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討論新冠肺炎病亡數據,需要的是科學態度

最近,國外有種論調,指責中國政府隱瞞了新冠肺炎患者的病亡數字,說中國實際上死亡人數很多,死亡率很高。至於論據嘛,沒有啥過硬的,全是牽強附會的臆測,或者傲慢導致的偏見——比如說,在一些醫療技術先進的西方國家,病亡率都超過了10%,中國卻相對低得多,這怎麼可能?

這樣的指責,很不講道理。指責別人需要拿出證據,這在中國是常識,在西方也是常識。人們不能背離常識來要求他人提供一個自己需要的答案。更何況,這種被需要的答案還靠違背真相和歷史才能得出。

中國新冠肺炎的死亡病例數據每天都在公佈,並以尊重科學的態度來對待這件事情。全球疫情還沒有消退,全世界對這個新型病毒的認識還在不斷深化,相應的知識系統還在快速更新。中國政府一方面及時公開相關的數字,一方面也在不斷地調整這個數字的準確度。

4月17日,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和確診病例死亡數做了訂正——截至4月16日24時,確診病例核增325例,確診病例的死亡病例核增1290例。這就是一個科學求實的態度,一個公開透明的取向。

病亡人數和病亡率,的確可以從中看到許多其它的問題,比如制度設計是不是合理、社會動員是不是有力、醫療資源是不是充分等等。

但是,人們一定要意識到,數據首先是一個科學問題和技術問題,需要做十分紮實的工作。


武漢這次對數據進行訂正,專門成立了涉疫大數據與流行病學調查組。


線上,充分利用市疫情防控大數據信息系統、市殯葬信息系統、市醫政醫管新冠肺炎信息系統和市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系統,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死亡病例進行線上比對、去重、補全;


線下,按照全覆蓋、無遺漏要求,對所有涉疫地點數據進行全採集,包括髮熱門診、醫院、方艙、隔離點、涉疫社區,以及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門管轄的監所、養老機構等特殊場所,對所有病例個人信息全採集,通過醫療機構、街道社區、基層派出所、患者所在單位及家屬,逐人排查核對,確保每一個病例準確無誤,每一個數據客觀真實。

武漢市在訂正確診病例死亡數時也說明了數據差異的原因:一是疫情早期病人激增,導致醫療資源擠兌,收治能力嚴重不足,有些患者沒有入院治療,在家中病亡;二是在救治高峰期,醫院超負荷運轉,醫務人員忙於救治,客觀上存在遲報、漏報和誤報現象;三是由於收治患者的定點醫療機構快速增加,既有部屬、省屬、市屬和區屬醫院,也有企業、民營醫院和方艙醫院等,少數醫療機構未能及時與大疫情網對接、報送信息;四是有些死亡病例信息登記不全,存在重報、誤報情況。

這樣的情況不是中國獨有的,世界各國都要面對這個問題。在疫情沒有塵埃落定之前,感染人數、死亡人數,都會相對模糊、相對滯後。發生在社區之中、醫院之外的輕度病例的遺漏,也會在所難免。美國在一開始認定是得了流感、死於流感的人中,有多少是因為新冠肺炎而死呢?連美國國內也有這樣的質疑。這同樣需要科學來提供答案。

所以,關鍵還是要本著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正視問題,根據事實不斷修正,那最終總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結果。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疫情還在發展,相關數據就可能還會發生變化。

因此,現在過分糾纏這些將來會很明瞭的技術細節,實在沒必要,也浪費了寶貴的注意力資源,不如把精力集中在團結攜手抗擊疫情上。

俠客島:討論新冠肺炎病亡數據,需要的是科學態度

1月24日,醫護人員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隔離病房內忙碌

文/田獲三狐

編輯/宇文雷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