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哪些話最傷孩子?

靖邦之心


我認為,在家庭教育中,如果話語中含有對孩子人品的攻擊和侮辱性的標籤最傷孩子。

它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你怎麼那麼笨?

你真是太討厭了!

你真是一個野孩子。

沒見過你這麼懶的人。

你這個笨蛋,我都說過多少遍了。

......


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我最害怕和我的爺爺在一起幹農活兒,倒不是因為我的爺爺重男輕女,而是因為他是一個脾氣急躁說話不顧別人感受的人。在農村,孩子們早早都會參與到農活當中。有一次天快要下雨了,我們一起在雨來之前搶收玉米。大人的動作都好快,而我顯得笨拙又緩慢。爺爺見我慢騰騰的就向我喊:你這妮子幹啥都是慢騰騰的,笨得出奇,將來找個婆家等著受氣吧!當時我聽了眼淚在眼眶框裡打轉卻又不敢哭出來。

在我的印象裡,對爺爺的恐懼和怨恨,一直持續到我師範畢業。直到我成年了,也懂得了一點心理學的知識才慢慢能夠理解爺爺,在心裡原諒也。他不是不愛孩子,而是他的表達有問題,所有的話語都像刀子一樣,砍傷別人他卻不自知。也因為此,我整個小學和初中階段都是自卑的。尤其是遇到說話快,做事麻利的人,我總害怕遭到別人的嫌棄,我認為自己就是一個笨蛋。越是心裡這樣想,行動上和話語上就越顯得笨拙。因為早期爺爺對我的批判,給我貼的標籤,我早就從心理上認同了他的說法。


不知道你有沒有玩過一個叫哈哈鏡的遊戲,在鏡子裡看到變形的自己,大家只是覺得好玩兒,不會認為那是真的自己。可是如果你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影像,唯一看到過的就是哈哈鏡裡的畸形人,那麼你就不會懷疑是鏡子的問題。

同理,孩子在小的時候,認識不到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只能從父母的評價裡面感受自己,而當他從父母那裡聽到的總是說懶惰、遲鈍、討厭之類的話,這些評價很容易扭曲孩子的自我形象,慢慢的孩子就順從了家長的評價,認為我就是那樣的人。

這些對於人品的攻擊和侮辱性的話,即使本意是想糾正孩子的缺點,但是,對孩子絕無益處,會給孩子帶來長久的負心理負擔。

如何避免不當的話語對孩子的傷害呢?

我的建議是:

一、給孩子指導而不是批評。


比如剛上三年級的小明每次用鋼筆總會把墨水弄到衣服上,如果媽媽生氣地對他大吼:你怎麼那麼笨,連個鋼筆都用不。不如平靜的走過去,手把手示範給孩子看怎麼去換墨囊,避免把墨汁擠出來。

任何錯誤發生的時候,我們最先要做的事情永遠都是先處理事情,而不是教訓人。

二、不要使用侮辱性的詞彙。

在教育孩子過程當中,如果老師或者是家長不斷地重複說孩子蠢笨,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同這個評價,放棄努力,孩子也會缺乏安全感,丟掉對自己的信心。

從另一方面來說,大人和孩子都在強烈的情緒當中的時候,批評是無效的。只會導致氣憤和憎惡,而且由此產生的後遺症也是巨大的,孩子很可能會把發洩口對準第三個對象,也就是他會去找另外一個弱者發洩自己的情緒。

三、理解和鼓勵最有用。

孩子的苦惱常常來自大人的不理解,不認同。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叛逆的根源永遠都是在大人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問題。溝通不暢導致他們不能互相理解。孩子得不到得不到認同和鼓勵。


同事在這方面做的特別棒,有一次在辦公室,她女兒對他抱怨:數學太難了,不喜歡數學。同事。摟著她的肩說,你知道嗎?你老媽我小的時候數學也很差,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害怕在數學課上被老師提問?害怕考得差了受批評?你你放心,不會的,媽媽理解你的苦惱,我也相信你會盡力的。這裡麵包含了大人對孩子理解信任和期待。試想,如果當時我的同事對孩子說:那是因為你不夠努力,為什麼別人能學好你學不好呢?母子之間肯定會產生強烈的對立情緒。不但對學習毫無幫助,而且孩子如果有什麼苦惱也將不再向她訴說。

總結語: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如果話語中有強烈的情緒,對孩子的人品形成攻擊和侮辱。最傷害孩子,這些語言只能製造孩子和大人之間的距離和怨恨。在理解的理解的基礎上鼓勵孩子,避開侮辱性的詞彙,給予孩子指導才是最有效的。

歡迎關注我,我是吉老師,生活不簡單教育。教育有智慧。


吉老師


最傷孩子的幾句話

  1、你怎麼這麼笨!

