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声 | 许哲「我做交易,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是对的」

生声 | 许哲「我做交易,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是对的」



文 字 | 沈 越

摄 影 | 姜 涛



淅淅沥沥的雨下着。我看见他打着伞,穿着黑色的西装向我走来。

那个在别人面前是大型集团的基金经理、是有上万粉丝的知乎专栏大神、是一年有超200%的盈利交易狂人、是名声大噪而得到很多投资者追捧的人。

在我面前,他既是那些冗长抬头的许老师,更是我从小信任依赖的表哥。

我记得还是小学的时候,表哥就买了天文望远镜,然后大热天和我在阳台折腾怎么看大熊星座的朦胧星群。结果大雄星座没看到,全身上下都是蚊子块。后来他又爱上了计算机编程,我记得他第一个编程好的插件可以随意输入一个数字,然后计算机可以告诉我这个是偶数、还是奇数。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计算机可以代替人脑。

大学那会儿,我去了日本学油画,他考进了交大学计算机。即便相隔两个国家,也无法阻止我们倒腾的劲儿。

许哲大学还没有毕业,就从阿里巴巴那里获得了一百万的天使资金,开了他的第一个公司。我在人人网上看了高兴地拉着日本同学看我哥的照片。

工作和生活都很繁忙的我们如今很少有机会会像今天那样聊一下午。当我的团队采访他的时候,我忽然有一种感慨,又有一种喜悦。

许哲,见过他的人对他的评价一定都是两个字:“专业”。

他的话语中,有许多专业的术语,从“夏普率”“策略原理”“结构化投资”“宏观经济学原理”“信用违约互换”再到“蒙代尔不可能三角”。这些不是金融学出身,很难一句接一句地听明白。但是无论他讲得多么的深奥,只要你说你没有听懂,他立刻会停下用最直白和简单的解释告诉你这个术语的意义。

专业,但不傲气。

在今天的访谈中,我们准备了很多专业性很强的问题。他不但一一回答,还给了很多交易的建议。从交易的思想,到交易的实践,甚至从外汇的期权、远期、掉期、信用违约互换,这些立刻得以实践的交易套利方式直言不讳的给了很好的建议。

最后当我问他:你为什么选择一直做交易?

他引用了索罗斯的一句话:我做交易,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是对的。


生声 | 许哲「我做交易,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是对的」



{不可知的未来怎么应对}

您知乎上有一篇文章中提到了K线的作用,说它的地位没有之前人们认为那么重要?

我认为它不是地位不好,而是本来就没有作用。你要理解,K线只是记录自主价格形态的一种方式而已,本身过去的价格就不意味着是对未来价格的一种指导。如果未来的价格取决于过去的价格的话,它就是一个决定论了。你想,A状态取决于A-1时候的状态,A-1时候的状态取决于A-2时候的状态,那整个世界就是拉布拉斯妖[1]的那种世界了,是机械决定论的那种世界了。

我们知道一个资产的价格变化取决于诸多因素。比如说某公司的股价可能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技术突破就会造成公司基本面的变化,还有它股价的变化。这个信息其实并不包含在过去的价格信息里,它可能是实验室的一个偶然发现。就是说机械决定论的未来世界明显是不存在的,这种思想在十八世纪以前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大家普遍相信牛顿力学。

在那个世界观的下面,T状态完全就是T-1时候的状态决定的,只要我们知道所有的规则,未来的演绎可以从宇宙的起始到宇宙的终结。用过去的K线去预测未来的价格,无非也是这种决定论。而且它包含了两个假设,一个是我们知道过去的状态一定能推测未来,这是不对的;第二个是他认为价格包含了所有的信息,这也是不对的。这两个结论都是不对的,所以想用过去K线的形态去推测未来价格肯定是不可靠的事情。它的任何一点假设从逻辑上都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更遑论用这个东西做交易,这是不现实的。

是不是说我们对未来要有自己的一个预判?

