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社會的崛起》:信息時代網絡社會的新經濟

網絡傳播研究 |《網絡社會的崛起》:信息時代網絡社會的新經濟

《網絡社會的崛起》聚焦信息時代的經濟與社會動力問題,論述由信息技術與網絡所造成的新的社會與經濟發展。作者曼紐爾•卡斯特以知識和信息為原動力的技術為切入口,建構了一個有系統的信息社會理論,描述了技術創新與應用的快速步伐。

文|吳婧雯

一、全球化與新經濟

作者曼紐爾歸納了信息時代下新經濟獨特的三個特徵:信息化、全球化、網絡化。新經濟全球化是由於科技的進步,以知識和信息為基礎,使得社會生產力達到更高的水平,社會生產超越國界,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過程。

網絡傳播研究 |《網絡社會的崛起》:信息時代網絡社會的新經濟

新經濟的出現離不開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強有力的支撐和推進。我們會不禁思考其源頭是互聯網本身嗎?為何網絡是新經濟競爭的中心?

埃恩斯特認為在這種組織轉型過程中,有兩個因素是主要根源:市場與投入的全球化;劇烈的技術變革造成生產設備經常過時,迫使廠商不斷掌握最新制程及產品信息。(P238)

所以,新信息技術的核心是與互聯網有關的公司。互聯網經濟及信息技術產業已成為美國經濟的核心,不僅從性質而論,數量上也是如此,放置於世界經濟中也依然獨佔鰲頭。我們可以將新經濟的輪廓劃分為互聯網產業的四個層級:

  1. 提供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公司(比如電信公司、互聯網服務供應商)

  2. 由發展互聯網基礎設施之應用軟件的公司組成,也就是軟件產品與互聯網交易服務(包括微軟、網景)

  3. 包括一種新類型的公司,這種公司不直接從商業交易中獲利,而是免費提供互聯網服務來賺取廣告費、會員費和佣金(如雅虎、電子海灣)

  4. 代表了互聯網產業的未來。這些公司進行互聯網為基地的經濟交易(如亞馬遜、電子玩具)通常稱為電子商務

網絡傳播研究 |《網絡社會的崛起》:信息時代網絡社會的新經濟

今天,我們的確可以看到,經濟形態與工業社會相比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一種以信息化、網絡化、全球化為特徵的新經濟正在迅速崛起,而這種新經濟的核心就是強調生產力要以知識為基礎,並脫離工業經濟單一的增長方式。

因為信息化以其信息技術為基礎而形成新的技術範式,將使得成熟的工業經濟所蘊藏的潛力得以全面釋放。而網絡化能使信息技術產業逐步圍繞著互聯網組織起來,成為整個經濟新技術與管理專業知識的來源,生產力增長也主要依賴於以網絡。

全球化則使得金融、貿易、生產、科技在全球範圍內展開,對專有勞動的強調,使得勞動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新經濟便是以這種新面貌走進我們的視野。

二、技術革命是如何使得經濟和社會發生結構變革?

在我們明白了網絡的重要性之後,更深入地要去解析技術革命是如何使得經濟和社會發生結構變革的。網絡根植於信息和信息技術,而信息和信息技術衍生出信息主義,信息主義又使資本主義社會再結構化,從而形成信息資本主義。

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技術革命,正在加速重造社會的物質基礎,全世界的經濟已然成為全球互賴,在易變不定的幾何形式系統中,引入了經濟、國家與社會之間關係的新形式。(P1)

8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革命已經成為容許資本主義系統進行再結構基本過程的手段。在我們歷史時期中所出現的另類社會組織系統,即國家主義,也嘗試重新定義達成其結構目標的手段,同時保持其目標的本質:這就是再結構(restructuring,俄文中“重建”[perestroika])的意義。(P16)

網絡傳播研究 |《網絡社會的崛起》:信息時代網絡社會的新經濟

最具有決定性的歷史因素,乃是80年代起進行的信息主義再結構過程,它加速、引導與塑造了信息技術範式,並引出相關的社會形式。

因此,新的技術-經濟體系可以很恰當地稱為信息化資本主義。(P22)工業主義以經濟增長為取向,亦即追求產出的極大化;信息主義以技術發展為取向,亦即追求知識的積累,以及信息處理更高層次的複雜度。對於知識與信息的追求,才是信息主義之技術生產功能的特徵。(P21)

我們現在所經歷革命的變遷核心,是信息處理與溝通的技術。(P35)克里斯托弗•弗里曼寫道:“信息技術範式變遷或可視為從主要以廉價之能源投入為基礎的技術,轉移到主要以廉價的信息投入為基礎的技術,而這些信息源自於微電子與電信技術的進步。”(P83)網絡企業使得信息化-全球經濟的文化物質化了,它藉由處理知識而將信號轉變為商品。(P215)

信息資本主義開創了一種嶄新的社會發展模式,信息科技的創新成為驅動生產力增長、生產組織重組、生產關係調整,以及經濟活動全球化的根源,經由數字通訊連結而成的電腦網路,成為組織全球經濟活動與社會生活的骨幹。個人增長知識、創造財富與享用財富的機會也在這個網絡社會中無限擴大。呈幾何級數倍增的信息處理速度與記憶容量,加速了所有關鍵性科技領域的進步。

網絡傳播研究 |《網絡社會的崛起》:信息時代網絡社會的新經濟

三、新經濟的誕生僅僅是因為信息技術革命嗎?

