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的笑,李蘭娟的傘:這些老愛情,你根本不懂

從院士的老愛情談起。

1.

“一想起你,我這張醜臉就泛起微笑。”

這是王小波著名的情話。

這話好得很。因為它道出了:

好的愛情,會讓人擁有孩童般的天真,僅僅想起心愛的人,上揚的嘴角已暴露靈魂的溫馨。

這兩天,國士無雙的鐘南山院士,當著一大波兒外國人的面兒撒狗糧的事兒,讓人看得驚喜又歡樂。

4月15日,鍾南山在廣州出席一場疫情防控專訪活動。互動交流環節,一個非洲留學生問鍾爺爺:

“如果去非洲,會給當地政府什麼建議?”

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抗疫三個多月來,一直不苟言笑的鐘南山,回答這個問題時,前所未有地滿面笑容,流露出少年般的羞澀和純淨。

因為,這不可多得的溫馨一刻裡,老院士提到了一個人——他的妻子。

來,來,來,大家戳開這個視頻,看看我們的鐘院士現場撒狗糧的罕見畫面,是不是讓人羨慕中又特別感動,親切中又倍感美好。

其實早在幾天前,接受另一個採訪時,鍾南山提到自己這些年,之所以能一心撲到科研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人為他解決了一切後顧之憂。

他說的家人,很大意義上,就是指他的妻子李少芬。

鍾南山的笑,李蘭娟的傘:這些老愛情,你根本不懂

鍾院士的女神李少芬

3個月前,新冠病毒在中國大爆發,17年前就和冠狀病毒搏鬥過的鐘南山,再次被委以重任,奔赴一線,救國救民。

當時,他在高鐵上閉目養神的照片,傳遍全網。他哽咽著說出“武漢本來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後,也激勵國人。

但有個人,看到這些照片和視頻後,說的第一句話是:“能不能讓他多睡一會兒?”

這個人,還是鍾南山的妻子李少芬。

全國人民都把老院士當作英雄和救星,唯有老妻懷著深切的擔憂和心疼。

這就是愛。

2.

鍾南山和李少芬的愛情,是典型的老愛情。

這種老愛情裡,又藏著年輕一代匱乏的柔韌和長情。

鍾南山和李少芬兩家,都屬於名門大家,可謂門當戶對。

在關於鍾南山的多部傳記視頻中,都曾這樣介紹這對璧人的緣分:

兩家父輩早已相識,但兩個人走到一起,卻源自“閨蜜的牽線”。

1955年,出身醫學世家的鐘南山,考上了北京醫學院(現北大醫學部),經常去探望一位姨婆,而李少芬也常去看望自己的姑婆,而他的姨婆與她的姑婆是閨蜜,就這樣,兩個人相識相愛。

鍾南山的笑,李蘭娟的傘:這些老愛情,你根本不懂

讀書時的鐘南山

鍾南山的笑,李蘭娟的傘:這些老愛情,你根本不懂

賽場上的李少芬(右)

當然,閨蜜紅娘,只負責牽線搭橋。靈魂紅娘,才決定白首偕老。

真正促成這段姻緣的,是兩個人志趣相投的愛好。

早在1950年,李少芬已是廣州隊女籃隊員。鍾南山到北京讀書時,李少芬到國家女籃訓練。

鍾南山,是運動達人,年輕時在體育競技上的成就,和今天在醫學上的建樹,可以媲美。

1959年的中國首屆全員會上,醫學生鍾南山“像一匹所向披靡的駿馬,在400米欄比賽中,以54.4秒的成績打破了全國紀錄”。

鍾南山的笑,李蘭娟的傘:這些老愛情,你根本不懂

青年鍾南山

看,老愛情最大的魅力,不僅僅是足夠老,而是從舊時光裡走來的老人,曾用年輕的生命,書寫過火熱的傳奇。

歷經時光打磨後,依然各自美麗。

3.

