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藝考生必讀:文藝常識記憶精梳 隋唐五代文學

編導藝考生必讀:文藝常識記憶精梳 隋唐五代文學


隋朝三十多年的文學,雖然因國家的統一和南北文風的融合而出現新的氣象,但其主要傾向仍沿襲了南朝餘風。唐亡後五代、十國的五十多年,又有向南朝迴歸的發展趨勢,題材和情調的女性化以及文詞的綺靡華麗,為其主要特徵。而有唐三百年間,文學以及藝術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中國文學、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如唐代古文的雄奇峭拔,唐代傳奇的文采繽紛,唐代曲子詞的清新婉約,以及唐代的書法、繪畫、音樂、舞蹈等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輝煌。尤其是唐代的詩歌,更是達到了中國詩歌史的巔峰。好像是一個奇蹟,其間相繼湧現了大批傑出、優秀的詩人。如同連綿的峰巒,皆歷歷在目。他們傑出的創造,為我們展示了前所未有而又無比廣闊的社會生活。

這裡,我們將重點講述關於唐代文學繁榮的文化背景以及關於唐詩的分期等問題。

隋及初唐詩壇

隋朝文學開始出現南北文風合流的新趨勢,併產生了盧思道、楊素、薛道衡等頗有才華的詩人,但文壇主流仍然延續著梁、陳浮靡之風。初唐的一百年,是唐詩繁榮的醞釀與準備的時期。如何批判地繼承六朝文學,融合南北詩風,為詩歌開闢一條健康發展的道路,成為初唐詩歌的中心問題。正如《隋書文學傳序》所說:江左宮商發越,貴於清綺;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氣質則理勝其詞,清綺則文過其意。理深者便於時用,文華者宜於詠歌。此其南北詞人得失之大較也。若能掇彼清音,簡茲累句。各去所短,合其兩長,則文質斌斌,盡善盡美矣。

這實際上是初唐貞觀時期朝廷對於文學發展方向的一種共識。初唐前五十年,詩壇創作的主體圍繞著宮廷展開,因而宮體詩成為詩壇的主流。以綺錯婉媚為本的上官體,就是這個時期最為突出的代表。初唐後五十年,先有四傑開始突破宮體的內容,倡導宏博之風,追求剛健的風骨。繼有沈宋確立了律體,從而使詩歌的藝術形式臻於完善。到陳子昂,進一步明確提倡建安風骨,擯棄齊梁餘弊,使天下翕然,質文一變,從而端正了唐詩健康發展的方向。從總體上來說,初唐詩歌雖未能徹底擺脫六朝的浮靡與纖弱,但已經透露出了新的氣息。

初唐前期詩歌

一、宮廷唱和與上官體

初唐前五十年間的著名詩人,不少是由陳、隋入唐的。詩壇的創作主體,仍然是以宮廷為中心,尤其是圍繞著帝王的眾多重臣和文人學士。他們的詩歌,即多為應制及奉和之作。其中除少數抒發政治情懷和有關戰爭題材的作品,具有昂揚和剛健的風貌以外,大量的是歌功頌德與點綴生平之作。上官儀是初唐前期最為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歌特徵是以綺錯婉媚為本,有上官體之稱。

二、王績

王績為人清高自持,縱情山水,佯狂傲世,他的詩文作品常常是以嬉笑怒罵之筆,寄託不平之氣,以排遣懷才不遇、落魄失意的苦悶。他的詩,沒有沾染宮體詩的脂粉氣,藝術風格帶有疏野淡樸、自然清新的特徵。《野望》是他的代表之作。

初唐後期詩歌

一、初唐四傑

四傑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雖然他們的創作活動都是集中在唐高宗至武后時期,但王、楊與盧、駱其實是兩類不完全相同的詩人。盧、駱比王、楊年長十餘歲,他們的創作個性不同,所長亦異,其中盧、駱擅長七言歌行,王、楊擅長五言律詩。他們代表了當時文學革新的方向,力求擺脫齊梁詩風,突破宮體詩的狹小範圍,擴大了詩歌的題材,加強了詩歌的抒情性和藝術表現力。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閣詩》,楊炯的《從軍行》,盧照鄰的《長安古意》,駱賓王的《帝京篇》、《在獄詠蟬》等,都是優秀之作。

