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认为职场上很少看到四十岁左右的女性?她们去做什么了

为什么有人认为职场上很少看到四十岁左右的女性?她们去做什么了

在悟空问答看到的这个问题,感觉很扎心。

这个问题我觉得既有现实意义,也有理解的偏差。


现实职场生活中,确实会存在重男轻女的企业,并且还不在少数。

比如我曾经工作过的一家集团公司,有位领导对于自己部门配置的要求就是专业技术好、酒量好、男性,帅一些当然更好,所以这个部门外部招聘人员都是清一色的男性,部门内的女性大多是内部转岗和能接受不晋升的人员。像这样的情况在不少公司应该发生过,或者正在发生中。

因为这个部门的业务是需要经常出差的,一年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出差在外,另外工作性质决定了在岗人员需要时不时的出席一些酒场,酒量还不能太差。而这样的工作性质,男性员工相对会比较安全一些。

试想一下: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性,时不时的需要出差,还要出席一些酒场,喝大酒,你作为该名员工的上级领导,你是不是也会有一丝担心顾虑啊。

为什么有人认为职场上很少看到四十岁左右的女性?她们去做什么了

有一家国内非常知名的航空公司,业内排名在前五。公司经理人晋升的优先顺序(刨除业务因素)是:

  • 长得帅的男性优先
  • 长相一般的男性次之
  • 女性只能在一线岗位或者最多做一线的业务经理

公司曾经发生过一个笑话,集团公司的领导到下属单位的对口部门调研工作,子公司的部门一把手和二把手在公司大堂迎接领导,集团领导下车后直接冲着二把手走了过去,并且边走边说:“你就是王经理吧!”二把手很不好意思的说:“领导,我是部门副经理小李,这位是王经理!”二把手长得又高又帅,而他指向的部门一把手身高只有1.65米的小个子男人,正在旁边无所适从呢?!哈哈哈。

为什么有人认为职场上很少看到四十岁左右的女性?她们去做什么了

为什么职场四十岁以上的女性少?

我们国家应该是妇女解放运动做得最好的国家了。像日本、韩国,甚至欧美的一些国家的女性,基本上都是在结婚之后,或者生了孩子之后回家做全职太太的。他们的工作场所女性会更少一些。

而我们国内随着二胎政策的展开,两个孩子的家庭中孩子的管理和家庭教育就变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无论如何都需要有个专人来做家庭经营了。

虽然老人可以分担一部分责任,可是当家里有两个孩子的时候,就需要有个全职家长了。而这个时候,一般回家守候的大多是母亲了。

另外就是一些一线的工作岗位,比如厂矿井下等不适合女性工作的,女性的身体条件还是很难适应这些工作环境的。

我前几天给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后备人员培训的时候,就发现17位学员,居然都是男士,一位女士都没有。因为这家企业是做施工项目管理的企业,常年的工作岗位在野外,不太适合女性。

再有就是女性生孩子之后,会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工作和生活的重心只能放在孩子身上,这样也会对她们走上管理岗位提出了挑战。

所以,在工作场合,越是高级别的领导,女性的身影越少,除非该女性的丈夫可以抛弃失业,做一个全职奶爸,否则很难工作和家庭兼顾。

职场中80%以上的职场女性会沉淀在基层岗位,一些老国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岁数大的职场女性会多一些。互联网、AI等高新技术行业高龄职场女性不是很多。

我曾经给中石化的一家IT公司讲过课,他们是做项目开发的,工作的投入程度比较大,需要经常的加班加点,一个班50多位项目经理,女性只有3位,并且是不需要照顾家庭的那种!

为什么有人认为职场上很少看到四十岁左右的女性?她们去做什么了

给全职妈妈的几个建议

1.全职在家的时候,要把全职妈妈当做工作,认真关注孩子的成长。如果可以记录整理孩子的成长过程,将来无论跟孩子分享成长的快乐,还是作为写作素材都是不错的素材呢。

2.全职在家不等于完全放弃了工作技能。要有目的地去听一些在线课程,或者抽空看看书。

时刻保持生活+学习的心态,毕竟孩子上学之后,全职妈妈还是需要走上社会的,不要等到那个时候,完全丧失了二次就业的能力。

3.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做个兼职,或者尝试一下自由职业。比如说尝试做一个自由的自媒体人,把生活中日常感知的东西记录下来,整理后发到互联网上,现在很多育儿的内容就很受欢迎。

或者尝试做做职业规划师、律师、电商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有的时候你会发现,自由职业的收入很可能会超过当初在场的收入呢。

为什么有人认为职场上很少看到四十岁左右的女性?她们去做什么了

本文作者邓玉金,资深HRD,实战培训师,人力资源畅销书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