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衣冠冢?怎么理解?

洎水蓝


衣冠冢,即葬有死者的衣冠等物品代替遗体下葬,而并未葬有死者遗体的墓葬。这是因为死者的遗体无法找到,或已葬在另一处,再于此地设衣冠冢以示纪念。比较著名的是明末史可法的衣冠冢。参看《梅花岭记》。

起源

《史记·封禅书》:“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汉书·郊祀志上》:“上(汉武帝)曰:‘吾闻黄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这是最早的有史可查的衣冠冢。

分类

衣冠冢一类是墓中有主人遗物的象征性墓葬。还有一些墓,其中则连衣冠也没有,纯属象征性的墓葬。

历史人物的衣冠冢


黄帝衣冠冢

(即黄帝冢)《史记·封禅书》:“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汉书·郊祀志上》:“上(汉武帝)曰:‘吾闻黄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史可法衣冠墓

史可法衣冠墓位于安徽省六安市三十铺镇枣树乡史词村鼓路塘。公元1645年(顺治二年),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拒绝投降,固守城池,后被攻破,壮烈牺牲。多铎因为攻城的清军遭到很大伤亡,遂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大屠杀延续了10天,史称“扬州十日”。扬州城破后,史可法就义已十二天,由于当时天气较热,尸体腐烂不能辨认。次年,史可法义子史德威葬史可法衣冠冢于扬州梅花岭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追谥“忠正”。因此牌坊上题额为“史忠正公墓”。

杨敬衣冠冢

《西园闻见录》:“杨敬,归德卫人。父昱,洪武间阵亡。敬方十岁,闻讣即哭踊。每思求遗骸,不果,乃取衣冠葬于先茔之次。事母文氏极孝,谨闻战阵事辄流涕不已,时人以至孝称之。”

袁崇焕衣冠冢

明末袁崇焕,于山海关前线屡挫清兵,清人使反间计,明崇祯上当(其中夹杂着朝廷党争),将袁凌迟处死,不久明朝亡国。后人怜一代英雄如此冤死,在北京为立衣冠冢,至今犹存。沿海地区,人们对于出海遇难者,也以其衣冠等物建衣冠冢。

孙中山衣冠冢

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逝世于北京,灵柩暂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后金刚宝座塔中。1929年移葬南京,衣冠则葬于香山碧云寺,此亦为衣冠冢。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阅读。


读点古文


衣冠冢是没有遗体,或者遗体残缺无法无整埋葬,或者暂时找寻不到遗体,采取用亡者衣饰顶替入土的葬埋形式。


绿叶风采


大家好,我是小陌,我来回答:我们看其字面意思来理解也可以的。衣冠二字就是指衣服、帽子等人们的穿戴衣物。冢字呢就是坟墓的意思,古冢 荒冢 衣冠冢 青冢 丛冢等。就是用衣服代替人的坟墓。因一些特殊原因没有死者的遗体,就用死者生前的衣物代替死者下葬,而方便祭奠死者和做一个象征性的墓葬。

代表性衣冠冢

历史也有挺多的衣冠冢,例如:黄帝衣冠冢(以前三皇五帝中的黄帝)、杨贵妃衣冠冢、史可法衣冠墓,这个人可能大家不熟悉,这个人明末时期的一个朝廷官员。因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是明末时期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史可法,字宪之,又字道邻,是河南祥符人(今河南省开封市)。还有袁崇焕衣冠冢、还有孙中山先生也有衣冠冢。

衣冠冢起源

衣冠冢据记载最早起源于黄帝时期。

《史记·封禅书》记载:

“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汉书·郊祀志上》记载:

“上(汉武帝)曰:‘吾闻黄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

从这两篇记载中也能看出黄帝去世后,是当时的朝廷官员为黄帝做的衣冠冢。黄帝陵在宁州罗(今为正宁县)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子午山亦称子午岭。子午山是《史记》记载所说的“黄帝崩,葬桥山”中的桥山。

正宁县城山河镇坐汽车至五顷原回族乡,在五顷原与二顷原结合的斜坡弯道的岘子处,有一东北指西南方向的高大古冢。此就是黄帝衣冠冢。

不管是衣冠冢,还是坟墓,都是为了祭奠故去的人,也是对先人的一种思念,表达我们作为人类对亲人或者朋友等关系的一种思念感情。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的话留个关注吧,持续分享更多的历史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