二、杜審言和沈、宋

杜審言是杜甫的祖父,在初唐詩壇上頗有詩名,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從他今存的詩歌來看,大多抒寫羈旅情懷,描繪山川景物。其詩筆力雄健,形象鮮明,能夠將精湛的藝術構思寓於嚴整的格律之中,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渡湘江》是杜審言今存詩中的佳作。

沈佺期和宋之問是武后時期最有代表性的臺閣詩人,儘管他們在朝為官時期的創作不脫宮廷舊習,但他們在被貶流放期間的作品,如沈佺期的《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宋之問的《度大庾嶺》、《渡漢江》等,都是寫景言情的佳作。然而他們最大的貢獻,還是在於使得律詩這種新的藝術形式在他們手中得以定型化。

三、陳子昂

陳子昂對於唐詩發展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倡導復古革新的理論,批評齊梁詩風的綺靡,明確提倡風雅與興寄,主張直接繼承漢魏風骨與正始之音;二是以他的創作實踐,如三十八首《感遇》等詩作,展示一種深沉的政治思考和內在的骨力,從而為唐詩的健康發展端正了方向。尤其是他的《登幽州臺歌》,更是以深邃的歷史目光和高亢的歌喉,開啟了盛唐之音。

盛唐詩歌

盛唐詩歌意境及其藝術風貌,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闊大、外展,具有雄渾與明朗之美。筆力雄壯、氣象渾厚、格高氣暢,乃是盛唐氣象的風骨所在。其中所蘊含的,乃是盛唐人昂揚奮發、健康向上的風采,具有恢弘豪宕的氣質和雄渾外展的境界。另外一個方面,盛唐氣象還表現為一種興象玲瓏的境界與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

盛唐前期詩人

一、吳中四士

在盛唐前期詩壇上,出現了四位文詞俊秀,名揚京都的詩人,這就是被稱為吳中四士的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和包融。他們現存的作品雖然不多,但不乏名篇佳作,藝術上也各具特色。其中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更是被譽為以孤篇壓倒全唐的傑作。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編導藝考生必讀:文藝常識記憶精梳 隋唐五代文學


二、王翰、王灣、王之渙

王翰、王灣和王之渙,都是盛唐前期著名的詩人,主要活動在玄宗開元年間。他們的詩歌,充滿昂揚奮發的精神,和豪壯雄渾的氣勢,具有典型的盛唐氣象的鮮明特徵。王翰的《涼州詞》,王灣的《次北固山下》,王之渙的《登鸛鵲樓》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王昌齡與李頎

一、王昌齡

王昌齡的詩,今存180餘首,其內容比較集中地表現了兩類主題:一是歌唱邊塞征戍者的思鄉離愁;二是從不同角度描寫婦女的生活和內心。就詩歌體裁而言,他的詩歌成就最突出的是七言絕句,大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故有七絕聖手的美譽。

二、李頎

李頎與王昌齡、王維、高適、岑參等人都有交往,名重當世,是盛唐時期重要的詩人之一。李頎的詩歌,清俊秀麗而又雄渾雅健,其中不乏慷慨激昂之音,也頗能體現盛唐之音的氣象。《古從軍行》為其邊塞詩的代表作品。

孟浩然與王維

孟浩然與王維是盛唐時期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詩人。此外,儲光羲、常建、祖詠、裴迪等人,在山水田園詩方面也都較為突出。

一、孟浩然

孟浩然喜歡用五言詩反覆描寫幽寂靜淡的景物,表現個人的失意、孤獨和苦悶。因此,在他的大部分詩歌中,都不免染上一層冷清的色彩,帶有一種淡淡的愁緒。如其著名的《宿桐廬江寄廣陵舊友》、《宿建德江》、《夏日南亭懷辛大》、《夜歸鹿門歌》、《留別王維》、《歲暮歸南山》、《春曉》等等,無不如此。但同時,孟浩然的詩也還有境界闊大、氣勢雄渾的一面,如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詩,就是這種壯美的典型。

