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和皇帝是什么关系?

wau老师


晋,一是表示进的意思;二是表示山西省;三是表示古时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强之一的晋国。

自秦始皇称帝后,晋王是王爵的一种,一般以秦楚晋齐四个称号为尊,历史上被册封为晋王这个称号的不在少数,其中大约有十二个登上皇位。其中有名的就有隋炀帝杨广,他曾被册封为晋王,后来在夺嫡过程中他击败了他的太子哥哥杨勇而登上了皇位。

还有一位曾有晋王称号的是唐高宗李治,他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也是第三个嫡子,在三岁的时候被册封为晋王。李治自小聪慧,五岁开始学习《孝经》。曾因为解读《孝经》而被唐太宗喜爱,夸其宽厚仁慈。当时唐太宗问他怎么看待《孝经》,他的回答是:“孝,开始是事奉双亲,长大后是事奉君王,最终是修身。君子事奉皇上,进朝廷想着尽忠,退居在家想到弥补皇上的过错,将顺从其美,纠正其恶。”后来由于他的哥哥们犯错被罚,李治的表现又一直非常优秀,既孝顺父母,又善于政事,还善待他人,有仁慈之风范。于是在他十五岁的时候被唐太宗册封为太子,二十二岁时登上皇位。

后唐时期有一位晋王李克用,他是沙陀族人,他的父亲朱邪赤心因立战功被唐懿宗赐予国姓李,名为国昌,因此李克用也随之姓李。李克用自小就骁勇善战,曾经用一支箭射下两只大雕,被军中称之为“飞虎子”。黄巢起义的时候被派去攻打义军,因溃败黄巢义军立下大功。唐朝末年,皇家宗室没落,各地的节度使自成一势,而李克用拒绝担任节度使,他的军队又强势勇猛,唐昭宗为招抚李克用,授予称号“忠正平难功臣”,并册封他为晋王。可见,晋王爵位不一定只能由皇室宗亲才可以担任的。李克用至死仍以唐朝为尊,即使后来被他的儿子追封为“后唐太祖”。

还有宋代宋太宗赵光义曾经也是晋王,元代的孛儿只斤甘麻剌是元世宗的孙子,被册封为晋王,明朝末年李定国也被册封为晋王,还有很多,这儿就不一一列举了。

综上所述,晋王是爵位的一种,均由当时在位的皇帝册封,有可能是皇室宗亲,也有可能是有功之臣。


陈情未来


许多历史人物在登上皇位之前,封号或自封为晋王,可以说晋王离皇帝只是一步之遥。

以下是历史上四个由晋王登基为皇帝的例子,如晋武帝司马炎,隋炀帝杨广,唐高宗李治和宋太宗赵光义。

一.晋武帝司马炎

曹魏后期,曹魏政权被司马氏掌控,后由司马炎承晋王之位。公元266年,司马炎逼傀儡皇帝曹奂退位,并禅位于自己。司马炎称帝后建立了西晋,成为西晋的开国之君,即晋武帝。

二.隋炀帝杨广

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封次子杨广为晋王。杨广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平陈国,战功显赫。后来,太子杨勇与晋王杨广之间为了争夺皇位开打,杨勇被杨广打败,并失去太子之位。随后,隋文帝封晋王杨广为太子,隋文帝去世后,杨广继承皇位,即隋炀帝。

三.唐高宗李治

唐太宗李世民后期,李世民对皇位继承人选甚是苦恼,并举棋不定。后来身为太子的李承乾见皇位无望,便举兵造反,结果叛乱很快被李世民平息,因此太子李承乾被废,其余参与叛乱的皇子也被惩处。因此,可以继承李世民皇位的皇子,只剩晋王李治。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李治作为太子正式登基称帝,即唐高宗。

四.宋太宗赵光义

赵光义在宋朝建国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后赵光义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晋王。公元976年,赵匡胤去世以后,赵光义登基为帝,成为宋太宗。

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凝沙学史


晋王和皇帝是什么关系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被封为晋王的大约有十多位,这些晋王们大多和皇帝的关系很是微妙,取而代之不在少数,其中最有名的非司马昭,司马炎父子莫属了。

说司马昭父子最有名原因有三。

第一,司马昭、司马炎父子都被封为晋王。

司马氏得天下,不得不先说司马懿,司马懿是一个心狠手辣,不顾道义的人,为后世所不耻,他被后世历史学家批评为“以狐媚取天下”。这狐媚二字很恰当,一点也不冤枉。叙述司马懿一生,便是他如何媚了三个人,哄了一个人。

司马懿先骗了曹操,后骗了曹丕,最后又骗了曹叡。他骗这三个人,所用的手段都是一个媚字。骗这三个人以后,他又骗曹爽,把曹爽骗进了鬼门关。这一次,他所用的不再是“媚”,而是“哄”。

司马懿哄骗曹爽投降,夺得大权后,硬是把曹爽兄弟四人以及亲信十人,以谋反之罪夷灭三族。同时命令所有曹姓王爷、公爷都搬到洛阳来住,一切行动由他派人监视。

所以后来东晋明帝听王导讲祖宗得天下的故事,竟羞愧的抬不起头,说:若是这样的话,晋朝怎么会长久!