父輩遠遠比我們想象的更懂愛。

以為他們不懂愛,其實是我們太年輕。

鍾南山和李少芬相愛後,因為李少芬要南征北戰,比賽訓練,倆人歷經8年抗戰的聚少離多,最終才步入婚姻殿堂:

異地戀的關鍵,從來不是異地,而是相戀的人。

他們認定了彼此,所以願意等。

他們又各有事業,所以不把愛情看得過重。

他們在遙遙相望中,各自站成一棵樹,拼搏的年代暫時分離,結伴的歲月又彼此相依。

鍾南山的笑,李蘭娟的傘:這些老愛情,你根本不懂

鍾南山和李少芬

結婚後,李少芬到廣東女籃當教練,到廣東省體育運動技術學院當副院長,到中國籃球協會任副主席,至今仍為籃球事業發揮餘熱。

而鍾南山院士歷經下鄉鍛鍊、出國進修、教學科研,並在兩次和冠狀病毒的較量中,嶄露頭角,一舉成名,成為英雄。

從相戀到結婚,他們走過了一甲子,養育一雙兒女。

兒子鍾帷德,繼承父業,頗有建樹,是廣州第一人民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百千萬人才,著名的泌尿科專家。

女兒鍾帷月,傳承母業,擅長游泳,在蝶泳方面打破過世界記錄,是一名優秀且低調的游泳運動員。

鍾南山接受採訪時,多次提到父親母親,尤其是父親鍾世藩對他的影響,關於做人,關於行醫,關於家風。

今天,他的孩子們提起他和妻子時,也像他講述父輩那樣,平和中透著深情,傳承中滿是敬重。

鍾南山的笑,李蘭娟的傘:這些老愛情,你根本不懂

家風是最好的財富

什麼是最好的父母愛情?

相愛的父母,活得厚重淳樸,被愛的孩子,沿著父輩的足跡,走向更遠的路。

4.

這場疫情中,那些挺身而出的科學家,還有他們的故事,不僅讓娛樂過度的年輕一代,看見知識和專業的力量,而且重塑愛情和信念的認知。

3月31日,1010名浙江援鄂醫護,在武漢堅守兩個月後,圓滿完成任務。73歲的李蘭娟院士是其中一位。

飛機落地後,杭州下起了小雨,李蘭娟院士下了飛機,發現人群中撐著傘等她的丈夫——鄭樹森院士。

“這次是分別時間比較長的一次。我每天都和她通電話,詢問救治的情況,尤其是重症患者的救治。”

見面後,分別兩個月的老夫老妻重逢,沒有擁抱,沒有熱淚。

有的只是頭髮微禿的老院士丈夫,在乍暖還寒的風雨裡,為一臉疲倦的老院士妻子,高高地撐起一把傘。

鍾南山的笑,李蘭娟的傘:這些老愛情,你根本不懂

院士給院士撐傘

兩個月前的大年三十晚上,李蘭娟即將出徵武漢,鄭樹森院士親自下廚做菜,給妻子送行。

這一幕,被李蘭娟院士拍下來,發到朋友圈裡“撒狗糧”:

“今天我輕鬆了,可以不用燒年夜飯,由鄭院士替代,手術刀改廚刀。”

鍾南山的笑,李蘭娟的傘:這些老愛情,你根本不懂

院士夫妻,也如尋常人家,拋開身份和名望,生活的實相依然是柴米油鹽和煙火升騰。

或者說,沾染了煙火氣的院士夫妻,反而讓普通人在照見自我的親切中,覺得真實。

1970年,出身貧寒,在鄉下當了數年“赤腳醫生”的李蘭娟,考上浙江醫科大學。而鄭樹森,恰是她的同學。

相近的出身,相同的專業,相似的興趣,共同的追求,讓兩個人大學一畢業,就結了婚。

鍾南山的笑,李蘭娟的傘:這些老愛情,你根本不懂

李蘭娟院士的芳華

倆人在同一家醫院,但繁重的醫護,剝奪了很多閒適浪漫的時光。

李蘭娟院士說,兩個人每天都是馬不停蹄,唯有早餐能碰到一起。夫妻倆聚到一起說的話,也都是“我有個危重病人,今天要做器官移植”“我有個學術報告,下午要飛北京”這一類。

在年輕人看來,這樣的老愛情,貌似有點呆板無味。

而在老院士看來,恰是這樣的各自成長,才讓他們勢均力敵,又相互理解。

5.

什麼是懂得?

