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的可進可退的塵世中的權術高人

大家好,我是閒人小吳,今天給大家來說一說,未進廟堂,未曾做官的塵世中的權術高人,鄔思道,人稱鄔先生。


《雍正王朝》裡的可進可退的塵世中的權術高人


他在康熙三十六年曾以舉人身份參加應天府會試,期間率領五百考生大鬧貢院,觸犯國法,被康熙鎮壓收容了十多年,幸蒙皇四子相救,最後成為其府邸高級幕僚,潛心參謀政務十年。一直在雍親王府做事。

說鄔先生是權術高人,可以從以下幾件事來考量,且聽我細細道來。

1.以不爭為爭,獻計皇四子,符合當時九子奪嫡的競爭策略。


《雍正王朝》裡的可進可退的塵世中的權術高人


康熙廢掉太子後,太子之位已成空缺,一時間議舉儲君成為朝野關注熱點。號稱“八賢王”的皇八子胤祀派人到處拉選票,給老皇帝施加壓力,皇四子內心也騷動不安,但苦於勢單力薄,放不甘心,爭又無把握,鄔先生看出主子心思,經反覆考慮後,獻出妙計,既安撫了雍親王的急切情緒,又瞭解康熙皇帝的心思。

他先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大富人家,老爺子生了一大群兒子。慢慢地,老爺子逐漸老邁,這麼大一個家當總得交給一個兒子來管吧。可是管家的鑰匙只有一把,兒子卻有一群。交給誰哪?一時拿不定主意,等等看吧。於是,兒子們爭得你死我活,不可開交。這時,只有一個兒子默默站在一邊,只幫老爺子幹事,卻從不參與爭鬥。爭來爭去,老爺子終於想明白了,這把鑰匙交給這群爭吵的兒子中的任何一個,都會管不好。於是,老爺子將鑰匙交給了那個不爭的兒子"。

2.以退為進,退出大將軍王爭奪,反而支持對方陣營的十四弟

康熙晚年,新疆準葛爾部叛亂,朝廷六萬平叛大軍因種種原因全軍覆沒,朝野震驚,此時眾皇子奪嫡爭鬥如火如荼,誰能到西北帶兵平叛,誰就有了兵權,皇八子、皇十四子、皇四子都志在必得,朝臣意見不一,皇上也很為難。這時鄔先生忠告皇四子放棄這次沒把握的機會,向皇上推薦皇十四子任“大將軍王”,經略西北,並保舉心腹干將年羹堯押運糧草,即向康熙表明自己無意爭“大將軍王”的淡泊心境,又緩和了與皇十四子的關係,也牽制了炙手可熱的皇八子,同時冠冕堂皇地把自己的嫡系安插到事關平叛成敗的關鍵職位,可謂一箭四雕!退一步海闊天高,真是高明之至!

3.歸隱塵世,深知帝王權術


《雍正王朝》裡的可進可退的塵世中的權術高人


自古帝王只可共患難,難於共朝堂,在雍正功成名就之時,該是自身歸隱之時。

貫徹整個皇四子奪嫡史,鄔先生居功第一。在皇四子繼位的同時,鄔先生的使命也已經完成。 皇四子繼位當晚,回府後第一個要找的就是鄔先生,他淡淡地說,“你的名分我已經想好了”,但沒說是啥,實際在觀察試探鄔的態度,這早在鄔的預料之中,鄔不假思索地說,不想做官啦,原因有三:第一是說他是殘疾人,腿瘸,不宜在朝廷上行走,不符合領導幹部應有的形象;第二是說他是先皇廢棄之人,不宜就仕新朝;第三是說“臣雖小有才氣,但以陰謀為體,皇上行光明之道,用的應是光明正大之人,臣縱有些才氣,也是熬幹了的藥渣,何堪再用?”

從這幾件事就可以看出,鄔先生是有雄才大略,但同時又懂得為官之道,為臣之道,甘願做幕僚。但同時又是權術高手,懂得助人,又懂得歸隱。

世上衝鋒陷陣的人不少,但懂得急流勇退的人卻寥寥無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