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家庭農場怎麼發展?怎麼把農產品賣出去?

鄉村曰記


小型家庭農場怎麼發展?怎麼把農產品賣出去?:作為一個返鄉創業的農村人,很高興回答或者談談我自己的看法.首先,我想說的“小型家庭農場怎麼發展?”其實家庭農場就是國家給了你一個名分,咱還是個農民。暫時來看,這個名分意義不大。咱還得實實在在的種咱的地養咱的殖。別讓一個“名分”把咱老實農民的本質給迷惑了!廣大的農民想發展很難。“要想富先修路”。咱們農民去哪裡找路呢?電腦互聯網 西瓜視頻 抖音平臺 今日頭條咱老農民有幾個能懂的?別說做了!所以我的觀點是,咱農民想發展先做好咱的本質工作然後再多加強學習,找思路或者找合作。二,怎麼把農產品賣出去?我想問問農產品農副產品一樣嗎?不一樣。這就有競爭。農民自己農產品生成成本過高,但是品質好,可以說是生態綠色有機。而農副產品好多都是規模化生產,成本相對要低很多。所以說價格就是很大的阻礙。這就是需要我們去做宣傳推廣等等。現在農產品的平臺很多。但是都是商業化。不是咱農民說的家庭農場就能得到認可。真正的好農產品產品你賣不出去。因為咱不會營銷,也沒有實力去做推廣營銷。有幾個農民自己把自己產的農產品賣出去了??即使是有,也是親朋好友介紹的賣一些而已。想要把自己的農產品賣出去,還得走市場化。除非你不是小型家庭農場主



畢力格共享牧場


“廣種薄收”的粗放型農業,不僅生產效率低,而且收益也低。因此,在農業領域,很多人一直都在努力實現從“粗放型農業”向“集約型農業”轉型。而家庭農場,是實現“集約型農業“的途徑之一。那麼作為家庭農場,其發展方向又如何呢?家庭農場的發展方向,要把生產優質農產品與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結合起來,有條件的可以還往智慧農業的方向發展。

一、優質產品

農產品的生產,是農業的基礎。因此,我們作為家庭農場,生產農產品也是最基本的任務。家庭農場,不僅要生產農產品,而且要生產優質的農產品。普通農產品,在市場上往往都是供大於求。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某某農產品滯銷”的新聞報道。

當然,農產品滯銷有多種因素,供大於求是重要因素之一。優質農產品,往往具備兩個特點:品種優,優品質。因此,我們經營家庭農場,就是要生產一些品種優,品質優的農產品。這樣在市場上會更有競爭優勢。

二、觀光體驗

除了生產優質農產品以外。現在很多家庭農場,都會開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回想一下,我們是不是也去某個地方採摘過某種農產品或者觀賞過某種農產品的生長過程。這就是觀光農業和體驗農業。為了把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做好,這裡面可以挖掘的空間非常大。

至少我們要努力做到,遊客來了之後說“這個地方真不錯。”遊客走了之後說“下次還來”。把生產優質農產品與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結合起來,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農產品以及滿足消費者觀賞,體驗的需求,是我們家庭農場最重要的發展方向。

三、智慧農業

如果我們資金充裕,家庭農場可以往“智慧農業”的方向發展。這個方向,畢竟是我們國家農業的發展大趨勢。“智慧農業”說得形象一些,就是你通過智能終端設備就能管理農產品的生產。當然,這只是“智慧農業”的表現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大數據,機械化作業甚至是用機器人巡視農作物的生長情況等等。就目前而言,走“智慧農業”發展道路,必然需要投入大筆的資金。因此,我們說有條件的可以考慮走這條路。走得早,也更有優勢。

綜上所述:家庭農場的發展方向,首先是生產優質農產品,觀光農業,體驗農業三者的結合,其次,有條件的可以往“智慧農業”的方向發展。當然對於家庭農場來說,無論用哪種形式,從本質上來說,也就是“種植或者養殖大戶”。作為“種植或者養殖大戶”,其基本目的是要獲得經濟效益。