其实策略分两种。一种是未来预测式的策略,就是说我们要去猜测未来;还有一种策略是对未来不预测的策略。当然还有很多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策略越好,事实上它对未来预测的成分越少,我们策略是用来应对我们不确定性的。所谓的策略不是巫术水晶球用来预测未来的,而恰恰是用来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的,这才叫策略。

不可知的未来你怎么应对,这个才叫策略。未来不可预知实际上在学术界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承认,所有的金融学院已经把未来不可预知作为一个基本的假设条件使用。那么策略的α[2]从哪里来,它从很多地方来,我说的完全不可预测的策略也是存在的。有一些强套利策略就是完全不预测未来的,那个只是盈利策略的一小部分,还有一些策略是有一定对未来的猜测在的,但它基于对信息的掌控比别人多,信息优势是它的盈利点。如果你没有优势信息,只是从过去公开的价格想要获得对别人的交易优势,那是不可能的。

在未来K线这种东西会被取代吗?

不会,因为知道这种事情的人很少,大部分人只能依据K线做交易,所以K分析过去很热,现在很热,未来还是会很热。热不热和它有没有用是没关系的。只要有人愿意相信它,它就会热。所以继续写K线分析的书还是能赚钱,继续去谈K线分析还是能吸引观众,依然有很多人依据各种各样的K线分析去交易,这并不会过时,但它过去无效,现在无效,未来依然会无效。

您认为现在的交易在未来有没有可能完全智能化?比如会出现一个设备,它里面包含了由人设计的很多策略,只要买这个设备就能实现交易?

首先人工智能现在还很浅。AlphaGo[3] 那种其实只是种概率发生器而已,Deeplearnning[4]其实并没有人想象的那么智能。人工智能还远远没有到那个程度。现在的工具箱也是不可能出售的。因为,金融市场赚两类钱,一种是经济本身发展的钱,比如说一家公司有黑科技,或者有非常好的商业模式,那我们购买它的资产,然后随着时间跟经济的发展我们能赚到钱,这个是赚经济本身的钱。

另外一种是赚其他对手的钱,看的就是你的保证金。这样的话我们形成的是竞争关系,也就是说你的保证金是我的猎物,我的保证金也是你的猎物,我怎么可能把武器卖给你。武器能卖多少钱?你出得起多少买武器?肯定不会超过保证金。因为你买完武器后,肯定还要花本金去赚钱。但如果我不卖给你,我能把你所有的保证金都赚回来。那我为什么要卖?所以好的工具是绝对不可能卖的。不要说不可能对外出售,我们业内互相之间都是绝对免谈的。只有越来越白热化的竞争,绝对是不可能出售的。而且这种东西时效性是很强的,过几年它就没用了。

价值投资就是您刚刚讲的靠经济本身赚钱,那盯着别人保证金的这种呢?

盯着别人保证金那种又是另外一种游戏了。它们有一些信息优势,能够知道大家大概的仓位比在哪里。我看过一些后台数据,有一段时间白银的多头仓位比高得离谱,最后发生了白银的暴跌。白银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全球的货币依然在宽松,那为什么暴跌?其实就是看中大家的保证金而已,它用足够多的钱,在短时间内是可以操纵价格的,一旦你的保证金击穿了,你就没有资格回到战场,那你的保证金就是别人的猎物了。

包括原油的仓位比,当石油价格跌得很低时,基金的石油空头仓位一个比一个高。这个时候建石油多头仓位是比较可惜的。因为石油未来有没有用并不重要,已经累积了足够的保证金,你可以计算下你花多少钱能吃掉那些保证金,假如我花200亿能够吃掉1000亿的保证金,我就可以去冒这个险。并且我配合一些衍生品,其实并不用冒太大的险。这种策略就是吃别人保证金的策略。这不是在K线上反映出来的,是从隐含波动率上可以看出大家对未来的期望。

而且他们总说期权市场的隐含波动率是精明的投资者对未来的期望,实则不然。在我看来,期权市场的隐含波动率只是一个跟踪者,它只是一个市商对现在的定价。从它的隐含波动率中能够看出比价格更多的信息。外汇市场也是这个样子。每次比较大的外汇波动比如说2015年年初的瑞郎还有“811汇改”的人民币,在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银行间市场在拼命的short Vega[5] ,一种做空波动率的策略。市场上所有的人都认为瑞士央行能够控制住瑞郎的汇率波动保持在1.2的波动比率。所以做空波动率很赚钱。

所有市场上的人都相信中国人民银行能够完全控制住人民币的汇率,那非常赚钱的交易就是做空波动率。因为如果你不波动的话,做多和做空都没有办法盈利,那资金去哪里,一定会去期权市场,靠做空波动率赚钱。一旦市场集中做空波动率,市场一定是错的,大波动就一定会来。去年的白银、石油、汇率市场都是这样。这是看中别人保证金的一种方式。

这种当时是否也适用于黄金呢?