  當被別人說笨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失落、窘迫、憤怒!這些話在孩子身上,不會減少,只會放大。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判斷能力都沒有完善,很容易被這樣的話所影響, 對孩子要多點耐心和信心,可以換成:錯了沒關係,再試幾次一定會成功的;做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呢!

  2、哭什麼哭,你還有臉哭?

  “你看看別人,誰像你這麼愛哭!”“哭有什麼用.....”

  有些爸媽一聽孩子哭,就心煩意亂立馬阻止,尤其一些男孩的父母認為,男孩子哭缺少男子漢氣質,堅決不允許孩子哭,甚至告訴孩子哭很丟臉。 孩子委屈時,哭可以緩解情緒,他們年齡小,不懂得如何調節情緒,想哭就讓他們哭會吧。 父母可以耐心等孩子哭完後再跟TA講道理,請注意別在孩子哭的興頭上講,因為這時候孩子聽不進去,也別為了不讓孩子哭而妥協,這會讓孩子以後拿哭做殺手鐧來達到目的。

  3、我以後再也不會相信你了。

  誰家孩子還沒撒過幾個小謊啊,爸媽發現了怎麼應對才是關鍵! 都知道撒謊不是好事,但打罵孩子只會讓TA更不敢說真話。孩子屢教不改,父母氣急就會說出“我以後再也不會相信你了”這種話。爸媽不信任孩子,孩子會很受傷,連最親近的父母都不相信TA,還有誰相信呢?孩子會更加內向敏感,缺乏安全感。所以,發現問題一定要跟孩子好好說哦。

  4、你太不爭氣了,我對你很失望。

父母總是對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這種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就變成了壓力,也就導致了父母們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父母如果經常說這句話,孩子會越來越不相信自己,失去自信,覺得自己很“蠢”,什麼都做不好。 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肯定,自尊心一點一點地被父母的話所磨滅,到最後索性就不學好了,越來越叛逆。

  5、你看看人家XXX。

  別人家的孩子聽話懂事學習好,早起早睡搶著做家務,天天看書從不玩遊戲。 很多孩子都是聽著父母講“別人家的孩子”長大的,父母們總是誇大別人孩子的優點跟自己孩子的缺點比,多少孩子心裡也曾偷偷的想過:你也不如別人的父母啊。 每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特長,聰明的父母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發掘孩子的潛力,而不是隻看到孩子的缺點,貶低孩子的能力。

  6、你可真行啊,學好不行學壞快。

  有話直說,該罵就罵,別這麼陰陽怪氣的! 有些爸媽總忽視孩子的優點,放大TA的缺點,孩子做錯事,指出來就好啊,不要說反話諷刺孩子,傷害TA的自尊心。 其實,多想想孩子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幫TA改正,即使避免不了跟孩子爭論,也好過不明就理,一錯再錯!知錯能改就好!

  7、算了,看你以後也不會有出息。

  既然您都這麼說了,也不要怪孩子放棄自己!父母不斷說這句話,孩子就會信以為真。一旦遇到困難,很容易放棄自己,輕易妥協,失敗之後也沒有從頭再來的勇氣,一蹶不振。 父母的否定和不看好,其實給了孩子放棄自己的理由,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不行的“,賞識和信任才是TA突破自己的動力所在。

  8、為了父母,你努點力好麼?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採用激將法刺激孩子,有些父母則是打起了親情牌。

  “你看父母為了你,工作那麼辛苦,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你了,你就算為了媽媽,好好學習行不行?”

  這句話的確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衝擊,有些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個累贅,給父母造成了困擾,帶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去學習,能學好嗎?有些父母老了會說,我的孩子不愛回家,雖然對我們從不吝嗇,卻也沒有親子間的溫情。 其實,你們原本可以和孩子成為朋友。別讓這些刀子傷了孩子的心,這些話,千萬別對孩子說了!

