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足体测数据全面落后于02国足,中国足球出路何在?

Pv3BJ


【足球还是要一起来搞!没钱肯定搞不好】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除了工资收入等高于02国足,其他技术数据都全面落后02国足。其次,继续讨论当下国足没有实际意义,要寄希望于未来,讨论未来中国足球怎么搞。

态度:中国足球还是要搞,要大家一起来搞;没有钱肯定搞不好。

几点意见:

一、足协不能把足球搞成一门生意。

最近恒大和中超公司的纠纷沸沸扬扬,很让恒大伤心。区区50万元罚款,对恒大也许不算个钱,但让人很不爽。中超公司到底算个什么样的存在?中国足协在“中超公司”占36%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同时它又是中超联赛的实际管理者,“中超公司”向恒大俱乐部所下发的处罚通知,是典型的“行政”思维模式。这一罚款,看似不大,但它直接把中国足球罚退回了改革之前。管理者绝对不能把中国足球当一门生意,中超公司这样的存在必须退出!由俱乐部组建成立中国竞技足球"职业联盟"势在必行,不能再拖。

我一直认为,中国足球群众基础这么好,恒大进入中国足球以来,中国足球市场异乎寻常的火爆,堪称“世界第六大联赛”,这是民间资本的力量造就的辉煌!正是由于恒大的成功,中国民营企业争相进入足球,形成一派繁荣的局面。可惜,近年来,由于新一届足协出台的一系列错误的政策,让中国足球火爆的势头折戟沉沙,民企纷纷退出足球,中甲中乙几乎凑不齐完整联赛了。什么原因?企业还是那些企业,球员还是那些球员,球队老板不玩了,原因肯定是没法继续完了。足球这样的一个全民喜爱的市场,活生生地被管理者错误的政策给断送了。我始终认为,足球就要如同其他一些领域一样,只要不涉及到国计民生等重大领域,就应该无条件放开给民营企业去经营。这是一个完全应该,也完全能够市场化的领域。任何有官方背景的国营公司、红顶商人都是不应该存在的。国企要在这里挣钱,又有行政加持,民企肯定玩不了,既赚不了钱,也赢不了球嘛。管理者应该不忘初心,想升官发财就不要去足协,更不要看到企业挣钱了就眼红,也不要看到企业打了广告就罚款。企业不赚钱,搞你个足球做什么?奇怪的很!商业有商业的规则,行业自律完全可以避免恶意的商业行为,根本不需要管理者来行政处罚。赶快取消那个什么中超公司,让俱乐部自己组建职业联盟,欧美日韩随便抄一家模式进来都行。

二、足球是一门很大的生意,足协要做的是改善足球的营商环境。

中国体育要振兴,没有足球振兴是不行的。中国足球球迷基础雄厚。在尼尔森对中国城市人口的调查中,对足球运动感兴趣的人口占比为32%,虽然不及全球的平均水平,但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中国足球带来了数量庞大的球迷,仅城市人口中的球迷人数就达到了1.87亿人,这一数字超过了五大联赛所属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球迷人数的总和(1.31亿人)。

足球是中国体育市场最大IP。数据显示:2017年,在国内本土赛事的赞助市场中,足球赛事位居赞助榜第一位,达到18.4亿元,篮球位居第二达到11.4亿元,其余赛事例如乒乓球、排球、台球、田径等赞助规模均在1亿元左右,与足球、篮球差距较大。据德勤预计,到2022年,国内本土赛事的赞助规模将达到42.4亿元;其中足球赛事的赞助规模仍然排在第一位,将达到22.7亿元,占到体育赞助规模的54%,可见足球是中国体育市场最大的IP。

足球是这么大的一门生意,老百姓又是这么喜欢足球,居然有企业退出足球不玩了。你说奇怪不奇怪?资本是逐利的,如果资本主动退出去,且没有新的资本来接盘,那一定营商环境出问题。怎么改善和提高营商环境?直接对标国际就行了。

三、企业家愿意花钱,你何必生气?他比你傻吗!

