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里为什么路遥把少安和润叶鸳鸯分离?

三言两语壹世界


《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兄弟俩其实是路遥的缩影。不论是孙少安还是孙少平,最后与存在阶层差异的恋人均没有修成正果。

孙少安最终没有娶润叶,因为他知道,如果他娶了润叶不仅害了她,因为家庭背景以及生活差异化,将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无尽苦恼。

而孙少平与田晓霞俩人誓约即将实现时,田晓霞却死于见义勇为。

这个结局是惨忍而又美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来看润叶,开始她因不能嫁给深爱的孙少安痛苦不已。即便孙少安已结婚,润叶还是无法接受李向前,更没想过要嫁给他。可是后来因为二爸工作关系,她的感情开始动摇,最终答应嫁给二爸竞争对手李登云儿子向前。

润叶感情变化,除了客观的压力以外,还在于她主观上的素养不够深厚。她正直善良、懂事,也有较鲜明的个性,但她没有深刻的思想和广阔的眼界。因此最终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但田晓霞则完全不同,她不仅个性鲜明,而且眼界开阔。她始终是生活的强者,为追求理想生活从不妥协。她本人很优秀以外,还是地委书记的女儿。

不论是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理想追求上,孙少平与她都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孙少平还苦苦挣扎在贫困一线时,田晓霞却在为理想为奋斗。特别是田晓霞当记者后,孙少平认识到,即使他与田晓霞近在咫尺,但他们之间的距离永远都是遥远的。

对于热恋中的年轻人来说,在没有尝到柴米油盐带来的消磨前,一切障碍都不是障碍,一切问题也都不是问题。

实则爱情是激情与浪漫的同义词,而婚姻则具有现实性与功利性。婚姻意味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意味着锅碗瓢盆交响曲,意味着打呼噜放屁与臭味相投。

因此路遥要让孙少安与润叶鸳鸯分离。这个结局虽然让人悲伤,但未尝不是最好的结局,为什么呢?

因为路遥不幸福的婚姻,就是孙少安与润叶的真实写照。

路遥的妻子林达是北京知青,路遥在娶林达时,有很多人劝阻他。他们之间存在的阶层差异,不会有好结果。但年轻气盛的路遥很有文采,心志很高,他的志向是非北京知识女性不娶。

事实上,他们的婚姻也确实很不幸福。路遥与林达的婚姻到了后期,陷入长期的冷战,夫妻之间形同陌路。当林达提出离婚,路遥却不同意。他担心离婚,会给他深爱的女儿带来伤害与负面影响。

婚姻的彻底失败,带给路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甚至成为压垮路遥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路遥心性极高,他无法接受这种的结局。

路遥与林达婚姻不幸福最主要的原因有3个:

1、从小生长环境导致生活习惯的极大差异。

路遥从小吃不饱、穿不暖在贫困中长大,不仅对饮食不讲究,而且作息不规律,对于从小在城市出生长大的林达来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生活与饮食习惯。

2、路遥家庭负担很重。他家老人多,兄弟姐妹众多,而且大多是穷亲戚,路遥势必因此分心。

在《平凡的世界》里其实也可以看出端倪。

路遥在描写秀莲嫁给少安后才发觉,少安家真得穷到骨头上。书里有段关于秀莲心里活动描写:

本来,她娘家光景不错,也可以从山西拿点粮食来。可这么一大家人在一块光景,那点粮食添进去连个影子也寻不见。

对于秀莲来说:以她们两口子劳力,加上娘家的经济实力,再贴补些两口子,他们两人完全可以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但要贴补少安一大家子,就犹如无底洞。少安家的穷困其实就是现实版的路遥。

3、路遥是大男子主义者,虽具有陕北男人的许多优点,但他却不是个会体贴人、会精致生活的男人。

这点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也可以看到路遥的影子。秀莲心疼少安,拿白面馒头给他吃,结果少安不但让秀莲下不来台,还打了怀孕在身的秀莲。

究根结底:路遥是才子,林达的文采也不逊于路遥,而且林达是南方人,归国华侨子弟,拥有高干家庭身份。因此,两位心志很高、同样有文才的青年人注定能够在恋爱中交集,也注定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但他们却不适合做夫妻。

有人认为路遥再有来生,他依然会选择城市姑娘,这是他的宿命。现实中的路遥无法改变,因此他把这种美好的愿望寄托于他伟大文学作品中。

路遥笔下的润叶与孙少安,注定会成为一对让人称羡的恋人,但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也注定他们成为离散鸳鸯。

---THE END---

嗨!我是南腔北调,读经典、品人生;一边养娃,一边执笔走天涯。欢迎关注我


南腔北调人


不看这些,从现如今的恋爱角度来说,初恋毕竟不成熟,自然而然就很难走到一起。

《平凡的世界》中,田润叶和孙少安没有在一起,孙少安娶了贺秀莲,田润叶无奈的嫁给了李向前,这是很多读者的意难平。毕竟,觉得最遗憾的就是他俩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慢慢的,才想明白,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现实主义的小说,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要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他自己所处在阶级地位。

