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家長焦慮引起孩子的焦慮,還是孩子焦慮引起家長的焦慮?

樂媽趙菊英


心理老師左叔非常樂意回答你的問題。

我是一位從事心理學及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心理諮詢師,在高校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工作,對你提出的“是家長焦慮引起孩子的焦慮,還是孩子焦慮引起家長的焦慮?”的問題,我從心理諮詢工作實踐的角度來回答你。

第一,我的觀點,是家長的焦慮引起了孩子的焦慮,進而因為孩子受到家長焦慮情緒的擾動,孩子出現的焦慮情緒影響了自己學習,學習成績下降又進一步加重了家長的焦慮情緒,彼此進入了惡性循環的怪圈。

根據我做青少年心理諮詢的經驗,在一個家庭中,孩子相對而言處於弱勢地位,孩子的情緒行為都會受到家長心境好壞、情緒起伏的影響,家長是一個家庭中情緒好壞的晴雨表。

第二,我在10年前,就寫過一篇文章《中國家長是如何患上焦慮症的?》,具體分析過家長焦慮的表現和成因,現在我把這篇文章分享給各位:

中國家長焦慮症,每個家庭都有,只是患病程度不同。一般來說,自孩子出生後就出現了焦慮情緒。

我們先看中國家長焦慮症的臨床症狀。

症狀一: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操心鬧心,整天琢磨如何趁早抓起跑線,別讓孩子晚跑了。

症狀二:看見別人家的孩子在學習、成天貓在家裡,在努力,我家的孩子怎麼辦?咱可不能落下,得想辦法往前趕,為此茶飯不香、夜不能寐,給孩子加碼、施加壓力。

症狀三:咱的孩子學得到底如何,不能只聽孩子一面的說辭,要問問老師,在同學那也打聽打聽,如若不行還得時時監視孩子。如是不但把親子關係搞僵搞破裂,最主要的是適得其反,孩子不學了,家長更焦慮了,而且會徹夜不眠。

症狀四:孩子不上重點小學、初中和高中等於不能上大學,等於咱孩子失敗,等於咱家長更失敗;上不了大學沒有出路,也說明咱家長不成功啊!

症狀五:孩子光在學校學那怎麼行?得開小灶,給咱孩子補補,於是家長四處打聽,看廣告、託關係,忙著給孩子請家教,有些家長還秉持“不能耽誤孩子,再苦再緊把”的奉獻原則,花高薪請家教,比如學大教育、新東方之流。

症狀六:與別家孩子比,不比長相、不比穿著、不比健康等等,就比一樣學習成績、班級排名或學校排名。家長常常關心的文自家的孩子,你是咋學的,怎麼沒有人家優秀?這可不行,咱得努力。

症狀七:同事或鄰居的孩子學了鋼琴、畫畫、舞蹈等所謂素質教育類的東西,看著十分著急,咱的孩子是不是也得學習學習啊?不顧孩子的天賦。不顧孩子的興趣,不顧孩子的感受,反正你要學,不然咱就落後了。

還有一些焦慮情緒症狀,我就不再一一列舉,家長們都清楚。

你別光責怪家長,一種病的出現總有原因吧?是啊,家長焦慮症的成因呢?

我試著分析分析。成因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上大學等於做官、等於成為公家人,等於有了一切。成因二:本世紀開端以來社會競爭壓力大。就業難,找工作難,現在是研究生都很難找到如意工作或找上工作。成因三:家長期望值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然就成了勞力者被人治了,咱要當勞心者。成因四:孩子要有一個美好的前程。坐上辦公室、拿到公務員的工資、醫療養老不愁,就是美好前程。成因五:父母成功心理。孩子不成功就預示父母的失敗,咱可不能當失敗的父母啊,那樣臉上無光。

此焦慮症起病於1970年代末高考開禁,大學恢復招生。家長都在想咱得讓孩子有個美好前程吧?後繼事件一,為國家盛行的精英教育,學而優則仕,考大學等於做官,等於成為公家人,等於可以光宗耀祖;後繼事件二,2000年以來,大學生分配製度的改革,國家不再包攬高校畢業生的分配,改為雙向選擇,加劇了家長焦慮症的嚴重性,且有蔓延之勢。

是啊如何幫助患有焦慮症的家長呢?