司马懿没当过晋王。

司马懿死时,虚岁七十三岁。

大魏朝廷中,极多是司马懿的党羽,这些人一致主张,朝廷大权由司马懿大儿子司马师继续执掌。

司马师是个知兵之人,也是个及其厉害的角色。

当年司马懿父子三人在与曹爽争权时,司马师是立了大功的。发难前夕,司马昭整夜行坐不安,司马师依旧安稳睡觉,到了早上,司马师一声呼喊,原本他私自养的三千死士立刻集合起来,人们都弄不清楚这些人一刹那是从哪里来的。司马师陈兵司马门,布置的很严谨。司马懿见到后很是高兴,说:这孩子还真会办事。

司马师也没当过晋王。

司马师死后无嗣,他所执掌的大权,入于其弟司马昭之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就是司马昭自己想当皇帝,又扭扭捏捏。他于魏少帝曹奂即位后,叫曹奂封自己为晋公,可是他又坚决辞让,此后,少帝与他又在扮演了一个硬要封,一个硬是不肯接受的骗人的把戏。到了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十月,司马昭才装出“只得接受”的样子。

只过了四个月,公元264年3月,司马昭叫曹奂升封自己为晋王。

司马昭做了晋王,下一步就是自己要做皇帝了。然而八字不好,当晋王只当了一年又五个月,便一命呜呼,享年五十五岁。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昭死后他嗣为晋王。

所以司马昭、司马炎父子都被封为晋王。

第二,司马昭当晋王时,杀害了大魏皇帝曹髦,司马炎做晋王时,废黜了大魏皇帝曹奂。

我们应该替司马昭说一句公道话,司马昭本没有计划要曹髦死,是曹髦自己找死。

司马昭还没做上晋王时,魏国皇帝是曹髦,曹髦对司马氏三世专擅朝政,政不由己,十分痛恨,每天都在担心被废黜,下决心要扼制司马昭,曹髦于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五月,率领宿卫、苍头、官僮讨伐司马昭,司马氏的兵士见魏主挥剑亲战,毕竟有所顾忌谁也不敢上前,司马昭心腹贾充呵斥他们说:司马公好生畜养尔等多年,正为今日之事,不问是谁,动手便是。于是太子舍人成济手持戈矛冲着曹髦刺去,直至前身洞穿而刃出于背,曹髦当即惨死在车上。

曹髦死后,司马昭迎立了曹奂为皇帝。改甘露五年为景元元年。

五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只当了四个月的晋王,等不及过年,便毫不客气的逼使与自己同龄的魏元帝曹奂蝉位,自己登基称帝,立国为晋,于大魏咸熙二年十二月(公元265年)改称为大晋泰始元年十二月。

第三,司马昭、司马炎父子分别灭掉了西蜀和东吴,国家实现了统一。

公元263年,晋王司马昭兵分三路,大举伐蜀,大将邓艾长驱直入,到达成都,后主刘禅向大魏皇帝投降。十七年后,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调遣大军,兵分六路,突破长江天险,龙骧将军王濬的楼船率先抵达石头城下,吴主孙皓投降。西晋完成了统一。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曹操曾经想拼出一个统一的局面。诸葛亮也试图帮助刘备与刘禅,以追求同样的目的,却鞠躬尽瘁而死。曹操与诸葛亮的才干,均比司马昭和司马炎高,高的不成比例。

为什么司马昭和司马炎先后轻轻一动,就吞并了西蜀和东吴,实现了统一呢?

这大概是与国人固有的思想密不可分的。

自孟子以来,中国人的政治思想都有了“天下定于一”与“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等等牢不可破的“定论”。他们接受了孟子的判断,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因此地上也不该有两个大王。倘若有,是违反天道的,不能长久。

除了这种心理因素以外,三国的大臣和人民也有点感觉到,在分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分久了就怀念过去合的时候的光彩。

因此,司马昭和司马炎把三国分裂局面合了起来,合的十分容易。

可是西晋的统一,只是暂时的合,过了十年便有了八王之乱,接着又有了“五胡乱华”开始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两晋南北朝大分裂局面。一直到李世民,由于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这些第一流人才做帮手,才把中国真正的合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