蘇北人在寧夏


農產品只有通過市場交換,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才能實現其價值和使用價值,農場才能盈利。家庭農場建立之初就是要將產品市場化,而不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所以家庭農場的發展必然產生一個問題,產品通過什麼樣的通路銷售給消費者,這就是農產品渠道。

(一)農產品銷售渠道

農產品只有通過市場交換,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才能實現其價值和使用價值,農場才能盈利。家庭農場建立之初就是要將產品市場化,而不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所以家庭農場的發展必然產生一個問題,產品通過什麼樣的通路銷售給消費者,這就是農產品渠道。

農產品銷售渠道指的是分銷渠道或流通渠道,是產品由生產者流向最終的消費者的通路、途徑。找到有利可圖、穩定有序、溝通順暢的銷售渠道'可以實現農場的增收,對穩定農產品物價也具有積極的意義。農產品銷售渠道連接生產和消費,既是生產的排水渠,又是消費的引水渠。排水渠不通’農產品就不能及時銷售出去,資金週轉困難,農業再生產就無法順利進行。引水渠不暢,農產品就不能及時順利地到達消費者手中,消費需求就得不到滿足。因此,對於生產者來說,不僅要生產滿足消費者需要} 的農產品,還要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營銷渠道,做到貨暢其流,發揮促進生產,引導消費的作用。

當前,我國農產品渠道的發展相對滯後,成為一個阻礙農產品流通一個突出的問題。流通渠道形式受到諸如生產商規模與地域分佈、中間商規模、最終消費者的地域分佈等因素的影響,會因為這些因素的變化而發生演變。

(二)農產品銷售渠道發展歷史

1.農產品運銷階段

農業產品進入市場初期,因為生產者和消費者距離比較近,農產品營銷渠道主要形式為生產者——消費者的直接銷售渠道。

2.中間商銷售為主階段

隨著聯產承包責任制對農業生產力的解放,以及化肥、農藥、優良種子的使用,我國農業生產者的生產效率提高非常快。農產品出現了過剩, 形成了農產品買方市場。生產者由於缺乏市場駕馭能力,出現了對中間商的依賴,通過“中間商一批發市場一農貿市場”的市場能力優勢把農產品推向市場。我國農產品上規模的批發市場有4 000多家,加上遍佈城鄉的農貿市場和各類超市,形成了龐大的農產品營銷渠道體系。

3.垂直一體化渠道階段

由於中間商在農產品市場交換中佔有主導地位,傳統的營銷渠道系統中的中間商(渠道成員)處於一種完全競爭,相互排斥狀態。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所有權轉移環節多,各渠道成員為自身利益,往往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的。農產品在市場中的交換利潤絕大部分被中間商掠取,消費者還不得不付出高價購買農產品。而且產品質量也無法保證,出現了所謂的“毒生薑”、“鎘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政府開始拓展新的農產品營銷渠道,比如“農超對接”、“農校對接”等新興市場渠道。

4.渠道整合階段

現在,我國逐漸出現了連鎖超市、大型團膳企業向生產者,主要是農業合作社延伸,通過股權投資、簽訂長期合同等方式的垂直一體化渠道系統。渠道成員間的關係由原來各自追求最大利潤為目的的競爭關係,整合為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全過程的服務目標統一性。

對中國農產品銷售渠道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農產品營銷渠道的演變也是農業經濟發展的演進軌跡。前兩個階段屬於以生產為導向型的農產品營銷階段,其主要目的是如何通過降低成本、提高渠道效率,使生產者的農產品傳遞到消費者手中,採用以農產品為中心的農產品運銷,農產品推銷和產銷一體化的營銷活動方式。這些營銷方式實質上是生產一市場的模式。它適應賣方市場下的農產品營銷活動。後兩個階段,由於經濟和技術的。陝速發展,農產品生產已不再是營銷活動中的主要環節,顧客的需求、新型渠道的發展,使農產品營銷活動不僅體現買方農產品市場的需要,也滿足在賣方市場下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顧客差異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