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老牌航海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海洋文明迭代史

人类文明进程中重要的大航海时代,是由欧洲人横渡大西洋,跨越好望角的远航开辟的。随着新航路开辟,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贸易量大大增加,欧洲也因此为今后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欧洲人并不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够绕道好望角直达印度是借助于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完整航海地图以及印度和阿拉伯的航海家们所共同达到的航海成就。正是这些前人的成就助力了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


海上丝绸之路:老牌航海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海洋文明迭代史

在说 “海上丝绸之路” 之前,我们先看最早的陆地“丝绸之路” 。汉代的张骞就是”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原本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是出于军事目的,想要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不曾想军事目的没有达到,倒是为汉朝开辟了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同时中原文明也得以迅速传播。之所以被称为 “丝绸之路” 是因为张骞不仅给沿途各国带去了精美的丝绸,也促进了汉夷文化的交流。之后张骞将所见所闻汇报给汉武帝,为《汉书.西域传》和《史记.大宛传》的记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历史和地理资源。

这条连接中国和西域的陆地丝绸之路一直被后人所称赞,它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是在唐朝,可惜由于后来西北边塞连年战乱,很多商人为求自保,不愿意远行,从此陆上丝绸之路开始衰落!之后随着航运的发展,人们发现很多货物通过海上航运,可以更加安全便捷到达目的地,成功避开了陆上运输的很多风险。因此越来越多人认可海上路线,到了宋代,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线日益发达,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老牌航海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海洋文明迭代史

回到前面提到的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郑和在15世纪初发起首航,他所带领的船队在海上的足迹已经到达东南亚,印度洋,霍尔木兹,亚丁和东非时,葡萄牙人尚未开启亚洲之行,欧洲的扩张也还没有开始。足以证实当时的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强国,各条航线被牢牢把握在中国人的手里。但之后随着中国的闭关锁国,以及欧洲国家发起的跨洋运动,中国逐步从海上强国的历史中退居出来。即便如此,贯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海路线对中国乃至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仍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老牌航海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海洋文明迭代史

因此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成了众多学者们致力要做的事情。我们所知道的大部分的书籍所展示的 “海上丝绸之路” 是由葡萄牙人跨越好望角的远航开始,由西向东,被西方所主导的西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上航路。但由德国汉学家,慕尼黑大学汉学教授罗德里希.普塔克撰写的这本《海上丝绸之路》另辟蹊径,从东向西论述了海上商路沿线文明的发展和转型过程,从不同视角给我们讲述了从远古到前殖民时代的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商路。

作者将时间轴分为五大时间段,分别是远古到公元元年;公元1 - 600年;公元600 - 950/1000年;公元950/1000 - 1350年;公元1350 - 1500年;1500年以后。从时间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重点介绍“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黄金世纪。整本书讲了沿线国家的文明兴衰和历史发展,这里我们仅挑选出以东亚和东南亚为主,并且与中国相互交流频繁的国家来举例,但《海上丝绸之路》这本书所讲到的内容远不止这些。

海上丝绸之路:老牌航海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海洋文明迭代史

东亚沿海地区的海上活动

东亚沿海地区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从远古开始就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地带的商路系统。这些地区降水充沛,有很多优良的港湾,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之后各国的贸易和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如果风势和洋流得利,不到两个月就可以从新加坡到长江入海口。15世纪初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时就得力于大自然赐予的地理条件,不到两个半月就从福建到了爪哇,留下了沿岸国家地区情况的地理著作和航海图。

秦代和汉代早期,秦自西向东统一中国,秦始皇派秦朝著名方士徐福带着童男童女去东海寻药。这一点从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时的秦朝只具备了沿岸航海的水平,用的是木船,就靠着风帆和人力,并没有指南针。根据史书记载,徐福第一次东渡的航线是从琅琊出发,过胶州湾,到辽东半岛,然后再过鸭绿江到朝鲜半岛的西海岸和东海岸,再经过马岛、冲岛、北九州、濑户内海。但第一次徐福失败而归,又过了几年,派徐福再次东渡,路线和第一次一样,但这一次东渡的徐福再也没有回来。那么他有没有到达日本呢?据说日本的新宫徐福公园内有徐福的墓,而且徐福被奉为医药和农耕之神,每年12月15日,当地人民还会祭祀徐福。可见

徐福不仅东渡到了日本,而且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和农耕技术产生了积极进步的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老牌航海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海洋文明迭代史

到了汉朝,由于海洋位于远离帝国的中心,因此国家将重点放在商路上。虽然秦朝致力于统治南方沿海地区,但由于秦汉易代,未能长期统治南方沿海地带。因此汉武帝时期,效仿秦朝,向南方扩张,在那个时代水上工具已经频繁用于战争,而且有文本记载南越国(也称南粤国,是秦末至西汉时期位于岭南地区的一个政权)曾经向汉朝进贡象牙、玳瑁、鸟羽、珍珠等贵重物品。当时的

南越国政治上仿效汉朝制度,大量发展水稻、畜牧、渔业、制陶业、纺织业、造船业、冶铁业以及外贸,同时将异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进岭南。不仅如此,南越国时期还对外出口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可以说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海上丝绸之路:老牌航海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海洋文明迭代史

