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今天,朝鮮半島打開和平之窗

2000年6月15日,朝鮮半島北南雙方領導人在平壤舉行歷史性會晤,並發表《北南共同宣言》,史稱“6·15共同宣言”。宣言明確,北南雙方同意通過朝鮮民族的全體成員共同努力自主解決國家統一問題。

20年風雲變幻,朝鮮半島局勢跌宕起伏,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牽動著全球神經。

回看20年前的那場會晤,它對今天的半島形勢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與近年頻密的朝韓領導人會晤又有何不同?半島問題專家、吉林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王生接受了北京日報客戶端採訪。

朝韓關係的重大轉折

北京日報客戶端:今天來看,20年前的這次會晤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

王生:金正日和金大中的這次會面,是冷戰結束後進行的朝韓首腦首次會談,是朝韓關係的一次重大轉折。最主要的意義是讓相關各方認清了朝鮮半島問題的實質:解決半島問題的最關鍵因素還是朝韓關係的發展,雖然大國因素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就像過去常說的,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條件。南北關係發展會影響整個東北亞地區國家關係的良性互動,具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

南北雙方在經過20年的關係發展歷程後,現在已經基本放棄了武力統一、趁亂統一、吸收統一這些尋求統一的方式,形成了在和平談判框架下解決半島問題的共識,這符合東北亞的地區整體利益。

進步勢力主導韓國政壇意義深遠

北京日報客戶端:您如何看待20年來朝韓關係的發展?

王生:在金大中上臺前,朝鮮半島南北關係基本上是敵對的,南北雙方關注的重點還是統一問題,處理相互關係的主要目標是統一。

20年前的今天,朝鮮半島打開和平之窗

2000年6月15日,金正日與韓國總統金大中舉行朝韓首次首腦會晤。

1993年金泳三擔任韓國總統後,南北關係隨著冷戰結束有所緩和,韓國實行“北方政策”,與過去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改善關係。金大中在2000年與金正日的會面,把朝鮮半島南北關係的結構、方向都轉變了。在此之前朝韓雙方是不往來的,從此開始逐漸走向和解合作,認識到如果尋求統一也要通過不斷縮小南北差距,和解合作來和平地實現統一。

從金大中到現在的文在寅政府,長達20年的時間裡,由於冷戰遺留因素,加上南北間體制的差異和各方面差異,朝韓關係的發展是非常複雜的,說明雙方的關係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曲曲折折的一個過程。

20年前的今天,朝鮮半島打開和平之窗

2007年10月,金正日與時任韓國總統盧武鉉舉行朝韓第二次首腦會晤。

這期間韓國還經歷了政黨輪替,金大中、盧武鉉兩屆總統是進步勢力政黨執政,李明博、朴槿惠是屬於保守主義政黨。在韓國,進步主義勢力政黨對外政策方面的顯著特點就是主張和朝鮮和解合作,發揮中國在半島問題上的重要作用。這和保守政黨正好是相反的,保守政黨是親美反朝的。期間經過了朴槿惠和李明博兩屆政府,我們一般把這段時間稱為南北關係“失去的十年”。

從長遠來看,文在寅政府在4月中旬的國會選舉大勝之後,基本確定了共同民主黨也就是韓國政治當中的進步勢力及其主張的南北和解合作觀點在韓國佔據絕對優勢,併為下屆總統選舉中共同民主黨代表的進步勢力繼續執政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如果下屆總統選舉韓國不修改憲法,下屆競選的有利人士、文在寅政府的前總理李洛淵很有可能當選,至少任職5年;如果修改憲法,任期有可能變成8年,就像其他一些國家的總統制。

梳理韓國政治20年來的發展脈絡,可以看出在朝韓第一次首腦會談後至今,進步勢力及其主張南北和解合作的觀點在韓國的人氣是越來越高,越來越深入人心的。這為南北關係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好的方向。

從朝鮮方面來講,過去處理南北關係的主要目標基本上是防止韓國和美國聯合顛覆政權,把防吸收統一作為對韓政策的主要方向。金正恩上任以後,朝鮮對韓的思維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平昌冬奧會後,朝鮮的南北關係政策從過去的防吸收統一逐漸向和解合作的方向發展。

20年來,朝韓關係的總體發展趨勢是不斷進步的。代表進步勢力的政黨在韓國的地位越來越鞏固,這就使得韓國對朝政策的延續性加強。

首次會晤象徵意義更大

北京日報客戶端:2018年,朝韓領導人在一年內實現了三次會晤。與20年前的平壤會晤相比,您認為金正恩時代的朝韓領導人會晤有何不同?

