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农民亲人们,你们村在分田到户时队里的家底钱怎么处理的?

逆向思维者


请问各位农民亲人们,你们村在分田到户时,队里的家底和钱怎么处理的?

80年代初期,随着农村实行分田单干,当时社员天天按时上班的集体生产组织—生产㕥,便纷纷解体解散了。过去的农村最基层的农民组织生产队,现改为村民组,过去的大队现在改为村民委员会。

那么,原生产队解体前,社员劳动创造积累了很多财富和钱,随着生产队的解,当时生产队的家底和钱都到那里了呢?

一是当时生产㕥的家底,以各种形式分给了社员。

生产队解体时,每个生产队的生产物资,车马农具、手扶拖拉机、山林、果园等都非常多。为了公平分配生产队的家底,多数物资按抓阄,拍卖等形式分配下去。

生产队的房产,加工房及设备,粉碎机,手扶拖拉机等等,事先评估做价后,以拍卖的形式,被社员拍走了。

生产队的母猪及毛猪,及生产农具等以抓阄的形式分配下去了。

生产队的骡、马、驴、牛的分配,当时为了照顾每家的生产,及时都能种上地。当时按家族和自愿联合几户的形式抓阄分配了,使几户社员都拥有一头大牲畜。

生产队的机动田、果园、山林、养鱼池等做价承包给了个人经营。

二是当时的生产队,还存有不少资金都到那里去了。

过去生产队解体时,原生产队的积累和生产队解体所拍卖的房产,林地承包款等,都统一上交乡镇成立的经营管理站代管了。致于这部分钱的去向:

,(1)是当时各个生产队水田灌田都是集体统一上水的,当时更新机泵管带和维修,水利工程等用钱,是可以申请用这笔钱的。

(2)是当时出台政策,把原生产队的这笔钱,按人折股形式,每户都发个小红本本,每到年终岁尾,各户给点股份钱,但实施没几年,这个农民唯一集体红利也停发了。

总的来说,过去生产队的家底都处理给了本组村民。今天,每当回忆起过去生产队的那个时代,很多很多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让人始终难以忘却……。


沙尘暴5478


请问各位农民亲人们,你们村在分田到户时队里的家底钱是怎么处理的?

分田到户应该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农村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各地方陆续实行了分田到户。当初的做法各地基本是一样的,能平均分配的都平均分配了,不能平均分配的就采取抓阄方法,折价现金兑现。最后就剩下了一些固定资产,比如生产队办公室、饲养场、会议室等等。另外还有一部分资金和不能分配的荒山荒地等资源性东西。下面就分别说说这些固定资产和部分资源及资金的问题。

生产队的固定资产,当时就留给了原来的生产大队,由生产大队主管;这一部分固定资产,当时能利用起来的,现在还保持良好,比如出租给个人建厂子。如果当时没有利用的,现在大部分都已倒塌。有的地方事后也都卖给了个人,这部分钱都哪里去了,可以肯定的说大部分都用在了公益事业上。

生产地的荒滩,荒地,荒山等没被分配的资源,当时也都留在了生产大队管理,也就是现在的村统一管理。这部分资源性的家底儿,由于村里各方面的需要,有的已经出卖,有的已经出租,没有出卖和出租的部分,现在依然归村里管理。这部分资源经过这次全国性的清产核资工作后,将会折股分配到户。

关于分产到户时生产队剩余的资金,当时省政府有明文规定,这部分资金要由乡里统一管理。生产队将这部分资金一分不少的交给了乡里。当时乡里成立了经营管理站,这部分资金也就由乡镇经营管理站统一管理。这一部分资金,当时是按照每个社员的出勤工分进行了折股,股票分给了每一个社员。乡镇经营管理站把这部分资金对外借贷,用借贷利息给社员分红。有的地方头几年社员还分到过红利,可后来就再也没有分到。不知道别的地方怎么样,在我们这里已经有20多年没有分配了。有的人到乡镇经营管理站咨询过,但始终没有结果。这一部分资金是否还存在,农民也不了解,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清查一下,给农民一个满意的交代


沐浴祥光789


我当时是人民公社,住农村大队工作队队员。有发言权。不带任何观点,平铺直叙说说分田那个事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分田到户,就和解放初期,分地主的钱财一样。只不过解放初期是分地主的钱财,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分大队,小队的集体资产。分的方法很简单:现金粮食等食物,按劳动力和人口分;耕地分成好中差三个等级,按劳动力和人口比例分配;猪羊能宰杀的宰杀分肉,小的猪羊估价卖掉分钱;耕牛几户分一头牛;还有仓库、办公室等固定资产拆掉,分砖瓦……。总之,能分尽分,确实不能分的,如鱼塘,山林、荒地等。由大队统一管理,发包给个人承包起来。

现在回忆起来,是这么一个状态:凡是当时没有把大队和小队集体资产,分光吃尽的大队和小队(现在的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现在这些村和村民小组,村集体经济都比较富裕。或多或少集体都有经济收入,村民的负担比较轻。有的村的村民,每年底,多少都能分点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