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为什么要从楷体开始,不能直接练行体吗?

苏文说历史


楷书是学习书法的人不可越过的门槛。历代书法家们都如此说,

我自然很赞同。

楷书方正,点画规范。人们从一开始学写字,肯定不是在学书法,但一定要按照楷书的要点去写。这样结构点划,老师也是这么要求我们的。后来写字,找准古人名帖,日复一日地写,熟能生巧,成了一体,给人有一种美的感受,这时候才被人们认为是书法,值得人们欣赏了。

写字,从熟练中求得了流利,便成了行书。草书差不多也就是行书流利至极罢了。

练习楷书,在书法道路上是绕不开的一个结。自古至今的书法名家,没有哪一位不是从楷书起家的。


子云随笔


古人有句话:"学书法先学楷书,楷书先学唐楷,唐楷先学大楷"从中可以看出,练字最好是先由楷书练起。因为楷书是基础,特别是一些基本性的笔法,只有在楷书里,才能得到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虚的理论就不说了,举几个实在的例子

一 比如如何运笔的问题,综合起来,常见笔法大致内容有以下几种:藏锋用笔, 中锋用笔,提笔,按笔,回锋,敛锋。露锋硬笔,翻笔 ,转笔。

其中,书法最基础的起笔。"逆锋起笔"。具体来说有三句话,而这三个规律,只能从楷书一步步学起,"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竖画横下,横画竖下"。不论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历代书法家总结的规律,只有这样起笔,才能有力,写出的字才圆润劲挺。

而由于行书的快写和连贯性,不是说它不能练习这种"起笔法",而是它就没法比楷书更细致入微的学好起笔的基本功,甚至从行书学起笔,容易形成油滑的用笔习气。没有经过楷书训练 是做不到也体会不到这种起笔法的,

二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中锋用笔,如下图

中锋用笔,在运笔时,还须有一定的技巧,清代书法家刘煦载提出“逆入,涩行,紧收” 的观点,这六个字高度的概括了书写的全部用笔技巧。

就是说,入笔时用逆锋,中间的运笔阶段涩行,笔画的末端收笔时使用回锋,这些用笔方法过程,必须一笔一划,就像是分解动作,它只有在楷书里才能得到系统性训练。

如古人说中锋用笔要达到"如锥画沙"入纸三分,如果直接学行书写,在一流动性快速书写时,是很难得到中锋行笔训练,就会留下夹生饭,以后的书写就会容易造成写得飘浮,用笔不到位的毛病。再回头克服就难了。所以强调要从楷书学起。

这些笔法,楷书,行书都会应用到,然而,行书里往往几个笔法综合起来,一笔带过,初学阶段如不认真仔细分辨 ,更本就无从学起,毫无头绪。

三 再复杂一点,行书实际是楷书的复杂化,连贯流动性的写法。它大多数都是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交互使用,如果没有经过楷书的运笔训练,经常会看不出自己到底是在中锋,还是在侧锋,甚至常常写成了偏锋的病笔,

常言"楷如坐,行如走,草如跑",行书不仅是连笔得楷书,而是楷书的流动性书写。在这个过程中 ,是积点成画,连画成字,接字成行书的,是一步一步来的,如下图的行草书,关键部位画黄圈的节点,它不是一笔转过,而是许多楷书基础上的起承转合,顿挫熟练的组合,还有控笔能力的全面体现。

这些连接,使转,接笔的过程,就是一个笔画和另一个笔画发生连接的地方,往往是一个字结构和细节的关键。初学从行书入手,就根本难以体会到其中的笔法结构的转接部分的精妙。而在楷书里,笔画是静止的,很容易看出之间的起承转接所在,就像是一个电影的慢动作分解字体。而行书是连续快速你很难掌握它的节奏和转换笔法。

掌握一门手艺的路径都是相似的,起点方法正确,加上持续的努力,就能在不断的成就感和惊喜中获得享受和激励。如果方法不对,很容易就耗尽热情,无法坚持而最终放弃。所以练习书法还是从楷书学起,要比从行书学更科学,更扎实,事半功倍更有效率。


张劲逸


楷体是书法练习的基础,把楷体的基本笔画练好,才能更深刻掌握每个字的骨架和精髓,把楷书的基础打牢固后,再学习行书和草书,才会更容易上手,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把楷书的基础打牢,才能有一手刚劲有力的漂亮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