王生:在金大中、盧武鉉時期,朝韓兩次首腦會談的中心還是放在發展南北關係上。金正恩和文在寅的會晤跟過去相比有很大不同,從廣度上來看要比金正日時期的兩次首腦會談高得多,關係到朝鮮今後的整個發展方向以及國內戰略重心的轉變,也涉及到整個東北亞地區的國家關係和合作局面的變化。三次會晤涉及到了實現雙方和平共存,共同發展繁榮,最後再談統一的方向問題。同時明確了所有這些最主要的前提條件是解決朝核問題。

可以說,朝韓前兩次首腦會談處在一種初級階段,象徵性的意義更大。到了金正恩、文在寅時期,會談涉及的範圍更寬泛,思路更清晰。在南北關係發展上,雙方都考慮到了應該首先實現和平共存、共同繁榮,這樣一個基本的設計。

金正恩發展朝韓關係有前提

北京日報客戶端:今年是金正恩接任朝鮮最高領導人的第9年。金正恩上任後,朝韓關係的發展呈現出怎樣的新態勢?

王生:金正恩實際上從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突然去世就成為了朝鮮的最高領導人。上任之後,他的治國理念和思路跟他父親是有差別的。他兩手抓,兩手都硬。一方面繼承了金正日發展核導、擁核自保的遺產,另一方面就是要發展經濟,改善普通朝鮮民眾的生活狀況,改善國內的經濟環境。就像他講的,“我們不僅要有子彈,還要有糧食,要讓老百姓過上住瓦房、喝肉湯、穿綢緞的生活”。

金正恩2011年年底上任一直到2017年11月24日“火星-15”洲際導彈試射成功之前,朝鮮最主要的目標是實現擁核自保。與此同時,朝鮮也在改善國內的經濟環境,農業方面實行一些諸如種子改良、擔當圃田制的舉措。圃田擔當制就類似中國的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些舉措都使朝鮮糧食生產得到了很大改善。工廠也實行類似中國的工廠責任制,提高工人的積極性、效率,有些工人的工資翻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20年前的今天,朝鮮半島打開和平之窗

金正恩與文在寅會晤。

金正恩把國內有限的資源放在改善民生上。在金正日時期都是把資源投入到重工業。金正恩緊緊圍繞改善民眾生活來施政,這樣也鞏固了他在朝鮮的執政地位。

在這一階段,韓國是李明博、朴槿惠執政,南北關係不是朝鮮的重點,甚至降到了冷戰時期的水平。2017年11月24日洲際導彈試射成功後,金正恩認為能夠擁核自保了,就宣佈國內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才開始發展朝韓關係、朝美關係,首先就是解決朝核問題。

朝韓關係緊張是暫時的

北京日報客戶端:近一段時間,朝韓關係又緊張了起來。

王生:最近這段時間,由於韓國的脫北者向朝鮮散發傳單,還有脫北者當選了韓國國會議員,朝鮮非常憤怒和失望。因為朝鮮認為很多問題都已經通過南北首腦會談簽訂協議予以明確了,脫北者的行為違反了協議,韓國政府處理不力。在朝鮮看來,這些事件是帶有和平演變意圖的,是敵視政策。於是,朝鮮便以此為由對韓國施壓。

我認為這是朝鮮的一個外交手段,是向韓國和美國示威。南北關係幾十年的發展狀況一直是這樣反反覆覆的,目前的問題我覺得會是短暫的。美國大選在即,結果出爐之前,朝美關係不可能有太大的發展。其實韓國也在等美國的對朝政策明確後,才能確定朝韓關係的方向,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對朝政策是完全不一樣的。雖然文在寅在國會選舉中佔據了絕對優勢,但韓國的對外政策還是受到美國因素相當程度的制約。朝鮮也應該考慮到客觀現實,應該看到南北關係的改善是一個長時期的歷史進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朝韓雙方齊心協力地推動。朝韓雙方應該珍惜經過20年努力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決不能重回對抗的老路。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白波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王夢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