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善待賈詡而暗中對張繡下手,畢竟計謀都是賈詡設計的?

富元製作


曹操善待賈詡而對張繡下手,不能簡單的從表面關係來看待。張繡當時投降而後再叛,導致曹昂,典韋戰死導致這一切的都是因為曹操納了張繡的父親驃騎將軍張濟的遺孀鄒夫人,

曹操當時聽到張繡因為此事不開心,其實我想不用聽到消息,猜也可以猜到,於是準備秘密的殺死張繡,結果不小心被洩露了風聲。

於是張繡提前動手曹操,曹操的長子曹昂被他殺死,張繡再次退回去襄城駐紮,和劉表繼續聯盟。張繡正式脫離曹操,其實一直他也不算忠心於曹操,只是當時形勢所逼迫罷了。而曹操到時候動手也應當是必然的,至於為什麼善待賈詡,而要對張繡動手。

舉個例子,曹操都殺了呂布,難道他還要殺掉赤兔馬嗎?當然是想盡一切辦法為我所用。賈詡本身也是涼州地區的豪族代表之一,當時李傕等人就想親近賈詡但同時也很忌憚他,可見賈詡才能是受到相當多人的認可的,曹操本身也是一愛才之人。善待賈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是後,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紹遣人招繡,並與詡書結援。繡欲許之,詡顯於繡坐上謂紹使曰:“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繡驚懼曰:“何至於此!”竊謂詡曰:“若此,當何歸?”詡曰:“不如從曹公。”繡曰:“袁強曹弱,又與曹為仇,從之如何?”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繡從之,率眾歸太祖。太祖見之,喜,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賈詡表現出來的是對天下局勢的正確把握,他能棄名揚天下兵強馬壯的袁紹而投奔當時並不起眼且與之有深仇的曹操,更多的是他表現出的超常的魄力,也唯有這樣的魄力才使他做出這種驚世駭俗的決定,如果沒有賈詡張繡是萬萬不敢投降的.因此,曹操善待賈詡怎麼看也都說得過去,而賈詡作為三國第一聰明人,他對情況分辨的變得非常清楚,瞭解人性,不與人性作鬥爭。


大餅貓


曹操並未對張繡下手,而善待賈詡,原因有二,可以從曹操的胸懷和賈詡的為人兩方面來分析。

其一,與其說曹操善待賈詡,不如說曹操善待一切忠誠且有才能的人,對待這樣一類人,曹操的容忍度一向是很高的。而賈詡為張繡獻計時是各位其主,並不是缺點,且從後期他侍曹操時計無不中,亦可看出其才華亦是毋庸置疑的。就連當初寫檄文將曹操祖父都挖出來一起討伐的陳琳,曹操都能夠“憐其才,乃赦之”,何況賈詡一位謀士。



曹操對待賢才的態度,可以從他對待幾位有代表性的人物看處。首先是關羽,即使關羽被困土山,被迫受降到曹操帳下時要先約法三章,明言降漢不降曹,且隨時都可能離開回歸劉備。如此過分的條件曹操亦能應允,且對其厚待非常。

其次是趙雲,在當陽長坂坡時,即使並無把握活捉趙雲,曹操仍下令不可放冷箭,才造就了子龍單騎七進七出的威名。後來的龐德亦是如此,曹操知其英勇,為了招攬特意設計生擒,值得一提的是,設計龐德得計策便是出自於題中的賈詡。

還有赤壁之戰時,龐統隔江來獻連環計。曹操不知其心,甫一見面,便是“殷勤相待”,對其計策深信不疑,且三言兩語間便放其回江東,名為招攬江東豪傑,實則一去不回。



前面幾位,雖得曹操傾心相待,卻幾乎都與曹操無緣,但是曹操愛才之心,真的是百折不撓,無論是否有結果,每次遇到賢才依然會真心待之。

而曹操此舉亦是極有成效,縱觀整個三國時期,論其招攬人才,真的是誰都比不上曹操,魏國無論是武將還是文臣都是人才濟濟,臥虎藏龍。成功得案例如龐德賈詡,又如劉表處的文聘,袁紹處的呂曠呂翔,荀彧荀攸,都為曹操做出很多貢獻。



其二,便是因為賈詡深諳處世安身之道,且有毒辣的眼光和對時勢的準確判斷。賈詡被稱為三國的"毒士",可見他出的計謀,大多是害人的。可即便如此,曹操竟然沒有對他加以忌憚,還讓他做了魏文帝曹丕之師,亦是後來的託孤重臣。這主要要歸功於賈詡對自己的明確定位和處世之道。

《三國志 魏書 賈詡傳》有記載:“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疑,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賈詡對自己即非曹操舊臣,又是工於算計的謀士得身份定位非常精準。因此為了避免曹操的猜忌,首先做好了防患,既不結交旁人,又不攀附權貴,低調做人,以表其忠心。



然而不僅如此,賈詡並非如他表現出來的一般忠厚。他在後來成為魏國的開國功臣,官拜大魏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文帝之帝師,死後配享魏文帝廟,靠的可不僅僅是保持低調。一貫的低調只是他的保護色,他在曹丕和曹植爭奪儲位時能夠提前選定曹丕,並暗中多次在關鍵時刻為其出謀劃策,幫助其獲得曹操得青睞,卻又在明面上表現出一派事不關己與世無爭的樣子。

但不得不說,賈詡的這種做法實在是深得曹操之心,也迷惑了曹操的眼睛。以至於後來的立儲之事,曹操一直都深信賈詡置身事外,最終在他的影響下立了曹丕為太子。不知道曹操若是知道自己寵信的謀士反而算計到了自己的頭上,會作何感想呢?



因此,賈詡能夠得到曹操的善待,既是因為他自身的能力,亦是因為曹操愛才惜才的胸襟。而他後來又得到曹丕的善待,且在三國時期難得的善終,更多的則是因為他自己為人處世的情商和對時勢的判斷能力。


寒汐


而在《魏略》中的說法為:曹操的兒子指責張繡殺了其兄曹昂,張繡內心感到十分愧疚而選擇了自殺。這個說法同樣也是很不可思議的,如果張繡會感到內疚,那當初又何必選擇投降曹操呢?根本就解釋不通。

因此筆者大膽猜測,張繡之死和曹操有直接的關係,很有可能是曹操在半路下令殺死了張繡,而不是所謂的自殺或是意外死亡。在當時已經基本平定了北方的情況下,張繡對於曹操來說是可有可無的,而且還有殺子、殺愛將之恨,曹操有充足的動機幹掉張繡。
題主認為曹操暗中對張繡下手的說法,並不是什麼陰謀論,可能性也是極大的。而曹操沒有殺害給張繡出謀劃策的賈詡,則是出於另外的一番考慮。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賈誼真他孃的是個人才。賈詡在曹操面對袁紹和張繡兩面夾擊之時,主動說服張繡投降了曹操,可算是大功一件,免除了曹操和袁紹開戰時的後顧之憂。後來賈詡也是奇謀不斷,哪裡都有賈詡的建議:先是勸說曹操不要南下,曹操不聽以至於慘敗;在對抗馬超、韓遂聯軍時,一個小小的離間計就成功瓦解了對手。
張繡是一個行伍出身的武將,作戰也十分的勇猛,但是曹操集團不缺這樣的人才;賈詡這種算無遺策的謀士則是曹操十分看重的人物,曹操需要更多這樣的人才來幫助自己完成大業 。“張繡死,賈詡活”的道理也就這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