答案是否定的。技術並不是唯一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推動經濟發展的環境和政策。國家才是技術革命的發動者。(P82)全球經濟通過新信息與通信技術的使用而擴張,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有刻意的政府政策,甚至大致上是由這些政策所引發。

全球經濟並非由市場所創造,而是源自市場政府和計量市場之利而運作的國際金融機構之間的互動。企業或技術都無法自行發展出全球經濟,開創新全球經濟的關鍵,作用者是政府。(P157)

有三個彼此關聯的政策創造了全球化的根基(P159):

  1. 國內經濟活動解除管制,始自金融市場

  2. 國際貿易與投資的自由化

  3. 公共控制公司的私有化

將全球化過程帶給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機制很簡單,就是通過直接的政府行動或者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施加的政治壓力。經濟體自由化之後,全球資本流動才會進入。(P162)全球經濟是在政治層面建構起來的。(P170)

網絡傳播研究 |《網絡社會的崛起》:信息時代網絡社會的新經濟

更加自由的政策形式促使金融市場、貿易、技術和勞動的全球化以及生產的國際化:全球金融市場相互依存,全球金融流動在數量、速度、複雜性和關聯性方面,出現驚人增長。(P122)國際貿易在20世紀最後25年的演進,有四項主要趨勢:

  1. 國際貿易的部門轉移(製造業、服務業為主)

  2. 全球貿易自由化與國際經濟區域化之間的互動

  3. 國際貿易的相對多樣化

  4. 企業之間橫跨區域和國家而組成的貿易關係網絡

這些趨勢共同形成新全球經濟的貿易向度。(P146)全球性的技術發展需要科學技術和企業界之間的聯繫,也需要國家政策和國際政策。(P147)總體來說,雖然科學和技術存量依然集中於少數國家和地區,專門技術的流量卻逐漸散播到全世界。(P150)儘管其模式是高度選擇性的,它們集中與分散的、多向的生產網絡之中,與全世界的大學和研究資源扣連起來。(P151)

專業勞動有逐漸全球化的過程,任何人能夠在任何市場上擁有產生額外附加值的能力,就享有在全球採購以及待價而沽的機會。(P151)大部分有價值的勞動的市場確實正在全球化。(P152)商品與服務的全球生產,漸漸不再是由多國公司執行,而是由跨國的生產網絡完成。(P142)這些跨國生產網絡以多國公司為重心,不均等的分散至世界各地,塑造了全球生產模式,最終塑造了國際貿易的模式。(P144)

四、新經濟的雙刃

新經濟的源起是由於技術、經濟、文化、制度等多重因素的相互結合,彼此增強的結果。經濟層面:市場大,全球資本和商品網絡中的主宰地位,給技術創新提供足夠的空間和市場機會,吸引投資人並廣納人才;文化層面:企業精神、個人主義、彈性以及多元族裔,美國與新企業共有的關鍵因素;制度層面:解除管制及經濟自由化的資本主義再結構比其他地區更早、更快,促進資本移動性。(P171)

網絡傳播研究 |《網絡社會的崛起》:信息時代網絡社會的新經濟

信息化經濟是一種不同與工業經濟的社會-經濟系統,但這並非由於它們的生產力增長根源互異。信息化經濟的獨特之處,是由於它轉變為以信息科技為基礎的技術範式,使得成熟工業經濟所潛藏的生產力得以徹底發揮。(P117)新經濟可以在那些能夠將自己完全轉化進入新發展方式的經濟體裡,開創出高經濟增長率、低通貨膨脹以及低失業率的時期。

但同時也存在著危險,一方面就整個地球以及一國之內而論,新經濟的擴張都非常的不均等。新經濟影響了每個地方和每個人,同時具有包容性和排他性,包容的邊界,每個社會都不同,依照制度、政治和政策而定。另一方面,系統化的金融易變特性帶來反覆發生的金融危機,對經濟與社會具有毀滅性的效果。(P186)

(文中圖片來自互聯網中可被允許使用的作品)

作者:吳婧雯  編輯:方亞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