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造紙廠疙瘩樓,十年間變遷,從宿舍到住宅 | 吉林老建築

吉林市造紙廠疙瘩樓,十年間變遷,從宿舍到住宅 | 吉林老建築

疙瘩樓是吉林造紙廠獨身宿舍,位於吉林大街480-5號,疙瘩樓是當地居民對它的俗稱,一座有特點的三層建築。如今,建築逝去,不知道誰還記得它。

吉林市造紙廠疙瘩樓,十年間變遷,從宿舍到住宅 | 吉林老建築

最後一眼,健在

2008年4月,筆者來到吉林造紙廠拍攝廠區及其周邊,一眼就看到這座特別的建築,臨街牆體好似爬滿了疙疙瘩瘩的田螺,走近一看其實是外牆磚排列的不整齊,橫豎錯落著壘搭,表面落下不平整的外立面。一樓掛著興華街道辦事處的牌子,雨搭上面的二樓還有一塊吉紙退休職工活動中心的匾額。大門一側,是一排窗臺和地面平齊的窗子,裡面是半地下的房間,窗子玻璃上灰塵不少,趴在窗子上看裡面什麼也看不清楚,但是鋼筋焊制的鐵欄杆給人很深的印象。

吉林市造紙廠疙瘩樓,十年間變遷,從宿舍到住宅 | 吉林老建築

從臨街大門進去,就是剛才看到那排窗臺和地面平齊窗子的房間,其實是建築的地下室,一群老人們正在打球。原來臨街的一面不是建築的正門,它的正門在南面。站在正門前,我們可以看到建築主體為三層建築,門臉水泥罩面,上端有水泥雕刻的五角星,大門上有突出的雨搭,東西兩側有樓梯踏步可以進入樓內。樓內有綠色油漆漆成的牆裙,把裝修時代定格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或者更以前的時期。窗子是塑鋼的,窗子和牆體的連接處水泥抹得十分隨意,稍欠平整。樓道並不是一個個徑直的大走廊,而是每一層之間還有小樓梯,分出不同的小空間,第一次進去很容易迷路。樓梯兩側牆體都安裝著鐵管子製作的扶手,延牆體蜿蜒,很特別,很有年代感。

吉林市造紙廠疙瘩樓,十年間變遷,從宿舍到住宅 | 吉林老建築

各執一詞,建設

為了瞭解疙瘩樓的建設時間,筆者在附近問了許多人,但是每個人說的都不一樣,日本人建的、建國前的、四五十年代的、有造紙廠就有的,就把我整蒙了,到底是哪一年?但是疙瘩樓初建用途口徑統一,即吉林造紙廠獨身宿舍。

其中有一位老人家言之鑿鑿,這樓是1950年建造完成的。他說,他剛入廠時條件有限,住在吉林造紙廠附近的平房中。不僅住過平房,連地窨子都住過。一年多以後,疙瘩樓建好了,作為職工宿舍開始入住,職工們都高興極了。大家高興不僅是可以擺脫居住的陰冷,還有就是這棟樓是廠區周邊唯一一棟“高樓”。

在1988年吉林造紙廠出版的《吉林造紙廠志(1940-1985)》中,筆者找到這樣一組數字:獨身宿舍是工廠福利科下屬單位,建於1948年,有5間寢室,建築面積約100平方米;1950年增到160平方米,有8間寢室;1951年投資新建1棟磚木水泥結構二層樓,建築面積1855.10平方米;1954年擴建成三層樓,總建築面積2782平方米。獨身宿舍有114個房間(其中女宿舍42間),有457名職工住宿(其中女職工178名),並設有7間母子間,2間探親房間。由此可見,疙瘩樓建成現在的模樣官方時間應為1954年。

吉林市造紙廠疙瘩樓,十年間變遷,從宿舍到住宅 | 吉林老建築


↑ 圖片來自1988年吉林造紙廠出版 ↑

《吉林造紙廠志(1940-1985)》

吉林市造紙廠疙瘩樓,十年間變遷,從宿舍到住宅 | 吉林老建築

跨越時代,退休

周邊的居民告訴筆者,當年吉林造紙廠是有職工食堂的,並且食堂分為甲乙丙幾個等級,疙瘩樓的地下室是作為食堂使用的,而且是甲級。由於是食堂裡菜價最貴的,一些普通職工幾乎捨不得到疙瘩樓的食堂吃飯。

疙瘩樓的一樓是圖書館,那時候的小青年讀書是潮流,每當下班時間都會有很多人來這裡看書學習,把這裡當成培養職工文化知識的地方。到了星期天,圖書館就會舉行舞會,那時候流行跳交誼舞,什麼快四步、慢四步的,是每個人必須會的功課一樣,讓年輕人有彼此認識的機會,促進青年工人個人問題的解決。二三樓一直是單身宿舍,男生住二樓,女生住三樓,工廠派人管理、保安、保潔,十分受歡迎。說起疙瘩樓,吉林造紙廠的老職工們還是很有感情的,住過的、來過的,熟悉的、不熟悉的都能講出一些,給筆者增加了很多出版物沒有的信息素材。

吉林市造紙廠疙瘩樓,十年間變遷,從宿舍到住宅 | 吉林老建築

轉眼到了2010年8月,筆者再次來到疙瘩樓附近拍照,看到疙瘩樓已經拆成一堆瓦礫,南側的施工工地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

吉林市造紙廠疙瘩樓,十年間變遷,從宿舍到住宅 | 吉林老建築

如今,住宅小區松江紳苑建成入住有幾年了,疙瘩樓的逝去,似乎是從宿舍到住宅變了個狀態而已,它的名字成了一個時代的記憶,記載了那個時代的一種生活狀態。

來源信息:

圖/文 張海川

照片拍攝2008年至201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