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宏觀李超點評3月進出口數據:短期出現衰退式順差或小幅逆差的概率較高

文 |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李超 執業證書編號:S1230520030002

內容摘要

>> 核心觀點

3月出口超預期修復,進口回升至0以上,呈“改善型”順差特徵,帶動一季度實現逆差轉正。出口超預期源於,國內供給能力修復的利好大於海外需求回落的利空;內需提振輔以貿易商搶進口帶動進口數據轉正。二季度,全球疫情繼續發酵,我們認為,外需下降或拖累出口,海外供給受限可能壓制國內需求對進口的提振,預計呈現衰退式順差和小幅逆差的概率較高,國際收支處於緊平衡狀態。

>> 出口:海外衝擊擾動小,供給釋放助回升

出口超預期回升,3月人民幣計價貨物出口同比增速-3.5%,前值-15.9%, 去年同期21.0%,市場一致預期-12.8%。2月出口數據低迷時,我們提示疫情導致國內供給能力受限,出口數據承壓,這一邏輯的變化成為3月出口回升的關鍵。3月以來國內進入“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的防疫後期,疫情擾動下降,企業復工復產有序進行,供給能力的回升成為出口數據走高的主要原因,彼時疫情全球擴散範圍有限,海外衝擊對外需的擾動較小。二季度,歐美經濟受疫情衝擊愈加嚴重,縱然G20在內的眾多經濟體已經出臺一系列貨幣與財政刺激,但難以改變短期全球經濟下行方向,預計二季度將是全球GDP的全年最低點,海外需求下行可能拖累未來出口增速,外貿訂單的減少已經逐步開始顯現,預計3月出口數據環比大幅回升較難持續。

>> 進口:內需回升是主因,預防疫情搶進口

進口回升超預期,3月人民幣計價貨物進口當月同比增速2.4%,前值-2.4%,去年同期-1.4%,市場一致預期-7.0%,我們預期+5%。為何我們“旗幟鮮明”判斷進口增速轉正?我們認為,當下影響我國進口增速的兩個關鍵變量是國內需求和海外供給。國內需求方面,1、2月疫情衝擊導致經濟放量下跌,3月疫情進入防疫後期,國內經濟動能恢復,內需回升是進口數據回升主因,基建、消費、地產等方面均有高頻數據和微觀事實得以印證。海外供給方面,3月起全球主要經濟體疫情惡化,隨著新增確診增多,各國防疫措施愈加升級,海外供給體系面臨挑戰,基於預防性進口、海外供給中斷、國內需求回升等預期,國內進口商的搶進口行為也帶動了進口數據回升,鐵礦砂、原油、煤、大豆、進口豬肉等部分原材料與農產品進口已有顯現。展望後市,我們認為,國內需求回升確定性較強,有助於進口修復,但預計海外供給受挫將成為限制因素,可能壓制進口數據。

>> 貿易逆差轉順差,順差是否能持續?

2020年開年逆差背景下,3月貿易逆差轉順差,帶動一季度實現貿易順差983.3億元。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6.57萬億元,同比-6.4%,其中,出口3.33萬億元,同比-11.4%;進口3.24萬億元,同比-0.7%。結構方面,東盟超過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一般貿易進出口佔比達到6成,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主要出口商品。我們認為,3月貿易逆差轉正的關鍵在於出口增速超預期,進口不弱的情況下,國內供給能力改善的利好大於海外需求下行的利空,成為出口超預期回升的關鍵。二季度,我們認為,進出口貿易總額仍將承壓,短期出現衰退式順差或小幅逆差的概率較高。一方面,確定性較強的內需回升有助於進口,但疫情衝擊海外供給體系,海外供給不足可能壓制進口數據,同時搶進口行為也較難持續。另一方面,全球疫情擴散,3月美歐開始逐步成為全球疫情“震中”,經濟與金融市場均遭受衝擊,失業率、消費等宏觀數據已有表現,美歐經濟二季度下探幅度可能超市場預期,預計將對外需產生拖累,衝擊後續我國出口。綜合來看,3月“改善型”超預期順差可能較難持續,後續外需下降拖累出口,海外供給受限也會壓制國內需求對進口的提振,後續衰退式順差和小幅逆差是大概率事件,國際收支處於緊平衡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