畫橫下,橫畫豎下"。不論行書,草書,隸書,篆書。歷代書法家總結的規律,只有這樣起筆,才能有力,寫出的字才圓潤勁挺。

而由於行書的快寫和連貫性,不是說它不能練習這種"起筆法",而是它就沒法比楷書更細緻入微的學好起筆的基本功,甚至從行書學起筆,容易形成油滑的用筆習氣。沒有經過楷書訓練 是做不到也體會不到這種起筆法的,

二 再舉一個例子,比如中鋒用筆,如下圖

中鋒用筆,在運筆時,還須有一定的技巧,清代書法家劉煦載提出“逆入,澀行,緊收” 的觀點,這六個字高度的概括了書寫的全部用筆技巧。

就是說,入筆時用逆鋒,中間的運筆階段澀行,筆畫的末端收筆時使用回鋒,這些用筆方法過程,必須一筆一劃,就像是分解動作,它只有在楷書裡才能得到系統性訓練。

如古人說中鋒用筆要達到"如錐畫沙"入紙三分,如果直接學行書寫,在一流動性快速書寫時,是很難得到中鋒行筆訓練,就會留下夾生飯,以後的書寫就會容易造成寫得飄浮,用筆不到位的毛病。再回頭克服就難了。所以強調要從楷書學起。

這些筆法,楷書,行書都會應用到,然而,行書裡往往幾個筆法綜合起來,一筆帶過,初學階段如不認真仔細分辨 ,更本就無從學起,毫無頭緒。

三 再複雜一點,行書實際是楷書的複雜化,連貫流動性的寫法。它大多數都是中鋒用筆和側鋒用筆交互使用,如果沒有經過楷書的運筆訓練,經常會看不出自己到底是在中鋒,還是在側鋒,甚至常常寫成了偏鋒的病筆,

常言"楷如坐,行如走,草如跑",行書不僅是連筆得楷書,而是楷書的流動性書寫。在這個過程中 ,是積點成畫,連畫成字,接字成行書的,是一步一步來的,如下圖的行草書,關鍵部位畫黃圈的節點,它不是一筆轉過,而是許多楷書基礎上的起承轉合,頓挫熟練的組合,還有控筆能力的全面體現。

這些連接,使轉,接筆的過程,就是一個筆畫和另一個筆畫發生連接的地方,往往是一個字結構和細節的關鍵。初學從行書入手,就根本難以體會到其中的筆法結構的轉接部分的精妙。而在楷書裡,筆畫是靜止的,很容易看出之間的起承轉接所在,就像是一個電影的慢動作分解字體。而行書是連續快速你很難掌握它的節奏和轉換筆法。

掌握一門手藝的路徑都是相似的,起點方法正確,加上持續的努力,就能在不斷的成就感和驚喜中獲得享受和激勵。如果方法不對,很容易就耗盡熱情,無法堅持而最終放棄。所以練習書法還是從楷書學起,要比從行書學更科學,更紮實,事半功倍更有效率。


張勁逸


楷體是書法練習的基礎,把楷體的基本筆畫練好,才能更深刻掌握每個字的骨架和精髓,把楷書的基礎打牢固後,再學習行書和草書,才會更容易上手,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把楷書的基礎打牢,才能有一手剛勁有力的漂亮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