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人情世故,“问路施一礼,少走二十里”,是什么意思?

新大风歌


从古至今,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常说的“理多人不怪”也就是说的这个理。从个人的言谈举止中,就可以得知这个人的涵养。

现在的人去问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气去问,所得到的结果都是不一样。比如说,有人到农村里去问路,说话的语气要是带点亲和力,用到耐烦、请、帮忙等等之类的词语,用商量的语气去打听。别人都不很乐意去告诉你。

要是去用命令、粗暴等等语气去问,人听到后都会反感。再说是有求于别人,还要我们命令的口气去说话。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反感,也没必要和义务去告诉你农村里常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理。

就像前几天,清明很多人都会回到农村来祭祖。农村里的路很窄,只有2.5米宽,要会车的话是过不了,但是有500米远就有一个会车的地方。

堂伯那天刚好捡了一板车柴火,和对面开的一辆白色的SUV 相遇。开车的是位年轻人,在老远的地方就叫喇叭。可是,拉过板车的人都知道,往前拉容易,装满柴火的车再往后倒就真的很不容易。

小伙子开车到跟前,说话很没有礼貌,要堂伯让他,挡着他的车。这时车上下来一位老者,认识我堂伯,是堂伯小时候的玩伴。要年轻人给堂伯道歉,并叫他把车倒出去,这事才算过了。

古话早就有说“说话三思而后行”“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等等,这些是教人说话的大道理。人说句有礼貌的话又不能让自己少什么,何必要用命令的口气去说呢?


常德农村老赵


农村从古至今有很多优良传统人情世故,俗语,谚语,农门阵。在很多不起眼的小事上体现得优雅,生动,幽默,风趣,形象。给后来人们留下很多借鉴学习的词汇。

我们很多人都遇到过问路这样的事情,去到不太熟悉的地方办某种事情或找人等,走到十字路口或者羊肠小道,就分不清那条道是正确的更快更近到达目的地。这时路上有行人或路边有人干什么,我们就要找他问路怎么走,问别人时就要客气礼貌,称呼别人。到某地路怎么走,别人指路后,还要说声谢谢,走了正确切近的路,这就叫问路施一礼。如果对别人态度不好,直接问,喂,到那里咋走,有的人明知说不知道,有的人是东他说是南或北,不愿给你说正道近道,让你到目的地越走越远。您再改道或返回都多走了几十里的冤枉路,这就是“问路施一礼,少走二十里"的原因。也是农村人情事故中往往遇到的事情。


王维国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