真正的懂得,從來不來自於表面的“我理解你”。

而是,你打過的仗,我也打過;你爬過的山,我也爬過;你作過的難,我也作過;你得到的獎,我拎過它的重量……

所以你的疼痛和喜悅,我都懂得。

李蘭娟是中國人工肝技術的開拓者,發表過400多篇論文,編輯出版著作36部,當過衛生廳廳長,也任過博士生導師。

而鄭樹森是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國第二次肝移植浪潮的推動者和器官移植界的領軍人物,比妻子還要早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們都是醫學狂人,都是事業為王,反而特別容易理解愛人的執著和上進,在給予對方足夠支撐的同時,自己也用力向上攀登。

鍾南山的笑,李蘭娟的傘:這些老愛情,你根本不懂

他們的愛情

“我們從來沒有時間吵架。”李蘭娟院士談到他們的婚姻時,說到這樣一個細節:

結婚之前,她特別喜歡看電影。結婚40多年,她再也沒有去過電影院。但鄭院士喜歡婺劇,所以後來,她也愛上了婺劇。

苛責的年輕人,可能要說,這是妻子為了丈夫犧牲自己的愛好。其實,歷經滄桑的老愛情,從來不覺得這是委屈:

長久以來,相濡以沫的影響,讓寬容的彼此,越來越像。

6.

作為一個情感專欄作者,今天,書寫老院士的老愛情,是想和更多普通年輕人一起,去重申這樣的認知:

①門當戶對,不是封建,而是常識。

年輕的時候,很多人都容易被異類吸引。但生活的耳光,會讓我們在面紅耳赤的疼痛中明白:

不同之處,是乍見之歡的光電。而相同之處,才是細水長流的河床。

所以,當有人和你提門當戶對時,先不要急於否定,你終將會在摔跤站起後懂得:

老話是有道理的。因為它來自數代人反覆的實踐。

②各自成長,不是天命,而是使命。

好的老愛情裡,都有時光打磨後,生命成長的紋理。

而現實中,很多婚姻,走到中途,再也走不下去了,不是因為狗血劇,而是源自一個人從骨子裡,對另一個人的嫌棄。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結了婚,都應該去努力成長,有火苗攢動的夢想,有晝夜燃燒的希望,有站起來堅持做點什麼的力量。

哪怕,這樣的成長,是緩慢的,是渺小的,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你走在路上,你就在活著。

而你這種活著的姿態,不僅能帶動伴侶改變,而且能讓孩子看見熱望。

所以,當愛人要求你改變自己時,不要牴觸,去反觀自己:

所有向善向好的改變,最大的受益人,永遠都是你自己。

③好的愛情,都不把情愛,看得太重。

一生為愛情輾轉騰挪的人,註定一生被情愛所困,因為他的生命裡,已被男歡女愛佔滿,再也放不下其他東西。

不管是新聞報道里院士的愛情,還是日常生活中尋常的婚姻,那些過得好,走得穩,愛得深的人,都不是感性的愛情主義者,而是理性的實踐行動派。

因為,他們的人生夠豐盈,生活夠堅實,他們的愛情才有所附麗。

所以,滿腦子情啊愛啊的年輕人,其實距離愛情最遠,因為他們弄丟了生活。

真正的愛情,就紮根在生活深處。

你修好了自己的心,走上了寬闊的路,所以遇見了明月般的人。

④婚姻的紐帶,不是孩子,而是慈悲。

婚戀中,年輕人最容易犯的錯,是迷失在自我的執念裡,而看不見對方。

於是,就有了控制、依賴、索取、指責等一系列權力鬥爭,在恨不得殺死對方的仇恨裡,耽誤了自己,卻又打著孩子的名義,不願放手。

那些歷經滄桑的老愛情,會用平和寬厚告訴我們:

夫妻之間,是需要感恩的。

你對伴侶,感念越深,理解越多,接納越足,善待越久,給予越夠,你的福報才越厚。

因為,善待伴侶,就是善待自己的一部分,善待家庭的半邊天,善待孩子的未來路。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歷經歲月的老愛情,和終將擁有老愛情的新愛情。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有一種隔屏深愛

作者簡介:劉娜,80後老女孩,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能寫親情愛情故事,會寫親子教育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