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善待生命邊緣的那縷微光

孤獨是自殺傾向者的共同特性。

實際上,一個人在選擇死亡前,內心是很矛盾,想死的同時渴望獲得幫助。這個社會是複雜的,社會因素、生物學因素、病理學因素等都會影響著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對我們來說只能是嚮往,生活很多時候就是與痛苦作鬥爭,在努力中嘗試失意,又在失意的懸崖邊緣徘徊,殊不知痛苦只是幸福的首付,躍過去了就是明媚的日子,所以請善待生命邊緣的那縷微光。

請善待生命邊緣的那縷微光

人是語言化的動物,語言又是一把雙刃劍,它給人的情感變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既能帶給我們歡笑,也能讓人生瞬間墜入黑暗。人又是一面鏡子,通過社交活動和自我感知的衍化,形成後天的“自我”。合理利用語言,別讓語言暴力攻破生命的第一道防線,堅守這一秒的微笑到明天。

“有的人天生為王,有的人落草為寇”。大部分的我們偏向後者,凝視人生百態,感受世間冷暖,這樣的生命其實是脆弱的,只不過用堅強的外表包裝著,也許一句話,就扼殺了一條生命,珍惜在乎你的人,尊重生命中的過客,別讓衝動毀了我們的理性。

請善待生命邊緣的那縷微光

孕婦與丈夫起爭執欲輕生 杭州民警一句話解危局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吾日三省吾身。”人的一生難能可貴在忙碌中不斷反思,辨認性看待身邊的誘惑,沒有不勞而獲,只有利慾薰心,沒有承受失敗的能力就別輕易嘗禁果,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

科技的發速發展促進了網貸的新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計後果去接觸,“以貸養貸”,最終壓垮自己甚至走向死亡。有的人網貸做生意失敗,有的人網貸賭博越欠越多,不管多失意,只要學會反思自己,避免重蹈覆轍,家人、朋友會陪你度過難關,生命並不單單是自己的,更是那些在乎你的人,放下所謂的自尊,別讓珍惜你的人落淚,人生的路還很漫長,守得雲開見日明,不要輕言放棄。

請善待生命邊緣的那縷微光

25歲理工碩士網貸無力償還,留言自殺

孩子自殺的案例不容小覷,歸其緣由,部分是家庭、學校教育體制出現問題。學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給孩子的心理成長營造一個健康溫暖的環境也是從解決問題的一把鑰匙。

請善待生命邊緣的那縷微光

中國青年報刊發《寒門博士之死》引起公眾關注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刊

人的一生最多的陪伴可能是與家人、老師度過的蹉跎歲月,而這些日子也是最容易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成長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關心、教育、理解都是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在言語和舉止間,從積極的角度引領孩子的成長。對待生命中的過客,更應淡然面對,甚至良好地溝通,不一味地自己面對,勇敢地直面生活中的問題,學會用溝通的方式去解決,拒絕語言暴力,拒絕行為暴力。

據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資料顯示,自殺在中國已成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僅次於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和意外死亡。而在15歲至34歲的人群中,自殺更是成為首位死因。

請善待生命邊緣的那縷微光

藍鯨死亡遊戲

自“藍鯨遊戲”、"MOMO challenge",又出現了QQ“約死群”,“為什麼要一心求死?”“生活不愁,到底還有什麼不滿足?”就是這種不認同和不理解,加深了原本的孤獨、罪惡、恐懼,留下的只有對死亡的接受和無盡的後悔。

QQ“約死群”的頻頻出現越來越引起重視,一位父親挽救了數十條有自殺意向的人命,網友都稱呼他為英雄,只有這位父親心裡明白,自己才是最無力的人。社會在進步和發展,更多的社會問題在出現,只有人人都重視,才能避免歷史的重演。

胡靖(化名)在家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加入QQ“約死群”。沒過多長時間,這個21歲的年輕人就自殺而亡。為了弄清兒子為什麼走到了這一步,這個46歲的父親帶著沉痛和不解,一點點摸索著。他潛入“約死群”裡,一個個地添加想輕生的人,問他們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念頭。

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綜合監督局謝楊2017年發表的《青少年自殺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顯示,自殺已經成為我國15~34歲青壯年人群死亡的首位死因。

胡建明潛入之後發現,“約死群”裡的年輕人,平時的話題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突然出現的相約自殺的發言,總是能引起大家傾訴自己悲慘的生活,埋怨社會和父母。群裡的相互傾訴在某種意義上加大了死亡的概率。在群裡,胡建明看到了人性的脆弱,社會的不公、家人的不解、異樣的眼光、自身的壓力...這一切是走向死亡的導火線,他明白“杯水車薪”的道理,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自己能挽救的生命屈指可數,只有呼籲更多的個體、家庭、平臺乃至全社會的重視和參與,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