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的施暴者,同時也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

#少年的你#

#聊中國式家庭教育#

電影《少年的你》在全國熱映,短短10多天的時間,票房已經突破了11億。電影的熱賣,除了演員的精湛演技外,影片的內容也功不可沒。影片將日趨嚴重的校園霸凌,青少年犯罪問題帶入到公眾視野,這也是電影的現實意義所在,它將社會問題通過藝術化的方式呈現出來,並通過媒體的傳播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

校園霸凌的施暴者,同時也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

少年的你

今天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說說影片中的“小霸王”魏萊和她的家庭。

沒有未來的富家女-魏萊

故事發生在重慶的一所高級中學,魏萊是一個高三的復讀生,成績優異,家庭優越,長相甜美,家裡擺放了很多獎盃,可就是這樣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卻是片中的施暴者。在魏萊身上我想到了三個關鍵詞:冷漠,報復,缺愛

校園霸凌的施暴者,同時也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

“別人家的孩子”——魏萊

1.冷漠

魏萊一次次的欺凌胡小蝶( 成績一般的復讀女生):把有色的液體倒在她的座位上,將其逼迫在廁所,用打溼朝的紙巾無情地砸她稚嫩的臉龐,胡小蝶太懦弱了她始終保持沉默,沒有反抗,最終不堪承受凌辱,帶著絕望無助的眼神以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校園霸凌的施暴者,同時也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

懦弱的胡小蝶,面對欺辱始終沉默,最終絕望離開

片中有一個警官調查魏萊的畫面,她不僅沒有害怕,反而顯得異常的平靜,甚至面帶笑容;她顯得自己十分的無辜,彷彿是一個受害者,儼然一個乖乖女的形象;鄭警官後來用“野生動物的眼睛”來描述她的表情;當聽說是父母的電話是,她卻顯得情緒激動.....

校園霸凌的施暴者,同時也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

被警方調查,魏萊一點也不害怕,反倒很平靜

2.報復

因為陳念將自己的校服蓋在了跳樓的胡小蝶身上,並被警察調查,為了報復,她將下一個目標鎖定了陳念,她以對待胡小蝶一樣的方式拉開了欺凌陳唸的序幕,可是陳念不是胡小蝶,堅韌的陳念選擇站起來,每一次陳唸的舉動都會引起魏萊更進一步的欺凌:

校園霸凌的施暴者,同時也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

懂事的陳念跟母親通電話,無聲的哭泣

  • 最初,座位上的投放的有色液體,陳念選擇讓老師知道;
  • 接下來,魏萊協同徐渺,羅婷在放學路上的圍截踢打,體育課聯合同學孤立陳念,甚至故意將陳念撞下樓梯,朋友圈肆無忌憚地散步母親的逃債醜聞,想到胡小蝶,陳念決定“做點什麼”選擇報警;
  • 魏萊被學校停課,搖身變成不羈的社會少年與同夥拿著老鼠在陳念家門守候,善良的陳念被惺惺相惜的小北保護;
  • 魏萊協同社會少年再次圍截陳念,並毒打剪髮拍裸照,陳念遭受凌辱,報警對她而言似乎已經沒什麼用,她只有自己幫自己,一心只想熬過高考;
  • 魏萊卻再次找到陳念,尋求“和解”,陳念說”不想再見到你“,本可就此作罷;魏萊卻又跟了上來,撕開陳念心裡叫做”母親“的傷疤,一氣之下,陳念推了魏萊,失手斷送了魏萊的未來

3.缺愛

魏萊何嘗不是受害者?!

依上面魏萊的種種惡行,她可以說是個十足的“壞孩子”,可是“熊孩子背後一定有熊家長”,接下來我們來看下魏萊的家庭:

  • 經濟條件上:魏萊父母衣著體面,在鄭易去魏萊家裡的畫面顯示,家裡的居住環境比陳念和小北的好了不止那麼一點點;
  • 客廳裡排放著魏萊的很多獎盃,看來魏萊的確是個“優等生”,魏萊的目標是北大,說明成績真的不算差;
  • 鄭易與魏萊母親溝通,魏母強調“我們魏萊和別的孩子不一樣”;說到魏萊的父親,要說起復讀。魏萊害怕復讀,她哀求陳念不要告發她,她千萬不能再復讀,因為這件事,她的父親已經一年沒有跟他說話了
校園霸凌的施暴者,同時也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

魏萊母親說“我們魏萊與別的孩子不一樣”

魏萊的父母是典型的完美型父母,他們對孩子要求嚴格,母親說“我們魏萊和別的孩子不一樣”簡單的一句話,透漏出了魏萊母親時常在拿自己的孩子做比較,同時母親對魏萊也是寄予厚望的;

因為復讀,魏萊的父親可以做到一年不跟她說話;因為父親對魏萊同樣有著高期待,而魏萊沒有達到父親的期待,父親對魏萊很失望,選擇用冷漠的方式對待魏萊;

“世界上沒有不好的人,只有不被愛的人”。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魏萊是有壓抑的,她積壓的情緒無處釋放,這也是產生報復欺凌等的偏差行為的心理原因;

父親對她的冷漠,讓她感受不到愛和溫情,她以她自己被對待的方式來對待這樣世界,面對胡小蝶,面對陳念,面對她犯下的種種過錯,看不到她的內疚,看不到她的共情,她的“假笑”令人印象深刻。

給完美型父母的建議

1.信任—— 完美型的父母有過高的標準和期待,容易使孩子不能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愛撫;建議放下家長的身份,先與孩子處理好關係,給孩子選擇的權利,支持他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設計一條認為好的路,硬是把他摁進去;

2.鼓勵—— 完美型的父母會愛比較,並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做得不好的部分,因此常常會失望,孩子因此也會氣餒。生活中每個人都是期待自己被看見,被肯定的,所以請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

END.

瞭解更多請關注,頭條號:河顏悅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