黄金的操纵更严重。现在中资行已经开始参与伦敦金的定价盘。其实黄金的定价权更多的是在向国内靠拢。事实上,人类的货币体制离金本位[6]越来越远,很多人认为黄金避险,其实并避不了险。黄金更多地是操纵,操纵更看重的就是保证金。很多人把黄金作为抗通胀的工具去考虑。但我们从2012、2013年后再去对照各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和黄金价格走势的话,这个看法已经失效了。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依然在不停膨胀,而各国央行在比赛,但是黄金的价格离峰值的1800、1900再也回不去了,现在波动在1100、1200左右。所以通胀论的说法是非常可笑的。因为钱并不是均匀的流向各个资产的。凭什么认为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大会造成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上涨呢。

既然这样,为什么大家还是比较相信黄金呢?

大家这么关注黄金,是因为能交易的选择太少。在国内,很多人期货户不会开,只会开股票户。现在有外汇交易平台了,可汇率太复杂。那还剩下什么东西呢?这个时候跟他说黄金,黄金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有很重要的地位。自然他也就容易相信这样的说法。

可不可以说黄金、白银和原油在未来几年已经不具备投资价值了?

未来他们会涨会跌我不知道,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当所有人看跌的时候它还可能会涨。短期内是这样。但长期来讲,黄金已经退出人类生活很重要的交易媒介的地位,石油的话则要看科技的发展,比如页岩油等其它替代能源的发展。现在石油价格明显跟页岩气价格有关,但这个价格的突破点,是和实验室的科技进步有关,而和过去的价格波动无关。


生声 | 许哲「我做交易,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是对的」


{暴利、稳定还是长久?}

对于刚做交易的人来讲,金融市场的暴利、稳定和长久三点应该怎么权衡?

那要看你交易的目的是什么。你的策略是追求暴利、是稳定收益还是自己做个结构化。你要追求暴利,就会存在很大风险。你要追求稳定,就必须清楚你策略的原理。另外一旦你有了还算稳定的策略,不要轻易放杠杆,因为你策略的基础并不清晰,如果只是看几个月的表现,你很容易产生经验主义错误,认为永远有效,于是放杠杆。长期资本管理就是这样。如果你觉得有一样东西它完全没有风险,说明一件事情,你还没有看到他的风险在哪里,没有看到风险在哪里比知道风险在哪里危险一万倍。

如果选择长久呢?

那么杠杆不要放得太高,因为这个世界上毕竟是有风险的,包括合约的执行都是有风险的。套利类策略经常用在OTC交易[7]场外,对手盘风险也要考虑。暴利和稳定永远是相对的,像马丁格尔似的策略[8],就是不断的刷,来回反复地相信它不会走太远,那个就是平时挣钱,出黑天鹅事件的时候会爆仓。另外一种策略是平时总是相信大趋势来了,一旦被证伪它会马上自己止损,会等一次大的黑天鹅,它会赚。

当然如果后一种策略止损够好,并且没有全赌上放杠杆,平时可以用前一种策略所产生的收益去覆盖掉后一种所产生的损耗。

据我们了解,现在国内有很多外汇平台获得了国外的监管牌照,您觉得以后在国内投外汇会不会像现在投股票一样常见,大家的接受度怎么样,以及国内外汇交易市场该怎么开放?

这两个问题是连着的,如果外汇交易没有获得合法性支持的话,它永远不会像股票这么普遍,它现在还是半地下的。为什么半地下呢?我们国家选择了货币政策要自主,中国人民银行要对人民币的宽松程度有把控,又希望汇率稳定的话,它只能牺牲资本的自由流动,资本一旦不能自由流动,外汇交易就是开玩笑的事情。如果人民币在这一次在汇率调整中,在人民币货币发行基础中能够找到新的卯,它在三元悖论[9]中选择了把资本向下开放的话,意味着放弃对汇率稳定的干预,那外汇市场是有可能向普通公众开放的。

您之前就说过不要投资中国的房地产,在未来的5到10年,您还是看空中国的房地产吗?