润叶和少安根本就不合适在一起,因为与外界的种种不合适在一起的因素相抗衡的只是他们的爱情,爱情的美好是理想主义,不合适的种种因素是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在生活面前润叶和少安根本就不合适在一起,因为与外界的种种不合适在一起的因素相抗衡的只是他们的爱情,爱情的美好是理想主义,不合适的种种因素是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在生活面前,很容易破碎。

一:身份地位的差异

润叶本身就是人民教师,公家人,父亲是双水村的支书,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双水村第一人。润叶还有一个在县城当大官的二爸,二妈在医院工作。

而少安呢,少安家当时在双水村是相当的贫穷了,人多劳动力少,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两个人虽然是青梅竹马,从小一块玩到大,感情很深,小时候,村里人也经常开两个人的玩笑,可等到润叶当了公办教师,再也没有人提这一茬了,可见在人们的意识里,两个人已经不相配了。

二:两人追求不一样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说,孙少安处在最低层的生理上的需求,他还在温饱线上挣扎,他每天想的是怎么多打斤粮食,怎么把自己的那块自留地好好种一下,多长点瓜果蔬菜,解决一下家里人的温饱问题。

而润叶早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她追求的是爱情,是精神追求。她已经上升到了情感和归属的需求这第三个层级了,生生比孙少安高出两个等级,两个人的需求已经不再一个层面上,那么两个人追求的东西也不在一个层面上。

三:感情的挣扎

从后面少安和秀莲的相处方式就能看出少安是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人。

如果孙少安真的和田润叶在一起了,那就是孙少安靠着田润叶养,一个男人靠女人养着,这对男人来说,是尊严问题,是面子问题。越是文化水平低的人,越是在乎面子这个问题,这是大部分男人最看重的事情。

在双水村,孙少安是一大队的队长,在双水村可以说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在村里人的眼里,甚至在田福堂的眼里,他都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人,他不可过这样的生活。

四:各方势力的阻挡

先说润叶,田福堂压根不喜欢少安,看不上少安的家庭。田福军看得上少安,但是在政治上需要李向前父亲的支持,这时候有些舍小顾大的体现。润叶二妈也一心撮合润叶和李向前。

少安的家庭没有多余的钱作为彩礼,润叶是公家人,干不了农活,不是孙玉厚理想的儿媳妇。

这四点都很现实的说明了少安和润叶不合适在一起,这也反应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冲突。

感谢阅读,关注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五秒鱼


大家好,我是终南望月。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陋看法,算是抛砖引玉吧。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从我上高中开始,前后看过四遍,确实不算多。可能是年龄和阅历的不同吧,每次拜读,感受都大有不同。尤其是最近一次阅读,应该是在两年前,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又一次拜读了作者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故而窃以为自己在某些点上,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时的写作心情是有些了解的。

就少安和润叶分开这个问题来说,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这是作品的三条主线和代表人物的发展趋势需要。少安、少平、田福军。三个人物背后分别代表了三个群体。少安是农村新鲜血液的代表,当然他的身后还有老一辈农民。田润叶是田福军那条主线上的人物,她代表的是新一代知识青年,可以与少安有交集,但不会有结果—不在同一条线上。

2、主人公各自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决定了他们不能在一起。“门当户对”的观念任何时候都不过时。相近的生活环境造就生活习惯,接受教育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感情的走向。一个在农村,一个在城里,也就是田福军那个时代所谓的“一头沉”,最后好多也是都进了城,就了业。少安和润叶处于农村承包责任制时代,正是变革期,过渡期,两个人所思考的问题都不同,怎么可能生活在一起?生活不单单是靠理想化的情感来支撑,需要的还有日常的沟通,相互的认可。所以,他们不可能在一起。

3、少安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和润叶在一起。少安接受传统教育,聪明果敢,脑子灵活,踏实肯干,有担当,准备扎根农村大干一场。但父亲年迈,家境清贫,少安当时还在上学,他宁愿牺牲自己,也希望弟弟妹妹有出息。他不愿意拖累润叶,当然也有农民面对国家干部的自卑心理作祟。聪慧能干,任劳任怨,包容贤淑的秀莲才是少安所需要所渴望的贤内助,也是作者给少安安排的最佳人选。

4、从整部小说的时间跨度和结构布局来看,少安不能和润叶在一起。前边说过,少安代表了农村新生力量,他有他的历史使命,如果和润叶走到一起,势必又成了美好的爱情故事。双水村的走向需要少平待在农村,而不是和润叶双宿双飞。那样,挑起农村变革大梁的主人公就半道脱逃了。而这个时间跨度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一旦二人走到一起,那么对小说的整体结构布局就会产生大的变动,那么人物形象就会偏离原定的航道。

所以基于以上四点,作者不能让少安和润叶在一起。

个人浅见,请大家指正!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