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善待贾诩而暗中对张绣下手,毕竟计谋都是贾诩设计的?

富元制作


曹操善待贾诩而对张绣下手,不能简单的从表面关系来看待。张绣当时投降而后再叛,导致曹昂,典韦战死导致这一切的都是因为曹操纳了张绣的父亲骠骑将军张济的遗孀邹夫人,

曹操当时听到张绣因为此事不开心,其实我想不用听到消息,猜也可以猜到,于是准备秘密的杀死张绣,结果不小心被泄露了风声。

于是张绣提前动手曹操,曹操的长子曹昂被他杀死,张绣再次退回去襄城驻扎,和刘表继续联盟。张绣正式脱离曹操,其实一直他也不算忠心于曹操,只是当时形势所逼迫罢了。而曹操到时候动手也应当是必然的,至于为什么善待贾诩,而要对张绣动手。

举个例子,曹操都杀了吕布,难道他还要杀掉赤兔马吗?当然是想尽一切办法为我所用。贾诩本身也是凉州地区的豪族代表之一,当时李傕等人就想亲近贾诩但同时也很忌惮他,可见贾诩才能是受到相当多人的认可的,曹操本身也是一爱才之人。善待贾诩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贾诩表现出来的是对天下局势的正确把握,他能弃名扬天下兵强马壮的袁绍而投奔当时并不起眼且与之有深仇的曹操,更多的是他表现出的超常的魄力,也唯有这样的魄力才使他做出这种惊世骇俗的决定,如果没有贾诩张绣是万万不敢投降的.因此,曹操善待贾诩怎么看也都说得过去,而贾诩作为三国第一聪明人,他对情况分辨的变得非常清楚,了解人性,不与人性作斗争。


大饼猫


曹操并未对张绣下手,而善待贾诩,原因有二,可以从曹操的胸怀和贾诩的为人两方面来分析。

其一,与其说曹操善待贾诩,不如说曹操善待一切忠诚且有才能的人,对待这样一类人,曹操的容忍度一向是很高的。而贾诩为张绣献计时是各位其主,并不是缺点,且从后期他侍曹操时计无不中,亦可看出其才华亦是毋庸置疑的。就连当初写檄文将曹操祖父都挖出来一起讨伐的陈琳,曹操都能够“怜其才,乃赦之”,何况贾诩一位谋士。



曹操对待贤才的态度,可以从他对待几位有代表性的人物看处。首先是关羽,即使关羽被困土山,被迫受降到曹操帐下时要先约法三章,明言降汉不降曹,且随时都可能离开回归刘备。如此过分的条件曹操亦能应允,且对其厚待非常。

其次是赵云,在当阳长坂坡时,即使并无把握活捉赵云,曹操仍下令不可放冷箭,才造就了子龙单骑七进七出的威名。后来的庞德亦是如此,曹操知其英勇,为了招揽特意设计生擒,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庞德得计策便是出自于题中的贾诩。

还有赤壁之战时,庞统隔江来献连环计。曹操不知其心,甫一见面,便是“殷勤相待”,对其计策深信不疑,且三言两语间便放其回江东,名为招揽江东豪杰,实则一去不回。



前面几位,虽得曹操倾心相待,却几乎都与曹操无缘,但是曹操爱才之心,真的是百折不挠,无论是否有结果,每次遇到贤才依然会真心待之。

而曹操此举亦是极有成效,纵观整个三国时期,论其招揽人才,真的是谁都比不上曹操,魏国无论是武将还是文臣都是人才济济,卧虎藏龙。成功得案例如庞德贾诩,又如刘表处的文聘,袁绍处的吕旷吕翔,荀彧荀攸,都为曹操做出很多贡献。



其二,便是因为贾诩深谙处世安身之道,且有毒辣的眼光和对时势的准确判断。贾诩被称为三国的"毒士",可见他出的计谋,大多是害人的。可即便如此,曹操竟然没有对他加以忌惮,还让他做了魏文帝曹丕之师,亦是后来的托孤重臣。这主要要归功于贾诩对自己的明确定位和处世之道。

《三国志 魏书 贾诩传》有记载:“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贾诩对自己即非曹操旧臣,又是工于算计的谋士得身份定位非常精准。因此为了避免曹操的猜忌,首先做好了防患,既不结交旁人,又不攀附权贵,低调做人,以表其忠心。



然而不仅如此,贾诩并非如他表现出来的一般忠厚。他在后来成为魏国的开国功臣,官拜大魏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文帝之帝师,死后配享魏文帝庙,靠的可不仅仅是保持低调。一贯的低调只是他的保护色,他在曹丕和曹植争夺储位时能够提前选定曹丕,并暗中多次在关键时刻为其出谋划策,帮助其获得曹操得青睐,却又在明面上表现出一派事不关己与世无争的样子。

但不得不说,贾诩的这种做法实在是深得曹操之心,也迷惑了曹操的眼睛。以至于后来的立储之事,曹操一直都深信贾诩置身事外,最终在他的影响下立了曹丕为太子。不知道曹操若是知道自己宠信的谋士反而算计到了自己的头上,会作何感想呢?



因此,贾诩能够得到曹操的善待,既是因为他自身的能力,亦是因为曹操爱才惜才的胸襟。而他后来又得到曹丕的善待,且在三国时期难得的善终,更多的则是因为他自己为人处世的情商和对时势的判断能力。


寒汐


而在《魏略》中的说法为:曹操的儿子指责张绣杀了其兄曹昂,张绣内心感到十分愧疚而选择了自杀。这个说法同样也是很不可思议的,如果张绣会感到内疚,那当初又何必选择投降曹操呢?根本就解释不通。

因此笔者大胆猜测,张绣之死和曹操有直接的关系,很有可能是曹操在半路下令杀死了张绣,而不是所谓的自杀或是意外死亡。在当时已经基本平定了北方的情况下,张绣对于曹操来说是可有可无的,而且还有杀子、杀爱将之恨,曹操有充足的动机干掉张绣。
题主认为曹操暗中对张绣下手的说法,并不是什么阴谋论,可能性也是极大的。而曹操没有杀害给张绣出谋划策的贾诩,则是出于另外的一番考虑。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贾谊真他娘的是个人才。贾诩在曹操面对袁绍和张绣两面夹击之时,主动说服张绣投降了曹操,可算是大功一件,免除了曹操和袁绍开战时的后顾之忧。后来贾诩也是奇谋不断,哪里都有贾诩的建议:先是劝说曹操不要南下,曹操不听以至于惨败;在对抗马超、韩遂联军时,一个小小的离间计就成功瓦解了对手。
张绣是一个行伍出身的武将,作战也十分的勇猛,但是曹操集团不缺这样的人才;贾诩这种算无遗策的谋士则是曹操十分看重的人物,曹操需要更多这样的人才来帮助自己完成大业 。“张绣死,贾诩活”的道理也就这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