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學習,家長永遠別指望孩子能自覺

今年受疫情影響,必然會出現許多黑馬,也會有很多墜落的星星。


你的孩子會是橫空出世的黑馬,還是中途墜落的星星呢?


有一點必須提醒各位家長,教育路上,永遠別指望孩子能自覺!在家學習,拼孩子的自律性,更拼家長的監管力!


廢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法

是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長大


一個孩子有多優秀,看他自律的程度就知道了。


放假期間,衡水中學的學生依然堅持在校的作息時間,每天清晨5:40起床,然後早讀、仔細、上網課、做作業。


一天6節網課,每堂課上足40分鐘;


一天8套卷子,每張卷子寫得滿滿的。


他們未必喜歡這樣的學習,但這是他們的選擇,也是他們的堅持。


有孩子不想上網課,趁著假期延長就睡懶覺,刷手機,玩遊戲。


有孩子學得更刻苦,爬上樓頂早讀,在方艙醫院做作業,天天帶著個帳篷上山上網課……


自律,才是一個孩子的頂級實力。


時間是最公平的,漫長的假期後,放鬆懈怠的孩子會越來越差,堅持自律的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我們不能縱容孩子的“喜歡”,如果任由他在本能中長大,只會越放縱,越落後。


孩子優秀靠的不是天賦,而是在其他人都放縱的時候,默默地努力和堅持。


貪玩本就是孩子的天性
但教育是為了改良天性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沒有孩子喜歡被約束,更不喜歡吃苦。


我們沒有權利磨滅孩子的天性,但也不能完全放縱。


孩子的優秀與成長,離不開嚴格的教育。所以說,教育是一件改良天性的事情。


孩子是不知道自覺的。


他們想玩就玩,想睡就睡,想不學習就不學習……不懂得約束自己的孩子,需要我們不厭其煩地管教、督促、養成習慣。


任何一項知識和技能,都需要經過長期乏味的練習和持之以恆的堅持才能獲得。


當孩子不想學習,不想寫作業,不想堅持好習慣時,家長要積極引導和鼓勵,甚至狠心逼孩子一把,讓他明白學習和堅持的意義。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千萬不能指望他能自覺。如果連你都不約束孩子,只會讓他更加放縱自己。


所有自覺性都建立在擁有自我約束能力和有責任心的前提之上,培養出一個優秀且自覺性高的孩子,需要父母長期堅持。


很多學生在“假努力”

很多家長在“假關心”


老話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可有些孩子天天學到凌晨,有些家長片刻不停地管教,依然沒什麼效果。


一定是方法用錯了。


家長要避免孩子“假努力”,他們可能肢體懶惰,上課不動筆,不動腦,考試時常常眼高手低;也可能用腦懶惰,機械地記筆記、刷題,從不“琢磨”、也不“走心”。


還要避免自己“假關心”,要不就不管,要不管得孩子喘不過氣,反而讓他討厭學習。


低質量的勤奮,掩蓋了真正的懶惰;

低質量的關心,會讓教育走入歧途。


必須充分了解孩子,不斷摸索教育方法,幫助孩子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真正的努力和關心,不是比誰花的時間更多,誰付出的代價更大,而是找到合適的方法,拋下雜念,全身心地成就孩子的成長。


孩子變笨不是真的笨

而是因為“積懶成笨”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正因為他們缺乏自律、自覺性,很難堅持做好一件事情。


而不自律,不自覺,不能堅持,就很容易“積懶成笨”。


這種偷懶有可能是他自己造成的,更有可能是父母縱容的。


父母的過度干預,會讓孩子覺得學習不是自己的事。


反正做錯了有人幫忙修改,不做了有人代勞,考差了還有人幫自己找藉口。


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


家長完全不管,給了孩子不努力、不學習的理由;

家長模稜兩可,給了孩子討價還價的餘地;

家長態度強硬而要求嚴厲,給了孩子底線,也施加了很大壓力;

家長態度溫和要求嚴格,給了孩子尊重與必須遵守的底線。


小學低年級是孩子最依賴大人的時期,必須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


培養一個勤奮好學的孩子

就請給他恰到好處的管束


培養一個優秀孩子,真的很難。


人們總以為優秀的孩子不用管,殊不知他們的父母管得更嚴,操心的事情更多,連晚上睡覺都有一個眼睛是睜著的!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優秀孩子,一定是父母捨得花時間、花精力去管教,才能把璞玉打磨成美玉。


年齡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認真管教。


給他定目標,規範過程,檢查結果,直到他知道怎麼做是正確的,怎麼才能做得更好。


越不自覺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嚴格監督。


在家上課,拼的是父母的監管力,幫助孩子克服知難而退、半途而廢、避重就輕的天性,成為更自律、更上進的人。


嚴格要求,孩子不一定有好未來;而不嚴格,孩子肯定不會有出息。


愛孩子,不要只滿足於眼前廉價的快樂,而是要“逼”孩子練就一身本領,讓他們有能力對抗人生的風風雨雨。


最好的老師是父母

最好的學校是家庭


作家莫言說過:“你的長輩親人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工作、對待他人,我想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就像梁啟超,他在勤奮著書、匡國濟世的同時,還十分注重對下一代的教育。


在他的悉心培養下,長子梁思成成為建築學家,二兒子成了著名的考古學家……9個兒女個個成就不凡


父母的力量,就是榜樣的力量。


有一對積極向上、優秀卓越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這段時間孩子離開老師,離開了學校,你就是他最好的老師,家庭就是他最好的學校。


你想孩子愛學習,自己首先要積極上進;


你想孩子會自覺,自己首先要放下手機;


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要成為這樣的人。


正如武亦姝媽媽所言:


"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拼爹媽。”不拼財富,不拼家庭環境,而是比拼父母的教育觀念、生活方式、思維習慣、處世之道,對孩子潛移默化產生怎樣的影響。


成長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

各位家長,請務必親力親為


從小學到高考,在這場漫長的馬拉松中,孩子和家長會遇到無數難關。


現在只是一個小小考驗,卻對父母提出了最高要求:必須對孩子的學習成長負責。不要指望孩子回校後補課,在你孩子止步不前時,別人都在奮力往前衝。


不要以為好習慣可以慢慢培養,在你不留意的時候,孩子已經染上各種壞習慣。短短一個月,自覺和不自覺的孩子會拉開巨大差距。


孩子的成長是很快的,在不知不覺中可能已經超越了很多人,或者被很多人超過。


每個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尊重和自由,更需要引導和鞭策,在鬆懈、倦怠、想放棄的時候需要父母狠狠推一把。


成長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這一次,父母必須親力親為。


父母即師長,生活即教育,在教育孩子時,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身教比言傳更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