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看不起爸爸,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清明时节,大家纷纷向逝世的亲人寄托哀思,我一位同事却在朋友圈发了一段非常冷淡的话: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这是鲁迅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我小心翼翼地问她怎么了,过了很久,她才回复我:


爸爸今年去世了,他被妈妈一辈子看不起,即便在妈妈走了多年以后仍无法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

我一直很想安慰他,却觉得自己什么力气都没有,时间久了,就想一个人冷冷的待着。


“我不希望成为我妈那样的女人,不想嫁给我爸那样的男人。”

“我希望以后我的孩子不要像我。”

妈妈看不起爸爸,会对孩子造成哪些深远的影响?


父母关系失衡,是孩子“分裂”的原因


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有个“家庭系统排列”法则,他发现家庭系统有一普遍存在的“自然的秩序”影响每一个成员,若每个成员都在正确的位置上,爱就会有效地流动。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家庭系统的平衡。

理想的家庭关系,应该是一个稳固的等边三角形:


妈妈看不起爸爸,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孩子依恋爸爸与妈妈。


三者之间的情感是正向流动的。

如果母亲总是在孩子面前嫌弃甚至指责父亲,孩子夹在中间,既同情父亲又心疼母亲,哪一边他都爱,偏袒哪一方都会受到另一方的指责。


于是孩子只能“分裂”自己:

要么帮助弱势的一方,去抨击强势的一方;

要么帮助强势的一方,去指责弱势的一方。


《小欢喜》里的英子,一直生活在母亲的“控制”之下,心疼离婚后独自抚养自己、为了她高考连工作就辞掉的母亲,英子一直是一个好学生、好女儿的典范。


妈妈看不起爸爸,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但是谁知道她对“远去”的爸爸的感情?

妈妈看不起爸爸,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曾经是精英教师的妈妈看不起做生意的爸爸,甚至嫉妒英子和爸爸走得近,于是她向英子哭诉:你是不是更喜欢你爸,你是不是想借机离开妈妈。

妈妈看不起爸爸,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是一种被活生生撕裂的疼痛,因为孩子必须做出选择,才能保持与其中一位家长的亲密链接,才能在家庭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此时孩子成为了维持家庭平衡的“牺牲品”


强势的母亲,和被迫“忠诚”的孩子


《都挺好》里的苏明玉,从小母亲强势,父亲软弱。

一家人吃饭,桌上五个鸡腿,母亲只给哥哥夹,父亲看不下去想给明玉夹一个,却被母亲犀利的眼神吓得缩回筷子。

妈妈看不起爸爸,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母亲不和明玉商量就卖掉她的房间供大哥读书,还逼迫能考上清华的明玉去读免费的师范学校时,父亲却没能为这个小女儿说上一句话。


剧中极力刻画了她对母亲的恨,但是最后她却像母亲一样,大骂自己父亲“窝囊废”。


妈妈看不起爸爸,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和苏明玉一样,《安家》里的房似锦,其实原名房四井,是房家第四个女儿的她,生下来就差点被丢到井里淹死。

母亲强势,每次问房似锦要钱都是一副天经地义的模样,即便躺在病床上也恨恨的说:她赚的钱,那都是她弟弟的。

房四锦都不愿意露面见她,她如此憎恶这个如吸血鬼般的母亲,却又在不知不觉中延续了母亲的一部分特质。

连坐姿,都是致命的相似。

妈妈看不起爸爸,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武志红在《为何爱会伤人》中说:

父母任何一方数十年如一日的向孩子贬低对方,都会给孩子形成一种沉重的压力。

为了顺应这种压力,孩子们不会去分辨对错,而是会选择与情绪最激烈的一方站在一起。


很自然的,妈妈(女性)在这一方面占据优势。

在海灵格的家庭排列系统中,孩子对父母始终是忠诚的——而且对父亲和母亲一样忠诚。

即便像苏明玉和房似锦这种被强势的母亲伤害到绝望,但她依然和母亲保持着深深的链接:


她知道母亲的一生,过得也并不快乐。

如果自己要去拥有比母亲更加快乐的人生的话,内心深处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背叛者。

背叛父母,实际就是背叛自己。

妈妈看不起爸爸,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种背离会让孩子内心有激烈的冲突,甚至延伸到自己以后的人生中:

明明找到了令人心动的工作、遇到了令人心动的对象,却觉得自己不值得也不可能拥有幸福的生活,而潜意识地放弃与逃离。


弱势的父亲,让孩子被迫补位


海灵格说,孩子天然就是家庭的保护神。

孩子特别想保护爸爸妈妈,不希望他们互相伤害,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来弥补。

在海灵格的家庭排列序列中,如果妈妈长期看不起爸爸,并且处于强势地位,父亲为了维护家庭的平衡观念,会自动隐匿到弱势地位。


这就是常说的“支配型”母亲和“退缩型”父亲,但是孩子处在什么位置呢?

妈妈看不起爸爸,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心理学者唐映红谈到,一个家里有强势的母亲和弱势的父亲,如果是女儿,很可能会形成干练、强势的女强人性格;如果是儿子,则可能变成“妈宝男”。

妈妈看不起爸爸,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因为根据【PAC人际交往框架】 :

P=强势权威的父母(parent)

A=成熟冷静的成年人(adult)

C=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孩童(child)


母亲若一直在沟通中扮演权威、强制、教育与责备的P角色(父母型)

孩子要么就退缩为C角色(儿童型)——变得任性撒娇,像个婴儿一样需要时刻被照顾情绪;

要么就要承担起A角色(成年人型)——孩子必须肩负起弱势父亲的那部分责任,早早学会像个成年人一样,扮演承担、理解、尊重与倾听的成熟角色。


实际上,孩子乐于看到父母相爱,而不是都到他这里来争夺爱。


如果父母相爱,孩子就会安心地去做一个快乐的孩子,而不是把自己妄想成是异性父母的成年配偶,去做一些和他这个年龄段不相符的事情。


一个未成年人被强迫推向成人世界的战场,心理承受力被拉扯变形,这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当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上一代人对婚恋关系的负面模式,就会在将来影响自己的婚恋关系。


别让孩子成为“牺牲品”


知乎曾有网友提问#妈妈经常在我面前吐槽爸爸,该怎么办?#


提问者称自己明白妈妈心里有很多苦和怨气,也知道爸爸作为一个丈夫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但是他作为孩子,无法去批判任何一方,也不知道要怎么去开导和安慰妈妈。


得赞最高的回答,并没有教他怎么去安慰妈妈,却反过来安慰他:

“被夹在中间一定很苦恼吧。”

“父母解决不了的问题,孩子更解决不了,这其实不是你的错。”


每个成年人都需要为自己的选择和情绪负全责。


不要让孩子,成为平衡家庭关系的牺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