只有一劑藥方:國家徹底取消高考獨木橋,取消應試教育制度或改革目前的高考制度;同時,父母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隨孩子心理行為特點和差異性教養孩子,明確孩子成長的目標,身心健康第一,人格完善是核心,成材第二。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不同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可以繼續探討。


心理老師左叔


關於焦慮的問題,我今天來說一下。
首先先說一下家長對於孩子方面的焦慮。
1.我認為孩子並沒有給家長帶來太大的焦慮,而是家長從他自己的朋友圈、身邊的同學或者朋友家的優秀孩子帶來的焦慮。當別人家的孩子在報各種補習班的時候,當別人家的孩子獲得各種榮譽證書的時候,家長就開始自取煩惱了,就覺得自己家的孩子這不行那不行。找事情說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給自己找到很多很多的焦慮。
2.孩子給家長的焦慮是什麼呢?一般很少大部分的孩子在學校裡面很乖。成績只要是往班級的前幾名或者中等偏上的話,應該不會給家長帶來太大的焦慮。我認為一般只有學習不好或者在學校裡面過於調皮的孩子惹事兒的孩子才能給家長帶來焦慮,比如說在學校裡面欺負同學了或者惹出事兒了。被班主任叫到學校裡面教育批評,我覺得這才是家孩子帶給家長的一些焦慮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id": "v020168e0000bqa56s3d82dvh4psc18g

微言解讀


其實,這是一個相互影響的情況。

家長焦慮對孩子的影響

好情緒會傳染,壞情緒也如此。心理學上有一個“踢貓效應”,是說一個老闆罵了員工,員工回家罵了老婆,老婆回頭罵孩子。孩子生氣踢了貓,貓抓傷了路人,而路人是老闆。現在的家長每天有很多任務,也會因為個人的一些事情而不順心,這時候回家又看見自己的孩子沒有認真學習,或者是其他一些事情,就開始情緒爆發,開始對孩子發脾氣。孩子是很容易被影響的,父母給他們營造什麼樣的氛圍,他們就容易產生什麼樣的情緒。一旦家長情緒失控,他們的焦慮就會影響到孩子。孩子從而形成消極心態,開始變得不自信,遇見困難也會選擇退縮。

孩子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難再改變,家長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讓孩子與自己一同焦慮消極。

孩子焦慮對家長的影響

孩子也會產生焦慮:考試沒考好會焦慮、與小朋友鬧矛盾了會焦慮、遊戲失敗了會焦慮、作業不會寫也會焦慮。而孩子這些焦慮的表現都會通過發脾氣,不配合的形式展現出來。其實他們並不是故意和家長對著幹,或者說就是不願意學習,而是不知道自己如何面對解決這些事情。倘若我們能夠運用合理的方式,幫助孩子解決這些情緒問題,那麼孩子就會減少不願意學習、不想寫作業、亂髮脾氣的情況了。

如何避免雙方焦慮

一、家長學會控制情緒,減少抱怨

家長本身就有著一個榜樣的作用,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孩子。你保持著一個積極樂觀的處事態度,那麼孩子遇事也會選擇積極應對。反之,遇事你就抱怨,亂髮脾氣,將負面的情緒傳達給別人,那麼孩子接觸到的都是負面信息,當他焦慮有情緒時,他就會消極而又被動,模仿家長的處理方式。所以,為人父,為人母的我們,需要從自身做起,從今天開始,運用正面積極的語言,保持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並且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告訴孩子,我也這樣過,當時我是這樣處理的...通過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變得積極樂觀。

二、接受自己的平凡,也接受孩子的平凡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多數父母的心聲,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如果人人都很優秀,世上又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尋常百姓。我們總是喜歡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強加給孩子,可是孩子也是普通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也會有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去引導孩子正面積極,有一顆敢於探索並且堅持不懈的心。

三、家長與孩子共建快樂時光

據研究報道:17歲以下的中國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其中,中小學精神障礙患病率為21.6%—32.0%,突出表現為人際關係、情緒穩定性和學業適應方面。大學生中,16%—25%有心理障礙,以焦慮不安、恐怖、神經衰弱、強迫症狀和抑鬱情緒為主。

當孩子出現厭學、拖延、不與別人交往、畏懼心理時,我們就要留意孩子是不是被焦慮情緒影響了,如果是,我們可以通過和他共建快樂時光減輕焦慮。當孩子從學校回到家時,我們可以先陪孩子聊聊天,吃點東西,緩解一下學習的壓力,然後再以一個較為輕鬆的心情去學習。當孩子休息的時候,我們可以和孩子共進美食,或者看一場有意義的電影。當我們放假休息的時候,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遊戲,要記住的是孩子才是主體,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就讓孩子開心的玩耍吧。

以上是我的一些觀點,同時也歡迎大家的評論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