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中养蛙者的艰辛!


深山中养蛙者的艰辛!

作者:王岳林

四十年前我们东北林蛙非常多。到了八十年代,由于摇电的发明,以及森林蓄积量的锐减彻底打破了现状。不到十年,自河中大型的鱼类,到弱小的林蛙,相继消失。很多地区,完全绝迹。只有人口少的地方,残存少量幸存林蛙。因为林蛙的鲜美滋补,且又一蛙难寻,促使价格逐年上涨,市场己无蛙可卖。至此有人开始尝试养殖,因没有可以参考和学习的经验,大多以失败和家庭离散为结局。他们为了改变家庭的困苦,付出是惨痛的。伴着高筑的债务,和苦泪辛酸及病痛,坚持攻克养殖难关,直致现今的发展壮大。

{养蛙者的艰辛}、林蛙养殖都在深山老林,最先住的是抗联似的窝棚,更见不到电灯,手机信号,和极其陌生的电脑网络。由于经济拮据,一根蜡烛都会用上半月。四季在林中巡护,怕偷盗,冻干缺水造成绝收。在坚守一冬后,春季是养殖生产的关健的季节,忙上一天,晚上还要查夜,惟恐损失,真的是操碎了心。修筑孵化池,产卵池,变态池,越冬池,基本都是靠一锹土,一把汗而建成的。累的腰腿欲断,无力吃饭。并且由于潮湿而会患上风湿病,有些人只能长期靠吃止痛药来维持。白天会被疯狂的蚊虫叮咬,还有叫人谈之色变的草爬子(蜱虫),它能把头扎进人的肉里,饮血,拨出来挺难,多数把头留在肉里很深,用工具也很难挖出来,蜱虫能传染多种疫病,最严重的是森林脑炎,患病后很难治愈。有时能钻进被窝,喝足血,可使体积增加几倍大,每年被叮咬都数不清次数。特别是到晚上,孤苦袭来,思念家人,寂寞孤独难以诉说,望着棚上摇荡的蛛网,灰迹,心中思念妻儿的酸楚,无人知晓。为了一家人生活更好;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事业,只能默默忍受!

如赶上冬季无雪,河床就会冻干林蛙大批死亡,秋季就没有了收获。冬季干旱春季在少雨,就得往池中补水,辛苦的劳作。有时雨水都没有养蛙人的泪和汗水多。我们不知道,还有哪个行业比我们更艰难?春季孵化,肩挑一担林蛙籽,,六七十斤,往返一次有时几里或十几里,一天不知要往返数次,没有时间让我们喘息,还要分种分池,调整水量水质,控水温,防干,防逃,防敌害,控光饲喂等等。

随着全球气候反常,不同季节都会干旱,少雨雪,在加上森林过度采伐而使溪水经常断流。有时造成绝收。林蛙养殖有句话:"一旱毁三年,会造成断种"。这样一切要从零开始。而今,有了众蛙友多年的努力下,使蛙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普及,市场供应富足,医药保健发展迅速,森林虫害得到长久有效控制,生态防虫治虫;有了最底层林蛙种群的发展壮大,各种动物便多了起来,才有了完整健康的生物链。这一切的美好,林蛙养殖者功绩巨大,所做出的功献是不可抹灭的!希望存有善念者共鸣!而不要诋毁污蔑养蛙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