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善待生命边缘的那缕微光

孤独是自杀倾向者的共同特性。

实际上,一个人在选择死亡前,内心是很矛盾,想死的同时渴望获得帮助。这个社会是复杂的,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病理学因素等都会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我们来说只能是向往,生活很多时候就是与痛苦作斗争,在努力中尝试失意,又在失意的悬崖边缘徘徊,殊不知痛苦只是幸福的首付,跃过去了就是明媚的日子,所以请善待生命边缘的那缕微光。

请善待生命边缘的那缕微光

人是语言化的动物,语言又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的情感变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既能带给我们欢笑,也能让人生瞬间坠入黑暗。人又是一面镜子,通过社交活动和自我感知的衍化,形成后天的“自我”。合理利用语言,别让语言暴力攻破生命的第一道防线,坚守这一秒的微笑到明天。

“有的人天生为王,有的人落草为寇”。大部分的我们偏向后者,凝视人生百态,感受世间冷暖,这样的生命其实是脆弱的,只不过用坚强的外表包装着,也许一句话,就扼杀了一条生命,珍惜在乎你的人,尊重生命中的过客,别让冲动毁了我们的理性。

请善待生命边缘的那缕微光

孕妇与丈夫起争执欲轻生 杭州民警一句话解危局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吾日三省吾身。”人的一生难能可贵在忙碌中不断反思,辨认性看待身边的诱惑,没有不劳而获,只有利欲熏心,没有承受失败的能力就别轻易尝禁果,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科技的发速发展促进了网贷的新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计后果去接触,“以贷养贷”,最终压垮自己甚至走向死亡。有的人网贷做生意失败,有的人网贷赌博越欠越多,不管多失意,只要学会反思自己,避免重蹈覆辙,家人、朋友会陪你度过难关,生命并不单单是自己的,更是那些在乎你的人,放下所谓的自尊,别让珍惜你的人落泪,人生的路还很漫长,守得云开见日明,不要轻言放弃。

请善待生命边缘的那缕微光

25岁理工硕士网贷无力偿还,留言自杀

孩子自杀的案例不容小觑,归其缘由,部分是家庭、学校教育体制出现问题。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给孩子的心理成长营造一个健康温暖的环境也是从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请善待生命边缘的那缕微光

中国青年报刊发《寒门博士之死》引起公众关注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刊

人的一生最多的陪伴可能是与家人、老师度过的蹉跎岁月,而这些日子也是最容易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关心、教育、理解都是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在言语和举止间,从积极的角度引领孩子的成长。对待生命中的过客,更应淡然面对,甚至良好地沟通,不一味地自己面对,勇敢地直面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用沟通的方式去解决,拒绝语言暴力,拒绝行为暴力。

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在中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而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位死因。

请善待生命边缘的那缕微光

蓝鲸死亡游戏

自“蓝鲸游戏”、"MOMO challenge",又出现了QQ“约死群”,“为什么要一心求死?”“生活不愁,到底还有什么不满足?”就是这种不认同和不理解,加深了原本的孤独、罪恶、恐惧,留下的只有对死亡的接受和无尽的后悔。

QQ“约死群”的频频出现越来越引起重视,一位父亲挽救了数十条有自杀意向的人命,网友都称呼他为英雄,只有这位父亲心里明白,自己才是最无力的人。社会在进步和发展,更多的社会问题在出现,只有人人都重视,才能避免历史的重演。

胡靖(化名)在家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加入QQ“约死群”。没过多长时间,这个21岁的年轻人就自杀而亡。为了弄清儿子为什么走到了这一步,这个46岁的父亲带着沉痛和不解,一点点摸索着。他潜入“约死群”里,一个个地添加想轻生的人,问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念头。

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监督局谢杨2017年发表的《青少年自杀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自杀已经成为我国15~34岁青壮年人群死亡的首位死因。

胡建明潜入之后发现,“约死群”里的年轻人,平时的话题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突然出现的相约自杀的发言,总是能引起大家倾诉自己悲惨的生活,埋怨社会和父母。群里的相互倾诉在某种意义上加大了死亡的概率。在群里,胡建明看到了人性的脆弱,社会的不公、家人的不解、异样的眼光、自身的压力...这一切是走向死亡的导火线,他明白“杯水车薪”的道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自己能挽救的生命屈指可数,只有呼吁更多的个体、家庭、平台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