中国的房地产是一个巨大的财务游戏,我只能说以人民币支架的话,房地产的名义价格不会下跌,但它的实质价值会变得非常剧烈。两种模式,一种就是走向日本那种模式,房地产崩盘,它能保住本币的信誉。另一种,为了使得大量的银行债务技术性不违约,它必须牺牲掉本币的信誉。这两条路怎么走是一个问题。

什么叫技术性违约?比如现在一套房子800万人民币,如果它像日本一样走向血崩,价格掉到300万,那银行会产生大量的技术性违约,因为大量的抵押资产是房地产,如果房地产遭到血崩的话,就像股灾时股权质押会爆仓一样,会带来备选的通缩螺旋。那如何保证这个事情不发生?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继续拼命地通胀。但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通胀影响政权的稳定性。另一种就是让它实际贬值,但要让人民币的贬值程度超过它。比如如果房子的价值以美元计跌了50%,但人民币跌了60%的话,我们以人民币计价这套房产还涨了10%,那银行在技术上就没有违约。要让房子继续以人民币的价格涨的话,只有牺牲人民币汇率。这就是再做一个选择,是保住国内资产价格还是保住人民币汇率。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为什么难?因为中国人民银行负债资产表打开的话80%以上的资产仍然是外汇储备,而外汇储备在下降,所以必须要在两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如果他能让自己在资产端继续有新的信誉注入,而摆脱以外汇储备作为发行基础的话,这个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看您的文章有很多国学的东西,您会不会觉得国学可以影响一个交易者?

交易者信佛崇道的特别多,主要是在这些不确定的事情中找到一点安慰。交易和佛学其实并没有那么相干,因为佛教的目的是非常单纯而直接的,它是追求是涅槃法,它不是追求要透彻地了解世间万物的规律,这并不是佛陀所倡导和希望的。所以很多人试图寻找规律,这是缘木求鱼,方向是反的。

您做到您现在的工作位置是为了财富还是为了财富以外的东西?

都有。首先是财富,因为要养家。另外就是索罗斯说的市场是我哲学的检验所,差不多我也是这么想的。你对于你的世界观,对于你的理论,对于近期市场的理解,是需要在交易中认证的,不能你说是两边对等的就OK了。

生声 | 许哲「我做交易,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是对的」


文中注解

[1]拉布拉斯妖

由法国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于1814年提出的一种科学假设。此“恶魔”知道宇宙中每个原子确切的位置和动量,能够使用牛顿定律来展现宇宙事件的整个过程,过去以及未来。

[2]阿尔法策略

投资者在市场交易中面临着系统性风险(即贝塔或Beta、β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即阿尔法或Alpha、α风险),通过对系统性风险进行度量并将其分离,从而获取超额绝对收益(即阿尔法收益)的策略组合,即为阿尔法策略。

[3] AlphaGo

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由位于英国伦敦的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的戴维·西尔弗、艾佳·黄和戴密斯·哈萨比斯与他们的团队开发,这个程序利用“价值网络”去计算局面,用“策略网络”去选择下子。2015年10月阿尔法围棋以5:0完胜欧洲围棋冠军、职业二段选手樊麾;2016年3月对战世界围棋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并以4:1的总比分获胜。

[4] Deeplearnning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它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

[5] Vega值

认股证对引伸波幅变动的敏感度,它反映当引伸波幅变化一个单位时,认股证价格理论上的变化,Vega值永远都是正数,值越大,投资者面对引申波幅变化的风险便越大。

[6] 金本位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7] OTC市场

英文全称Over-the-Counter Market,中文翻译为柜台市场。OTC市场这一叫法起源于100多年以前,那时的美国证券市场就已经有许多不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其他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有价证券,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公司或是银行购买这些股票。由于当时的投资者只能够到证券公司和银行开的门市部的柜台上买卖股票,柜台市场和柜台交易也因此而得名。

[8] 马丁格尔法

马丁格尔法可能是赌场游戏系统中最著名的策略。你以一单位赌注开始,在每次赔钱后,将赌注加倍,而在任何一次赢钱后,下一次又回归到一单位赌注。马丁格尔法的优点和诱惑力是在每一次赔钱后加码双倍,因此下一次赢钱时,你总能赢回之前所有的损失,外加一单位赌注(可以在纸上演算)。然而在一连串的损失发生时,赌注规模会增加得非常快速,你可能在赌赢之前,就破产了。为了避免资金雄厚的赌徒成功地运用此一策略,所有赌场都对最大赌注设限。

[9] 三元悖论

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生声 | 许哲「我做交易,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是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