二、王維

王維是詩人兼畫家,同時又擅長音樂,對大自然的美有細緻的觀察力和敏銳的感受力。他在詩歌上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詩、山水詩還是送別詩、抒情詩;亦無論古詩還是近體詩,都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王維詩歌的禪意與畫意,在盛唐詩歌中最具有鮮明的特徵。特別是在那些描寫山水田園的作品裡,禪與畫又往往融合在一起,最能體現王維詩歌的藝術風貌。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高適與岑參

高適與岑參,是盛唐時期邊塞詩歌最突出的代表詩人。他們都有過邊塞生活的體驗,對邊塞和戰爭生活的反映更為深入,描寫更為鮮明突出,也最能體現盛唐邊塞詩歌的特色。

一、高適

高適的邊塞詩,在內容和情調上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充滿慷慨從戎、建功立業的愛國激情;二是經過清醒、理智的思考,深刻揭示邊防政策的弊端,以政論的筆調錶達自己對於戰爭的意見,同時流露對士兵的同情和對昏庸將帥的諷刺。《燕歌行》是其最為著名的作品。

二、岑參

岑參的邊塞詩與高適同樣具有悲壯的情感與風貌,但二人又各有自己的特點。元代陳繹曾《詩譜》:高適詩尚質主理,岑詩尚巧主景。就指出了二人不同的風格。首先,高適能以沉著、冷靜的眼光,揭露邊地政策和邊塞生活中的弊端,因而他的詩更側重於社會現實;岑參的詩,則更多地描繪邊塞生活的豐富多彩,他往往以奔放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來表現氣勢雄偉和奇情異彩的邊塞風光與生活,因而他的詩更多地富有浪漫的氣質。其次,高、岑同樣擅長七言歌行,但高詩的語言、對仗和聲律多嚴整;而岑詩則雜言偶出,奇偶互見,轉韻無常,表現出奔騰跳躍的、不可約束的情感。《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皆為其傑作。


編導藝考生必讀:文藝常識記憶精梳 隋唐五代文學


李白與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調張籍》)。李白與杜甫,猶如兩顆巨星,前後輝映。他們的傑出創造,展現出了不同的藝術風貌,並將中國詩歌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李白

一、李白與盛唐文化

在盛唐文化的孕育下,李白以他特有的才華、風采和魅力,征服了同時代的許多讀者,成為盛唐文化最為傑出的代表。這裡將集中介紹李白與盛唐文化之間的關係。

二、李白詩歌的藝術風貌

李白是繼屈原之後,最具有個性化與浪漫色彩的偉大詩人。他的詩,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他那奔放的熱情,浪漫的理想,坦蕩的胸懷,率直的性格,豪俠式的行為,都可以說是典型的盛唐式的。他善於運用誇張的手法、生動的比喻、豐富的想象、靈活自由的體裁,和清新自然的語言,來表現他的思想、情感和性格。時代的精神風貌,和他個人的氣質、性格方面的這些特點,全都反映在他的詩歌當中,從而形成其豪壯奔放與清新明秀之美,構成他所特有的飄逸豪放的藝術風格。

杜甫

一、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杜甫出生在一個奉儒守官的傳統家庭之中,他經歷過歌舞昇平的開、天盛世,也經歷過萬方多難的安史之亂。時代的動盪,使他捲入社會的底層。他以盛唐人的眼光和胸懷,觀察並體驗著時代的脈搏,從而形成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境界。

二、杜甫詩歌的藝術成就

這裡將結合杜甫的詩歌,具體闡明關於杜詩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關於杜詩詩史性質的若干特色,關於杜詩技巧等問題。同時還將涉及到關於李杜優劣論,以及杜甫對後代的影響等問題。

在這裡推薦大家可以關注匠心藝考的官方公眾號——匠心藝考生(jxjy55659675)

匠心藝考生微信公眾號是最新藝考政策、信息、經驗和免費資料分享的平臺,每天由優秀藝考師兄師姐(微信:jxyk15515581538)整理分享最新經驗和免費資料,一起加油讓我們陪你到藝考成功!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