没花你们家的钱,你为什么生气?我有点搞不懂为什么对恒大等俱乐部大价钱引援你那么反对。你觉得价格高了?那价格也不是你决定的啊。价格是由商品价值决定的,市场决定的,高或低了,是由市场自己来调节的,这个基本道理都不懂,说明还是行政思维在作怪。再说了,高了可以收税啊,那是税务部门的事情,不是足协的事情,你不要管。你觉得其中涉嫌洗钱吗?那是商务部或经侦部门的事情,也不是你的事情。价高了可以多多收点税,收上来了支持青少年足球发展挺好的。洗钱有公安抓,你去抓你的事情就是了。至于有的小企业或小俱乐部说价格太高跟不起,那很简单,小有小的玩法,不能因为你是个子不高就不允许别人长高。或者干脆你就别玩了,或者去玩更低级别联赛,或者转让给那些跟得起的企业或俱乐部来玩嘛。只要有钱赚,一定有企业接盘。顶级联赛居然设置天花板,那还有什么顶级可言。要设置,不如把冠军也设置了算了。

再说了,企业出大价钱引援,是赔钱是赚钱,他自己不知道吗?何必你来操心。说人家高价引援,这种说法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一个伪命题居然堂而皇之的上了文件,讨论争执一年两年。

四、足球还是要大家一起搞,没钱肯定搞不好。

搞好中国足球,肯定是从娃娃抓起,肯定要搞青训。这个路径没问题。而且国家还出台很多政策,把足球和各级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来搞。这是非常正确的。只有全民参与一起搞,足球人口基数大了,才能出人才。

但现在,政策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真要落实到中小学甚至大学了,没有球场没有钱。空喊口号绝对不行。家长也不愿意孩子去踢球。

这就关系到两个问题。

一是,踢球的出路有没有?其实,这个市场大的很。球员绝对不只是踢到国家队才算有成就。搞足球是一个职业,就像理发一样也是一个职业,从事足球也是一种就业方式。中国的体育教练十分缺乏,各级学校的足球教练或体育教练几乎也是空缺的。这是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如果把足球的乡镇比赛、地市比赛,大城市比赛、省级比赛都兴办起来,需要多少教练和裁判?我没有测算具体数字,但可以肯定,有几亿球迷的中国一定能养得活专业的基层教练员裁判员等专业人士。

各级学校应该有足球兴趣班,也要有不同层次的专业足球学校,校外培训基地等,也可以拿文凭拿专业证书,一样就业。有了不错的就业门路,家长也就会支持有兴趣的孩子往足球的路上走了。

二是,钱。足球没有钱肯定搞不好。为什么很多人拼命去当网红?不管大网红小网红,当上网红能赚钱,这就是动力。好的足球苗子是要发掘,既要靠学校教练发掘,也要靠职业机构人士发掘。但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有动力去踢球,家长放心踢球的孩子将来也能实现就业。这就需要钱,这个行当得有钱赚。

中国人这么喜欢足球,这个大市场怎么会没钱赚呢?企业是最敏锐的,搞中国足球不是没有钱,一个外援就几千万欧元。可见,中国有的是企业愿意出钱来搞足球的。只要中国的足球市场好,企业多出点钱来发展中国足球事业一定是非常乐意的。搞基础足球没钱,你要是出台好政策就来钱了。前提是来钱不是为了给你自己,而是做公益服务。比如,你出一个政策(打个比方,这个政策不一定妥当)只要哪家俱乐部愿意出1个亿赞助校园联赛或地市联赛,就可以多给一个引援名额,你看有没有企业愿意出钱。

老百姓喜欢足球,政府出一点引导资金完全有必要,企业投入更多的发展资金,完全没问题。有了钱,有了人,方向对了,一起搞,假以时日,必然能把足球搞起来。



弹幕财经


总结:足球是缩影


老夫有话说5


现在的国足被球迷戏称为“白斩鸡”,虽说很讽刺,倒也是事实。就拿目前国足最佳球员武磊举例,武磊在西班牙人也算是半主力前锋了,但他很少能打满全场,因为他的体能支撑不了90分钟的比赛。

国足要想有出路,必须形成自己的风格。咱们的邻居韩国很能跑,日本脚下技术亚洲无敌,欧美豪强意大利的链式防守,西班牙的极致传控,巴西桑巴足球的灵动。中国足球研究和学习了几十年,都没学出什么成绩来,最主要的还是急于求成,想要快点出成绩,所以一会儿学习日本,一会儿学习德国。

所以,既然中国足球踢不出“美丽足球”,为何不学韩国,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练好体能,技术比不过别人,咱得跑的过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