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嚴重會造成糧食危機嗎?你怎麼看?

浪白李白


不會,中國是個農業大國,一年得產糧量達13277億斤,疫情期間很多國家停止了出口,對於國外的一些國家有可能會


A秋風似夢


之前一直跟朋友聊天,說2020年真的是地獄模式的開場,轉眼已經過了1/4了,還是一丁點好消息都沒有。

最近有看到,聯合國農糧組織多次發出警告,預緊糧食危機,搞得我還挺緊張的,我趕緊就去查資料,所以這個回答會講講我搜到的資料和自己的看法,我們要不要擔心這個問題。

先來看看幾個數據:多個國家宣佈“禁止糧食出口”。

埃及停止出口豆類產品;

泰國,宣佈雞蛋出口禁令;

越南暫停簽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約;

俄羅斯,最大小麥出口國,建議限制出口小麥;

哈薩克斯坦,世界第二大面粉出口國,禁止出口小麥、土豆、紅蘿蔔;

塞爾維亞,宣佈暫停出口葵花籽油等農產品;

可以看出,國際糧食貿易的震動已經開始了。

那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呢?

1. 去年大規模爆發的蝗災,從阿拉伯半島一路蔓延到巴基斯坦、印度,所到之處基本絕收,光是肯尼亞就有近70000公頃土地受災,1300萬人的口糧成了大問題。

2. 草地貪夜蛾,這“么蛾子”啃食玉米和水稻,而且幾乎沒有天敵。2018年它對12個非洲國家的玉米造成的損失就多達1770萬噸;2019年更是造成亞洲非洲多個地區20%-70%的減產。

3. 全球氣候變化,南極的高溫頻現,今年預計會是一個高溫年,全球多地仍將經歷異常高溫,尤其是熱帶地區。

4. 當然,還有大家都關心的疫情。這麼多因素湊一起,糧食焦慮感強的國家肯定封鎖出口,以防萬一。

那麼對我們的影響大嗎? 答案是否定的。眼下全球並不缺糧。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的報告顯示, 2019年全球穀物產量達到創紀錄的27.15億噸,比2018年增加2.3%或6170萬噸。

並且去年主要的產糧國產量都正常,尤其是國內,一直把農業生產放到頭等大事去抓的,不僅每年都是全球主糧產量冠軍,而且儲備糧更是連創歷史新高,穩居世界第一。

2019年預計年度結餘1430萬噸,已連續多年結餘,階段性過剩特徵明顯。

咱們的糧食儲備率已經超過80%,這比世界糧農組織規定的17%—18%的安全紅線可高了不少,也就是說,哪怕今年顆粒無收,進口也沒了,目前的存糧也夠全國人民吃10個月。


既然糧食夠吃,為啥大家會生出即將缺糧的恐慌呢?

原因並不難解,乃是因為糧食太過重要,沒有半點“犯錯”的餘地,特別是對於中國上了年紀的人來說,缺糧的記憶太過恐怖。而這次疫情,則點燃了這種擔憂。

但是壞消息也是有的。

今年糧食減產是大概率事件,基本糧食品種漲價預期已經不可阻擋,從期貨產品的走勢就能看出這個趨勢。

總的來說,不用太恐慌。糧食不是問題,你的錢包才是問題。

有啥解決方案?少吃點吧,順帶減肥。


愛麗絲夢遊人間


近來是有一點這個說法,這主要是越南,泰國,柬埔寨,哈薩克斯坦,埃及等國禁止糧食出口,引起的一點小波瀾,和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印度禁棉花出口一樣,很快就被證實是和杞人憂天一樣。這幾天,國家相關部門的負責人指出:我們國家的糧食庫存是充足的,沒有必要去搶購囤積。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全倉儲與科技司司長王宏指出:即使在疫情最吃緊,關鍵的時候,全國商場,超市的米,面,油供應也是充足的,穩定的。


那麼,會不會因為疫情久拖不息,世界糧食生產國禁止出口,導致糧食價格上漲,發生糧食危機呢?理論上應該是不錯的,而且,近期國際上的糧食價格也確實漲了一點,但這只是疫情緊張的恐慌因素造成的。從全球來看,不存在糧食短缺問題,世界糧食的需求量為26·7億噸,而世界可供糧為34·7億噸,庫存量為8億噸。從我國來講,10多年糧食一直是豐收,多年來一直佔有人均糧食的高水平,2019年的人均470公斤,遠高於世界的400公斤安全線。


再說,國際市場的糧價,對我們的影響不大,我們自己生產的糧食足夠我們用,雖然我們也進口一些糧食,主要是為了調濟品種,比如用於做麵包的高筋面和泰國香米等。有人囤米囤面的做法可能也和一些商家的妙作有關,前半年是糧食銷售的淡季。因為每到春節,各單位,企業過年會發很多的糧油福利,很多家庭一年不買糧都沒問題,商家為了利潤不會放棄任何一個機會,只是糧食這種東西,它的銷量基本是恆定的。今天買了,明天就不會買,要囤也有限。夏糧收穫的季節很快就要到了,看得著,摸的著的東西,實再沒有必要為糧食發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