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脈造影影像評估與解讀

一、狹窄

1.向心性狹窄:冠狀動脈粥樣斑塊以管腔中心線為中心均勻向中心縮窄,不同投照角度狹窄程度相同。較少見,70%造影提示向心性病變IVUS證明為偏心性狹窄。

2.偏心性狹窄:冠狀動脈粥樣斑塊以管腔中心線為中心不均勻向中心縮窄,或在中心線一側縮窄;不同投照角度狹窄程度不相同,合理選擇投照角度、以最重狹窄為準。

3.侷限性狹窄:長度<10毫米的狹窄視為侷限性狹窄,最常見。

4.管狀狹窄:指長度10—20毫米之間的狹窄,發生率僅次於侷限性狹窄。

5.瀰漫性狹窄:長度> 20毫米的狹窄,多合併高齡和糖尿病、常伴明顯鈣化、對血流動力學影響明顯。

6.管腔不規則:狹窄程度<25%的瀰漫性狹窄,造影提示長段管壁不規則或不光滑;易痙攣、血栓、急性進展。

7.管腔閉塞:冠狀動脈管腔完全閉塞,血流中斷,遠端無造影劑充盈。分支難發現、多位於近中段及分叉處。

冠脈造影影像評估與解讀

右冠近段閉塞及開通後

二、冠脈狹窄程度的簡單測定方法:

1.計算機輔助的定量分析法(QCA):以造影導管為參考(通常選用6F造影導管,1F=0.33mm),通過密度法由計算機輔助測定參考血管直徑、病變節段直徑狹窄百分數和病變長度,推算面積狹窄百分數。

2.目測法:以造影導管為參考,估測參考血管直徑,病變節段直徑狹窄程度和病變長度。

三、冠脈內血栓:管腔內一個或數個造影劑包裹的橢圓形、條索狀、不規則低密度影象或充盈缺損,交叉體位投照時均顯示管腔模糊,有造影劑殘留,急性心梗4小時87%、12-24小時57%存在。

冠脈造影影像評估與解讀

前降支遠段血栓

四、鈣化:鈣質在管壁內或粥樣斑塊內沉積,顯示密度不均的高密度影像。病理檢查提示79%冠心病患者鈣化,影像提示14-58%鈣化影響介入結果。

冠脈造影影像評估與解讀

冠脈CT與造影所示冠脈鈣化

五、冠脈痙攣:通常由器械誘發所致。表現為表面光滑的狹窄節段,且遠端冠脈節段無病變。

冠脈造影影像評估與解讀

造影導管致右冠近段痙攣,注射硝甘後恢復正常

六、心肌橋:心肌覆蓋冠脈所致,僅在收縮期出現某一節段冠狀動脈狹窄,舒張期則恢復正常。提示該冠狀動脈節段受心肌壓迫。

冠脈造影影像評估與解讀

冠脈於心髒收縮期受壓變窄,舒張期恢復正常

七、冠狀動脈瘤樣擴張:冠脈直徑≥7mm或超過鄰近冠狀動脈直徑50%的局部或瀰漫性擴張。發生原因為先天性或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血管內膜及彈力纖維層破壞,管壁向外擴張。

冠脈造影影像評估與解讀

右冠瘤樣擴張

八、夾層:內膜或斑塊自發或外力引起的動脈內膜損傷,造成冠狀動脈內膜撕裂,並可伴有局部血栓形成。提示線形充盈缺損。介入手術發生率12.9%,少數引起急性心梗。

冠脈造影影像評估與解讀

冠脈自發夾層

九、氣栓:氣體在冠脈內滯留形成栓子,造影劑包裹的邊緣清楚的圓形透亮區。大量氣栓可引發室顫乃至死亡。

冠脈造影影像評估與解讀

右冠遠端氣栓

十、側支循環:當冠狀動脈嚴重狹窄或阻塞時,近端灌注壓明顯下降,刺激側支循環形成,血管遠端被側支循環逆向供血而顯影。

冠脈造影影像評估與解讀

右冠為閉塞的前降支提供側枝

十一、冠脈血流TIMI分級

冠脈造影影像評估與解讀

冠脈血流TIMI分級

十二、冠狀動脈病變分型(ACC/AHA)

冠脈造影影像評估與解讀

ACC/AHA冠狀動脈病變分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