得益于中国文化的日本

在隋朝中国和日本保持着定期的联系,不仅是商品贸易,以及外交和文化事宜。可以说古代的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汉字、儒学、佛教和律令制度都是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著名的代表人物如使者裴世清,率领隋朝第一个政府级访日友好使团访日,加深对邻邦的了解,增进友谊。他在日本停留了一个月,返回中国时还带领日本的学生一起,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据说日本最早使用筷子的正式记录就是在推古十六年,日本宫中设宴招待隋朝使者裴世清等人时按照中国的习俗设宴。因此日本的箸文化其实源自于中国,经过长期发展,成为日本文化的典型代表。

之后唐朝取代隋朝,由于扬州交通位置优越,连通大运河和长江中游,有许多进口商品都流入此地,由此长江下游地区以及附近的浙江和日本各岛屿之间的航行也更加频繁,更靠南的福建沿海和日本之间的交流也有所加强。我们所知道的六次东渡日本的僧人鉴真就是扬州人。经过前五次东渡失败,第六次终于抵达日本,在奈良生活数年,对当地的文化和宗教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老牌航海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海洋文明迭代史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不管文化传入,还是物品运输都和大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全面输入大唐先进的文化,促进自己国家的迅速发展和进步,日本向唐前后派出十多次遣唐使团,遣唐使团中集合了各种优秀人才,以保证最大限度完成外交使命。日本也依靠海路不断学习中国的佛教文明和新的知识和技术,有很多的官方使节往来于日本、朝鲜和中国之间,因此日本将他们从各地吸取来的佛教文明结合本国特色,建立了新的佛教宗派。此外,在中国还有长期居留的日本留学生,他们学习古典文献和实用技术知识,带着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回到日本,对日本的文化和美术繁荣方面起到极大的作用。所以

日本的奈良时代,几乎都是仿照唐朝文化,这点从日本的庙宇建筑中可以看得出来。另外中国的造纸术也传到日本,在奈良时代造纸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纸的品种不仅多,而且品质优越。

海上丝绸之路:老牌航海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海洋文明迭代史

唐朝期间中国不少成就向东传给日本,但日本并没有很多东西传入中国。后期唐朝的灭佛运动,各种新思想的传播受到遏制,不过那个时候的日本已经可以自己将中国所学来的文化发扬光大了。

到了宋朝,因为日本新兴的国内市场需要支付手段,因此宋朝向日本出口铜和铸币。日本人将铜和铸币在当地融化,加工成金属。不仅如此,日本还得到宋朝的瓷器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中国从日本那里得到金银,轻武器,手工艺品甚至还有硫磺。虽然民间贸易往来频繁,两边经济发展不错,但日本官方对外来者并不是很友好,很少有日本使团出访中国。一直到了日本镰仓时代,更多的僧侣和其它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来中国学习,才再次促进和丰富了日本当地的佛教。

十世纪,中国经历了南北方之间的分裂,960年前后,宋朝结束五代最后一个王朝的统治,逐步吞并了南方。此时的日本逐步发展海洋航运,从以前海洋航运上的次要地位逐渐靠近了朝鲜和中国。

东南亚的发展

说到东南亚,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深色的皮肤,热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人。东南亚地处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除了前面几个国家,还包括东印尼、越南、老挝、柬埔寨、东帝汶和文莱等。

在本书中,作者对一直以来缺乏关注的东南亚做了详细的介绍,例如东南亚人是何时建立起自己的国家,航海的发展对于他们国家的构建又有什么帮助?《海上丝绸之路》书中指出,从公元前4-5千纪开始,许多迁徙活动的目的地就是马来群岛的许多岛屿上,直至马鲁古群岛,甚至还往东到更远的地方。

当时的人们已经拥有良好的航海知识,相应的船只,和先进的组织形式。东南亚本身出土的陶器和金属物件证实了各种新文化的兴起,推断出当时存在频繁的人类海洋活动,文化和商业产品的交换和传递。今天越来越多人认为在公元前第1千纪的最后几百年中,东南亚已经零星建立起了许多政权,定居点建于河口,维护着自己与其他沿海地点之间的密切关系。

海上丝绸之路:老牌航海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海洋文明迭代史

波斯和大食商人(唐宋期间对阿拉伯人的一种称呼)也往来于中国和东南亚之间。三佛齐拥有马来世界的所有商品,这些商品从各处涌向巨港,包括婆罗洲的樟脑、黄金和香料、胡椒、异兽、树脂、珍稀木材等。9世纪的广州和三佛齐之间有密切的民间交往,作为中转站的马来半岛沿岸“第三方”港口也和这些交流活动紧密相连。

到了宋朝,各种政策惠及沿海各地的贸易和交通。出现许多质变和革新,大力发展海运,沟通南北航路,进一步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其中福建和广东各港口,从中受益颇深。最大的赢家是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地处附件东南沿海,地理环境优越,有大小船不可胜数,出产的绸缎质量最好,吸引越来越多的商人前来。此外,陶瓷工业用于出口,纺织业不断扩大,奢侈品和昂贵消费品制造业不断扩大,使得南方贸易愈发活跃。这些货物大量出口,而东南亚和印度地区的舶来品也抵达中国。中国的铜钱不仅在东北亚流通,还通行于东南亚某些地区。

海上丝绸之路:老牌航海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海洋文明迭代史

以上是从书中选取出来的部分章节进行简单解读,其实除了日本和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这本书还对其他沿线国家的发展做了详细说明,虽然相比于大西洋航路,印度洋与太平洋的路线缺乏相关研究。但作者仍然严谨分析了影响古代航路变迁的各种要素、沿线各文明兴衰的原因和彼此之间的联系。不仅如此,各种古代航海技术以及商路上流通的贸易商品都做了详细介绍,相信历史学习爱好者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和以往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