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袁绍兵多为什么不分兵攻打许昌?

克里斯托夫金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官渡之战初期,袁绍确实没有分兵攻打许昌。但在后面的过程中,袁绍曾经派兵袭击过许昌,只是没有成功。下面我们就来结合战役的过程,探讨分兵打许昌的可能性。

战役初期,可分兵但不是分袁绍的兵

从战前割据势力分布图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袁绍的战略环境要远好于曹操,北面的公孙瓒和西面的张燕已经肃清,可以全力南下对付曹操。而曹操四面皆敌,西有韩遂、马腾,东南有孙策,西南有刘表,这样一来本来就弱势,还无法全力对付袁绍。

根据史料测算,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袁绍发兵十一万,其中十万步卒,一万精骑。而曹操的总兵力应该至少有三、四万,至于为何总是有曹操以两万敌袁绍十万的说法,那是因为曹操的防守区域较大,兵力不得不分散,在官渡主战场只能集中约两万精兵的缘故。

既然兵力差距悬殊,那为何袁绍不分兵奇袭许昌呢?

这是因为战役初期分兵意义不大。我们知道袁绍和曹操是划黄河分治的,袁绍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跨过黄河,所以兵屯黎阳,依次而渡。从邺城到许昌直线距离约500里,这么远的距离下,如果没有正面战场的拉扯,在曹操严密的防御网下,奇袭部队根本就是羊入虎口,毫无意义。

袁绍此时应该做的反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刘表、孙策、马腾他们动起来,夹击曹操。

但是不得不说,天时在曹操——最有威胁的刘表怯战偷安,不肯出兵;最有雄心的孙策,在出兵夹击前居然被刺杀身亡了;韩遂、马腾则隔岸观火,毕竟近处都没动,他们这西北偏远之地怎么可能先动。尽管如此,袁绍也应该想办法让刘表动起来。可惜,袁绍比较自负,认为盟友什么的可有可无。狮子搏兔尚且全力以赴,何况曹操也不是兔子级别的。

战役中期,两路分兵奇袭失败

这个时期是指白马、延津两战之后,得胜的曹操龟缩在官渡防守,而袁绍则不听沮授劝谏,全军压上,在阳武与曹操对峙。这个阶段,袁绍曾派出刘备和韩荀两路奇袭许昌的队伍。刘备这路从洛阳方向轻装绕道汝南,也就是许昌的后方,一开始还不错在叶县斩了曹将蔡阳,可惜后面被曹仁的精锐游骑击败。另一路韩荀从敖仓方向绕到许昌西侧,试图偷袭许昌到官渡的补给线,但被回军的曹仁再度击溃于鸡落山。之后,袁绍便再也没了分兵奇袭许昌的心思。

其实,分兵骚扰许昌的策略没错,问题出在曹操本就有主场优势,而袁绍的兵将又比曹操逊了一筹,因而奇袭总是失败。

尽管现实和袁绍预想的有偏差,但是继续消耗下去,曹操一定先撑不住。

战役后期,兵败如山,再无机会

这之后,许攸也不断进言加大奇袭力度。想必,再来几次奇袭,曹操就危险了。可这时袁绍又掉了大链子,许攸叛变,火烧乌巢,一下帮曹操逆转了局势。兵败如山倒,这时再想分兵攻许昌已是不可能了。

结语

终归说来,官渡之胜实在是曹操把天时地利人和都占齐了,同时袁绍在用人和军略上也差曹操太多,不是分兵一个战术就能逆转的。而且在战役中期,袁绍其实是有分兵攻许昌的动作的,只是效果不佳。


清山雅舍


袁绍兵多,为什么不分兵攻打许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分兵攻打许昌并非上上策

分兵攻打许昌,按古人的说法,攻坚战的话,5倍兵力才算及格。想法虽然不错,不过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逼迫敌方主力出来决战才是王道,出来决战的话,更容易一决胜负。

曹军在官渡应该有接近五万,袁军也就十万多点。袁曹最大的差距不是兵力,是粮草物资和地利。如果奇袭的部队被曹军堵在许昌城下,那就悲剧了,到时候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

其二:行军许昌路途耗时太长

我们看袁绍这边,他的根据地在河北的邺城,要偷袭许昌,得要渡过黄河。过河之后,距离许昌还有几百里远。分兵去许昌,按照古代的行军速度,这根本不是十天八天就能走完的。因此,要想达到偷袭曹操后方的目的,只能派轻骑兵快速前进,赤壁之战前曹操就是用五千骑兵快速追击刘备,书上说是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于是造就了长坂坡上的典故。

然而我们说的是偷袭曹操的大本营,这时只派少量的轻骑兵根本无济于事,因为曹操也是有相当的兵力的。

其三:许昌未必能轻易攻下

即使能分兵到许昌,之后一旦许昌被曹丕和荀彧等人守住,那么等到袁绍的就是两路夹击,真的就成为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处境了,可能袁绍会因此受到很大的兵力损失,直接被一举击溃。

就算袁绍有一路侥幸成功了,而凭借袁绍的性格,也迟早会遭遇曹操卧薪尝胆的报复,除非能够在偷袭官渡大营的时候攻杀曹操,不然我个人认为袁绍赢得了一时却赢不了一世,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必然败于曹操。

以上三点就是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不分兵攻打许昌的主要原因,谢谢阅读,大家有什么看法也可以在下方评论。


漯河小史哥


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关羽亡归先主。曹公遣曹仁将兵击先主,先主还绍军。

应该不用翻译吧。

只要有机会,打仗的不会不想着抄敌人老巢的,而对方也防着呢。

最弱的地方,也是地方防范最严密的。

毕竟谁都知道这是个破绽。

好比攻城,木头的城门怎么也比土墙好攻破吧,但攻城往往是打破城墙,因为守城方重点防着城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