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目前足協推動99國青和01國青分別征戰中甲和中乙?

愛提問的小白白


足協推動國青征戰中甲、中乙,引起了很大風波,大部分人都是持反對意見。會不會是開歷史倒車呢?

這不是第一次國字號球隊參加聯賽,在90年代出現過國家二隊參加聯賽,目的是為進軍92巴薩羅那奧運會練兵,然而是失敗的,國足沒能進入奧運會決賽圈。

事情過去快三十年了,再次重啟國字號參加聯賽。但這次的背景和90年代有不一樣的情況,因為聯賽參賽球隊缺少的情況下,做為聯賽補充進來,現在拋開聯賽出現的情況,來單獨看對兩支國青有什麼幫助

增加比賽經驗

青年球員能進一線隊參加職業聯賽的球員很少,大部分青年球員只能在青年隊訓練和比賽,然而國內青年球員能參加的比賽不多,只有U系列的比賽,而且比賽時間短、賽程密度大,所有比賽時間加起來大概是75天左右,還有290天時間是沒有比賽安排,只能隊內訓練,是一種很不合理的安排。

再來看一下歐洲青年球員,國內青年聯賽和成年聯賽賽制差不多,每週都有比賽,除了國內聯賽還有歐洲青年聯賽,歐洲青年聯賽有點青年歐冠感覺,由不同國家64支球隊組成,是一項盃賽,是青年才俊表演的舞臺,各國高水平青年球員交流平臺。

參加職業聯賽,可以通過比賽總結自己的不足,提高球員大局觀,有利於提高對比賽的理解。

比賽強度增加,有利於能力提升

和強者過招,使自己變成強者。職業聯賽是以成績為目的,比賽強度大,和青年比賽有很大區別。

職業球員多數是成年球員,而青年球員不論身體還是技術都還有成長空間,青年球員和職業球員比賽能在比賽中不知不覺的提升了能力。就像讀書學高一級的課程好難,然而學了高一級課程之後再回看之前學的覺得好簡單,一樣的道理。

通過比賽對抗,增加青年球員的身體對抗能力,通過和能力強的對手比賽提升技術

球隊長期在一起,配合默契,戰術熟練

由於註冊球員不多,選才面窄,組合到一起也是好事。各級國青註冊球員也就一二千。

中國足球目前的情況下,如果選天賦能力高的球員組合在一起,還有可能把球隊能力最大化。

結語:在中國目前足球環境情況下,國青參加職業聯賽,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但只是解決目前的情況


酸辣足球


中國足協擬推動99國青和01國青分別征戰中甲和中乙,個人認為是違背職業足球規律、試圖拔苗助長的短視行為,或者說是曾經的“舉國體制”的變通,是換湯不換藥的逆流而動,是拔苗助長的“政績工程”。

自詡為“六大聯賽”的中超看上去紅紅火火,其實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如果沒有被高薪誘惑而來 的大牌外援提高了聯賽的水平和觀賞度,吸引了贊助商和球迷 ,靠本土球員的低水平比賽 恐怕無人喝彩。中超如此,次級的中甲和中乙水平如何可想而知。讓承載著中國足球未來希望的國青隊在這樣的聯賽裡練級,確定能夠培養成才嗎?

其二,國青球員哪裡來?基本是各中超中甲俱樂部的後起之秀組成。長期把他們抽調離隊,會不會干擾了俱樂部的梯隊人才培養規劃?還有這些球員算是轉會還是租借?俱樂部的青訓利益如何保障?。。。

而實際上,只要讓中超俱樂部組建青年隊參加次級別聯賽,就可以更好地解決年輕球員無球可踢的困境,達到提高競技水平的目的,還不用足協耗費財力物力人力“亂點鴛鴦譜”。


穿越宋朝去看球


我也看到了足協的相關報道,說來也是奇怪,首先想到的是當年的健力寶為啥最後沒有成形,就地解散了。

老球迷都應該記得當年還很青澀一幫小孩被送去巴西前接受採訪的樣子,那是中國足協在借鑑日韓等國的經驗後,深度的突破和試驗,而最後李鐵、李金羽、隋東亮和張效瑞等優秀足球留學生回國給予中國球迷的驚豔,簡直太巴西了。就是這樣一支球隊,當年也曾提出保持獨立編制參戰甲A,為的就是讓這套系統完善保留下來,同樣想不被汙染的還有從巴西帶來的那些“靈氣”。同時健力寶也表態,願意繼續投資借殼參賽。這看似完美演繹演繹最終還是背現實打敗,大家都忽略一個問題,球員歸屬問題。

而這一次足協推動99國青和01國青進入中甲和中乙參賽,第一條就是說球員還屬各自的俱樂部,都屬於借調參賽。那麼新的問題就產生了,比如在99國青中來自上海和北京的某些球員都有條件參加超級聯賽,這個是否就存在降緯打擊的可能,而工資又當如何發放,由中國足協統一發放,還是原俱樂部繼續發,這個就是很赤裸的現實問題。另外,如果出現受傷後的醫療以及相關的配套服務,可能都會成為阻礙。當然,如果中國足協一紙調令到也不會有誰太較勁,但是借殼原俱樂部來說,他們的球員又當如何處理?

其實從足協的角度,我們也可以理解讓青年球員更多參賽機會,更多合作和磨合的機會,但是在中甲或者中乙這樣的大環境下,甚至都不是很完善,很粗暴的技戰術對抗性,我們的年輕球員是成長還是快速衰敗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是否可以參考健力寶模式,讓國青的球員在第三國度的比賽中發揮和吸取經驗,以獲取更多的比賽,是否可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