  





曠野易得月


最傷孩子的十句話

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

第一句 笨蛋,沒用的東西

告訴孩子:你不笨

是誰給孩子貼上了“笨蛋”的標籤?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成為“笨蛋”

請在平常之中賞識你的孩子

翹起你的大拇指

一句簡單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二句 我說不行就不行

別耍“因為我是你爸爸/媽媽”的威風

“獨斷專行”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懼怕不等於信服

尊重孩子的選擇

學會與孩子商量

聽聽孩子的建議

第三句 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好了

沒有力度的話不要說

別把父母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停止空洞的說教

尊重是最好的辦法

批評孩子時,注意不要傷著孩子

寬容孩子的“不務正業”

不要強迫孩子做他暫時不喜歡的事

第四句 住嘴!你怎麼就是不聽話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從自己

給孩子爭辯的權利

培養有主見的孩子

學會與孩子說話

當孩子與父母頂嘴時

沉默會更具震撼力

第五句 你如果考一百分,我們就給你買……

你如果……我們就……

以孩子的表現為條件作為目標與計劃

決定權在家長,而不是孩子

為孩子制定的目標應該是跳一跳能摸得到

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因什麼而可愛

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

別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第六句 膽子也太小了,這有什麼好怕的

恐懼其實是兒童期的正常現象

否定孩子的害怕等於否定孩子的自我

讓孩子產生無力感和挫敗感

當孩子感到害怕的時候

父母倒不如像孩子一樣表現出膽怯

讓孩子知道害怕是多麼正常的感受

慢慢消除孩子心中的無力感

第七句 你又做錯了,怎麼這麼笨!

“哎呀,你怎麼又……”

充滿抱怨或無奈的話很容易脫口而出

允許孩子犯錯

給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失敗後的孩子更需要肯定

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

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籤

告訴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第八句 一看你就沒多大的出息,將來…

擺正期望的天平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做不到

做一位自信的父母

孩子需要賞識,渴望被肯定

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去鍛鍊

驅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陰影

第九句 都是小孩子,你怎麼就不如別人!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教育孩子不應統一模式,要因材施教

告訴孩子,成功不在於角色的大小

讓孩子成為優秀的關鍵在哪?

讓孩子學會跟自己比賽

讓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長

第十句 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精神

喜歡玩是孩子的天性

讓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學習上

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學習

讓孩子適當地玩一玩電子遊戲

不可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力

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不是我嘮叨,是你沒明白!

你還像個男孩兒/女孩兒嗎?

聽見了,別再叫我啦!

……

2

給爸爸媽媽的5句忠告

1.成長比成功重要,輸得起的孩子最成功

現在的父母有個奇怪的現象,什麼都替孩子幹,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念書。

我組織夏令營,一個很小的孩子看著煮雞蛋發呆。

我說:“你不愛吃嗎?”

“愛吃!”

“那你怎麼不吃呢?”

“這雞蛋跟我們家雞蛋長得不一樣!”

“你們家雞蛋長什麼樣?”

“我們家雞蛋是白的、軟的,這雞蛋太硬咬不動!”

後來一問才知道,這孩子從小就沒見過家人煮雞蛋、剝雞蛋的過程,都是擺好了切成四塊放在面前吃。

所以別老預設結果

而要重視成長過程

走好腳下的路

輸得起的孩子才是最成功的孩子

2.經歷比名次重要——過分溺愛造成孩子無能

都說現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經受不起挫折,這是因為家長不給他們接受磨鍊、承受失敗和挫折的機會。

“生了男孩怕學壞,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意想不到的傷害天天都可能發生,過度的保護帶來的是孩子的無能。

可以包容孩子,讓家成為孩子最後的港灣;可以理解他,讓他找到溫暖和安全感,在彷徨和沒有出路時,給他指條路而不是給他一堵牆。

3.付出比給予重要——給孩子愛你的機會

只對孩子付出愛,會讓他們沒有責任感,只會一味索取。

一位下崗女工知道孩子喜歡吃蝦,咬牙從市場買來,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捨不得動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飯,媽媽忍不住想嘗一口,“別動!”13歲的孩子說“那是我的”。

過分溺愛、無限縱容滋長了孩子的自私

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4.對話比對抗重要——別跟孩子“較勁”

5.激勵比指責重要——欣賞孩子,告訴他“你能行”

一味地對孩子表示不滿、求全責備,帶給孩子的是負面信息,讓孩子怯弱、抑鬱,甚至產生厭世情緒。

所以我對父母說,孩子從小生長在“你不行”的環境中,慢慢地會把“你不行”內化為“我不行”,他就真的不行了。

說你行,你就行

說你不行,行也不行

其實對孩子來說,有沒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興趣和自信。

別瞧人家,大膽為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會創造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