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中的三峽省,計劃管理了30個縣,為何最終沒有成立?

籌備中的三峽省,計劃管理了30個縣,為何最終沒有成立?

對於重慶市,相信大家肯定不會陌生,因為重慶市屬於我國的四大直轄市之一。與此同時,重慶市還是川渝城市群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許大家並不知道,在重慶市建立之前,我國在80年代曾經籌劃建立一個三峽省,但最終並沒有建立。如果當初建立了三峽省,可能就不會有90年代的重慶市了。那麼,當年的三峽省為何沒有成立呢?圍繞三峽工程,西南地區的行政區劃,進行了哪些調整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籌備中的三峽省,計劃管理了30個縣,為何最終沒有成立?

首先,我們聊聊我國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三峽工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沒有之一。工程量和移民數量都是空前巨大的,為了更好的配合三峽工程的建設,當年國家考慮過對三峽周邊的行政區劃進行大規模調整,建立一個特區或者新的省份。1984年2月,我國計劃建立三峽工程籌備領導小組,工程準備上馬,並確定1986年正式開工。為了三峽工程,籌備領導小組的規格很高。但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也擺在面前,那就是移民問題。

因為隨著三峽工程的開始,水位大幅度上漲以後,會淹沒一部分地區。如果安頓和遷移這些地區的群眾,成為了重中之重。因此,在1984年7月的會議上,當時要求:為加快三峽電站的建設,妥善解決三峽庫區的移民問題,決定成立三峽特區,川鄂兩省凡有移民的地區,均劃歸三峽特區管轄。但是,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我國設立了好幾個經濟特區,例如深圳、珠海等等。三峽特區與上述幾個特區的性質完全不同,如果被定位為特區,很有可能出現混淆的情況。

籌備中的三峽省,計劃管理了30個縣,為何最終沒有成立?

因此,三峽特區後來改為了三峽省。1985年2月,三峽省籌備組成立。按照當時的計劃,三峽省預計經歷1年時間進行籌備,在1986年成立,省會確立在湖北省宜昌市。也許大家會問,三峽省的省會為何會選擇在湖北省境內呢?按照當時的計劃,三峽省的管轄區包了三個地區(七八十年代的行政區劃)和1個市,總計管理了30個縣。

這30個縣分別是:四川涪陵地區的涪陵市、南川縣、墊江縣、豐都縣、武隆縣、秀山縣、酉陽縣、黔江縣、彭水縣、石柱縣,四川萬縣地區的萬縣市、萬縣、開縣、梁平縣、忠縣、雲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城口縣,湖北宜昌地區的宜昌縣、宜都縣、枝江縣、當陽縣、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長陽縣、五峰縣、湖北宜昌市、巴東縣等地區。由此可見,按照三峽省的規劃,湖北省的西部會被劃入準備建立的三峽省,宜昌市會成為三峽省的省會城市。但是,這個計劃遭到了部分人的反對。因為湖北省西部屬於比較富庶的地區,如果全部劃入了三峽省,湖北省的經濟發展肯定會受到明顯影響。

籌備中的三峽省,計劃管理了30個縣,為何最終沒有成立?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對於即將成立的三峽省至關重要,那就是經濟實力。按照當時的規劃,三峽省下轄了30個縣,其中的24個縣屬於省級或者國家級貧困縣。在三峽省即將下轄的30個縣中,總計1700多萬人口,農村人口占了將近1600萬。其中,有500多萬人口屬於貧困人口。按照當時的人均收入來說,如果三峽省成立,人均收入排在全國的第28位。三峽省建立以後,如何發展經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從當時的情況來看,三峽省建立以後,缺乏必要的大城市,省會城市宜昌,明顯不如周圍的長沙、武漢和成都。

因此,三峽省是否建立存在不小的爭議。按照原計劃,三峽蓄水位為150米。根據計算,如果僅僅維持在150米左右,大中型輪船就無法沿著長江進入重慶等長江中上游地區。這對於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作用會大大降低。因此,重慶市建議把水位提高到180米。水位提高以後,需要遷移的群眾,增加了70多萬。對於即將成立但並不富裕的三峽省來說,這個壓力是非常巨大的。從蓄水區的位置來看,一旦水位提高到180米,擴容後393億立方米的總庫容,會立溯600多公里到達重慶市長壽縣。

籌備中的三峽省,計劃管理了30個縣,為何最終沒有成立?

換而言之,原來的移民計劃和蓄水區域計劃都會進行重大的改變,原先計劃的一些需要遷移的地區,可能不需要遷移了。整個行政區劃都會圍繞三峽新的計劃而調整,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三峽省是否還能建立,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號。果不其然,1986年5月,我國下達了《關於將三峽省籌備組改建為三峽地區經濟開發辦公室的通知》,三峽省籌備組撤銷。

至此,曾經呼聲很高的三峽省並沒有成立。那麼,為何又會成立重慶市呢?1994年,我國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就在同一年,我國就專門成立了調查小組,考察重慶市被提升為直轄市的可能性。那麼,為何選中了重慶呢?請注意,重慶市屬於四川省的兩大核心城市之一,另一個核心城市為省會成都市。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重慶市的經濟高速發展,屬於我國的副省級城市之一。在90年代前期,四川省的總人口超過1億人,管轄區面積為57萬平方公里,管轄了221個縣。由於管轄區太大,再加上地質結構複雜,管理各地區存在很大的困難。

籌備中的三峽省,計劃管理了30個縣,為何最終沒有成立?

有一位老領導曾經回憶,自己在四川工作了6年,也沒有能夠走遍四川所有的縣城。因此在90年代前期,考察重慶市提升直轄市可能性的時候,有人建議,直接把四川省分為兩個省,一個以成都為核心,一個以重慶為核心。鑑於當時各方面的考慮,這一個計劃並沒有被採納。1997年,重慶市脫離了四川省的管理,成為了我國第四大直轄市。認真的說,重慶市被提升為直轄市,對於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如果當年三峽省成立,估計就不會有90年代的重慶市了。三峽省以宜昌為省會城市,經濟總量和競爭力,都明顯不如周邊幾個省會城市。在西南城市群的發展中,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很難與四川成都市連成一片。建立重慶市則完全不同,重慶市不僅僅崛起成為了西南地區經濟最強的城市之一,而且成為了成渝城市群的核心之一,對於整個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關於我國行政區劃調整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