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小人物譜寫大時代

小人物譜寫大時代

要問今年國慶檔電影的首選,很多人的答案大概是《我和我的祖國》。在電影預熱時,不少人已經迫不及待了。其中有些人是衝著豪華陣容買票的,這部影片從演員到導演,幾乎集結了娛樂圈的半壁江山;有些人是因為被同名歌曲洗腦想去見識見識同名電影是個什麼樣;也有些人是去履行心裡那份莊嚴的儀式感。

我和我的祖國:小人物譜寫大時代

我和我的祖國:小人物譜寫大時代

神奇的是,看完電影后的大家,不約而同地對這堂"思想政治課"讚不絕口,讓這部電影在眾多的主旋律"命題作文"中脫穎而出,上映四日,就突破12億票房,取得豆瓣評分8.1的好成績。

整部影片由《相遇》、《你好北京》、《護航》、《奪冠》、《白晝流星》、《前夜》、《迴歸》七個故事組成。除了電影恢弘的畫面製作與高配硬件,我認為這部電影最大的魅力在於沒有一味的強調家國情懷,而是從小人物切入,把一個個在歷史書裡看不到的"我"呈現給觀眾,讓每一個平凡又鮮活的人物帶領觀眾走進經典歷史片段,引起共情。

七個章節中,最打動我的是《前夜》。開國大典在即,黃渤飾演的林治遠,接到了為天安門廣場設計國旗旗杆的任務。其實,這在歷史上確有原型。

當時,林治遠正是天安門廣場整修工程的設計與施工負責人。本來,國旗旗杆的高度與天安門城樓一樣高,為35米。但是國家百廢待興,要找出適合用於做旗杆的材料絕非易事。最後,林治遠想到一個絕妙的主意,就是選用4根直徑不同的自來水管,一節一節地套起來焊接,焊完之後,長度為22.5米。

影片中,為了加固阻斷裝置,林治遠的助手呼籲大家支援各種金屬。當他們以為沒有人理他們的時候,結果所有人都盡了綿薄之力,從菸斗到勺子,從鐵錘到長命鎖,還有清華大學實驗室的最後一塊材料,看到這裡瞬間淚崩。

我和我的祖國:小人物譜寫大時代

9月30日晚上,為了確保第二天升旗萬無一失,林治遠和梁昌壽做最後一次實驗。然而這時,升降開關卻出了差錯。旗子升頂,馬達卻沒有停止,旗子被捲到了杆頂的滑輪裡,退不下來。在電影中,導演為演員增添了"恐高"這個特點,幾個大特寫,把林治遠咬牙堅持爬上旗杆的場景刻畫的動人心絃,而他戰勝自我也意味著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在章節的最後,這位"小人物"毫無違和地與錄像中的偉人同框,見證了中國跨時代的一刻。

另一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迴歸》中杜江飾演的護旗手朱濤老師。在電影幕後紀實片中,我進一步體會到了朱濤老師的敬業負責。他帶著杜江看香港迴歸時的照片和紀念物,原來與會的流程單被他保存的完好無缺。在為杜江做升旗示範的時候,雖然已經十幾年沒有升過國旗,但還是完美契合了國歌,升好旗。從一點一滴都可以看出以朱濤老師為代表的軍人們為香港迴歸那刻所做的努力。

還有《北京你好》中的黑色幽默,《奪冠》中的百姓齊歡,《白晝流星》中的貧富差距,《護航》中的男女平權……無不以小人物昭示著深意。

"以小而見大,窺微而知著",《我和我的祖國》讓我們看到了屬於主旋律電影的正確打開方式。我們多少都能夠在那位"小人物"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繼而生出"原來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生活"的參與感。建國70年間,無數個"我"和祖國一起經歷了各種風雨,每一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和祖國的故事。縱使故事平凡,人物渺小,可正是這些小人物才成就了今天的中國,正是這些小人才譜寫了一個了不起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