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負債12萬?90後負翁有點想笑

人均負債12萬?90後負翁有點想笑


消費一直爽,一直消費一直爽!


在新時代的浪潮下,相信大多數年輕人都有提前消費的習慣,拿著三四千的工資過著三四萬的生活,然後等到每個月還款就開始“拆東牆補西牆”惡性循環,過度透支自己的信用。


這樣的的人絕對不在少數。數據顯示,18~29歲年輕群體中,有86.6%的人屬於“負債人群”。


這裡的“負債”,其中接近一半的比例是日常以信用卡、花唄等作為支付手段所造成的——沒錯,如果你平常下意識使用“花唄”“白條”等方式支付賬單,那你也是負債人群。


人均負債12萬?90後負翁有點想笑


於是我們看到,從 “隱形貧困人口”到 “精緻窮”,這屆年輕人身上的標籤換了一茬又一茬,本質上還是在說大家又窮又敢花。尤其是在媒體的各種報道中,90後都成了負債額十分可觀的“負翁”。


年輕人跟貧窮掛鉤並不令人意外,但是這屆90後真的那麼窮嗎?為什麼那麼窮?是誰掏空了90後?


90後有點想笑。


人均負債12萬?90後負翁有點想笑

存錢這件事想想就好


從尼爾森2019年的調研情況來看,能固定為存款小金庫添磚加瓦的90後比例確實並不高,但要說大家普遍花的比賺的多,也有些誇張。


調研顯示,在90後中,只有1/3的年輕人有明確的存款計劃,而有接近2成的年輕人認為自己完全沒有存款意識。


人均負債12萬?90後負翁有點想笑


儘管大部分人並不能實現存錢目標,但“存下更多的錢”仍然是一種主流態度。在被調研的90後中,有超過5成的年輕人選擇了“有存款意識但不固定”,說白了,就是空有一顆存錢的心,但實力不允許。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收入與生活壓力雙雙上升,大家慢慢能存下更多的錢。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在校學生、95後和90後的每月平均存款對比看出來。


人均負債12萬?90後負翁有點想笑


以每月能將收入的1/5以上納入存款作為存錢能手的門檻,95後被調研者中有43%的人能達到這個水平,90後中這個比例就上升至67%。


不過,有存款與有負債並不衝突。


尼爾森對18-29歲年輕群體的調研就顯示,調研中有86.6%的人屬於“負債人群”。如果我們只摘出這個數字,你大概會認為,這屆年輕人果然花錢很厲害。


事實上,這裡的“負債”,指的是使用了信貸產品,包括日常以信用卡、花唄等作為支付手段的人,也算是“負債人群”。


人均負債12萬?90後負翁有點想笑


如果把“只使用消費貸且在當月還清”(也就是用信貸產品作為支付工具)的這部分人排除,那麼無法當月還清欠款的“實質負債人”在整體年輕人中的佔比將降至44.5%——這其中應該還包括使用了消費貸,但是當月沒有還清的那部分年輕人,也就是我們日常說的分期付款/還款。


我們在日常媒體報道中看到的年輕人普遍負債,很大部分是因為新的消費和支付方式在湊數。


而95後比90後的負債人群佔比更高,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更年輕的一代人更加習慣於使用信貸產品作為支付方式。照此趨勢,未來的負債人群比例還會進一步增加。


人均負債12萬?90後負翁有點想笑

為何選擇“精緻窮”


看完這些數據,你應該也已經發現,年輕人的負債情況沒有媒體報道中那麼誇張,並非大部分年輕人都過著收不抵支的生活。


但“精緻窮”的標籤也值得我們注意,前面的種種數據都表明,負債消費已經是新一代年輕人的普遍生活方式。


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手頭並不寬裕,花唄、白條等超前支付方式很好地解決了資金問題,賬面上暫時的安穩,以及可自定義還款方式和日期,這麼稱心如意的選擇,真的很難有人能忍心拒絕。


人均負債12萬?90後負翁有點想笑


並且,年輕人通過花唄白條等付款,背後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對於有些人來說,使用花唄消費相當於一個便利的記賬本,相當於把一個月的消費集中整合,看著賬單累積的數字,量力而行,加上自己每月按時還款,用花唄反而起到了合理消費的正面作用。


當然,這種類型的用戶肯定不是花唄白條們最喜歡的消費群體,它們喜歡的應該是“一步到位”型用戶。


比如現在年輕人買手機,手頭錢不夠就喜歡利用花唄、白條進行分期付款,加上時不時會有“12期免息”活動,這樣再貴的手機每個月也就還款幾百元,壓力自然小了很多。


人均負債12萬?90後負翁有點想笑


這樣的情況下,用戶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購買的是超出消費能力、不符合自身經濟實力的商品。


加上KOL和KOC等角色的出現,種類繁多的商品擁有了更多直接接觸到消費者的渠道。消費者在無形之中就被安利了某款產品,有意無意的搜索,會讓算法為他們推薦更多類似產品,自然有一定比例的推薦會轉化為實際的消費行為。


最後,現在的年輕人有更多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超半數的負債人群,面對還款問題時,會尋求家人或朋友的幫助。換句話說,父母親友們的溺愛,讓他們面對高消費有恃無恐。


人均負債12萬?90後負翁有點想笑

統計報告顯示,“當消費者開啟信用額度服務後,其消費額會比之前上漲30%。”可以說,花唄白條們的出現,與當今盛行的消費主義相輔相成。


人均負債12萬?90後負翁有點想笑

警惕“上頭型消費”


在過去,如果揹負鉅額債務,可能會被掛上“敗家子”的稱號,而現在不會,你想買什麼都可以通過各種APP平臺進行“借貸”,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也讓很多自制力不強的年輕人,一步一步走向“深淵”。


相信很多人都在街頭巷尾,公共場合都看過這類廣告,“高額度,低利息,輕鬆貸款,僅僅只需一張身份證,或下載一個APP。”


鋪天蓋地的商品廣告以及金融衍生品,難免讓年輕消費者產生不匹配經濟實力的購買慾望,進而發生了我們稱之為“上頭型消費”的現象。


企鵝調研發布的《2019Z世代消費力白皮書》顯示,高達77.4%的 Z世代認為自己每月都存在非必要花費。


當上頭與非必要花費頻繁出現,本來是為了緩解現金壓力、提升生活品質的負債消費,就會真正失控,轉變為年輕人生活中的重大壓力。


人均負債12萬?90後負翁有點想笑

縱觀現實社會年輕人提前消費、過度精緻的現象,最終還是因為慾望得不到滿足,打開了人性的口子,借貸才會趁虛而入。但面對“借貸”這件事兒還是要三思而後行,因為稍有不慎你整個家庭都會陷入“沼澤”之中。


所以,當

我們在駁斥某些媒體略有誇張的措辭時,也要對不由自主被消費主義裹挾的自己,更警惕一些。


當然,警惕性的高低似乎並不會影響消費觀念的最終轉變。在大趨勢上,我們也發現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以及捱打次數變多(此處特別加粗),年輕人自然就會意識到儲蓄以及理性消費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