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九五六年河南省豫剧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黑头名演员韦玉庆

记一九五六年河南省豫剧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黑头名演员韦玉庆

网络视频截图

高天保

2020年10月16日

韦玉庆,外号响八里,是巩县豫剧团主演黑头的演员,一九五六年河南省豫剧大赛一等奖得主,与著名黑头演员李斯忠齐名。他一生包揽了墨头角色,最著名是包公戏,如老包铡陈世美,老包铡赵王,老包铡西宫,老包铡四国舅,老包铡郭怀,老包铡包勉等约有十多个有名黑头戏。

韦玉庆家住河南省新密市白寨镇韦沟村。自小家庭贫穷,父母都是种地人,姊妹五六个,男孩他是老大,小时候也读过二年书,由于家庭拿不出学费,就回家帮助父母干活,他爷爷放羊,他跟着拾羊屎蛋,有时羊跑了,让他去找,他就打个口哨,能听几里远,羊无论躲到哪条深沟里,一听到他的口哨音,就会回头入群。

密县古时候是戏窝。密县煤窑多,煤窑敬老君,传说老君好看戏,所以大多窑上都养戏班,二三十年代,密县戏班有十几个,太乙老班,太乙新班,小窩班,大窝班,龙虎班,光白寨镇就有三四个。韦沟村是密县,郑州,新郑三县交界处,是个热闹的集镇,经常有戏班演戏,凡是红白喜事,大户人家都请戏班演唱祝贺。


记一九五六年河南省豫剧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黑头名演员韦玉庆

网络截图

韦玉庆小时候爱看戏,农村看戏不要钱,凡是三里五里演戏他都去看,每次看戏他都挤到台子角上,看得仔细,他看得很认真,记性也好,有的好唱段,他看过两三遍,就能记住戏词,有时还到后台看演员画装。回家放羊时,羊吃着草,他就学着唱几句,有时还将小草编成胡子挂到嘴上,学着演员的动作,一边唱一边演,他爷爷说,俺这孙子还真是个唱戏的料。

有时玉庆也常到演员开饭时去看热闹,见演员吃得不赖,大都是白蒸馍,鸡蛋捞面条,有时还吃大肉片。玉庆姊妹多,家里不富裕,半年难吃一回肉,他想学习。十岁那年他对母亲说:我想学唱戏。母亲对他说,唱戏好是好,但是人家会看不起咱,常言说,唱戏,修脚,剃头属下九流。玉庆说,我不管下九流,上九流,我见唱戏吃得不赖,还能挣俩钱,我去唱戏,咱家会少个吃闲饭的人。他娘说,你还小,吃不行那种苦,玉庆说,不怕。我见戏班也有小孩,他娘说,我和你爹说说再说吧。

韦沟有个小满会,村上请了白寨街张西岭领的戏班到韦沟唱戏。戏台就在玉庆的家门口。吃罢中午饭,领班的张西岭想休息,见个妇女领个小孩来见他,张掌班说:大嫂子,你有啥事吗?玉庆娘说,我的小孩想跟你学唱戏,你看中不中?张西岭看看眼前的小男孩,人也怪聪明,细高挑,大眼睛,已有几分喜欢,就说你亮亮腔,喊几声,玉庆就唱了昨天晚上看夜戏时学的几句唱词,陈附马你休要性情急,听包公我与你旧事重提,大比年……,张西岭听后,觉得腔口不错,嗓音怪亮,还真是个唱黑头的苗子哩。有心收下,就对玉庆娘说,小孩的嗓音还可以,不过唱戏可是老吃苦,三天两头挪地点,打地铺是家常便饭,天气再热再冷,只要有人请就得去唱,你看他能吃行这苦吗?

玉庆娘还没开口,玉庆就抢着说,我不怕,只要您能受得了,我就受得了。张掌班又看看玉庆娘说,不过初学只管饭,没工钱,三年出师后,再看唱的好坏给工钱,玉庆娘说,行呀,只要您愿意收就行。张西岭说,就这样吧,我收下了。玉庆听了高兴得不得了,就跪下给张掌班磕了三个头,算是拜了师。按习惯,省了一份大蒸馍和二斤肉的拜师礼。

玉庆次日换了一身新衣服跟着戏班走了。

白寨戏班的大名叫龙虎班,掌班张西岭老家就住在白寨街后街,家是四合院,西院还有个空院子,有几间闲房子,他领的戏班不出外演出时,演员就住在他家练戏,自从收了韦玉庆小徒弟后,又收了十几个小孩,办起小窝班来,这些小孩都是当地穷家孩子,其中有陈保同,陈八斤,陈石成,陈和妞,陈连堂,陈要棋,陈春来,赵永昌等,平时练功时为了练就软腰段,小孩子睡地铺,下边铺麦稭,麦稭上洒上水,上边铺上蓆,小孩子躺在上边,经常隰的腰部起疹子,但是时间长了,腰部确实像棉花样柔软,跳跃起来像猴子一样利索,每天练倒立至少不下三个小时,玉庆是这群孩子的班长,每天三更就起来到北边沟咀上练腔,真练到天亮,吃过饭稍做休息,就练功。

剧团主要演员没演出时,除了排戏就个回各家住,有时也在一块排排戏,演的大都是传统戏,铡美案,打祭桩,天河记,收杜府,三上桥,寿阳山,范梨花征西,夺荆州,挑龙胞,狸猫换太子,打鸾架,司马茂告状,对绣鞋,曹桩杀妻,窦娥冤,董永接子,吕布戏刁婵,困南唐,火烧胡路峪,杨八姐游春,黄鹤楼,黑大寿过阴等等,

掌班张西岭是少有的大腔大口,黑红花脸都能唱,最善唱是黑头戏,一腔能听六里,是个铜腔,年事已髙,想收个徒弟,传承戏风,他在戏班中找了好几年没找到合适人选,自从收了韦玉庆小徒弟后,他看玉庆是个好苗子,就把玉庆当作接班人培养,从戏路唱腔做工驾势都严格训练,玉庆也聪明,又肯下硬功,老师教的一招一势,唱念做打,一絲不苟继承下来,成了豫西调的真传。

玉庆主攻黑头,兼学小生,须生,旦角。平时也就是拉拉笼套打打旗,学了三年之后,有点戏功了,张西岭老师想让他亮亮相,有次在白寨街唱火神庙会,头天夜戏唱打鸾架,玉庆扮了包承角色,唱到十保官时,一亮腔,台下静地针掉地上都会听见,当时刮着西北微风,在东边八里远的王口集都能听到玉庆唱腔,玉庆唱罢,台下响起暴竹般的掌声,当时人送外号响八里。

密县煤窑多,白寨周围更多,白寨东北沟,名叫老貔窝,村西头有三个窑口,村东头有两个窑口,出的是硬炭。正月十六唱三天大戏,就是请的白寨龙虎班,放了三夜烟火,看戏的人还管饭,每人再发俩小钱,窑老板叫董天作。平时张西岭的戏班开销就是他支持的。白寨西边陆贾河也有煤窑,西南边有火石岗煤窑,有花沟煤窑,东南边有春马河煤窑,东边有张沟煤窑,豆家洼煤窑,过去小煤窑,最怕发大水,放水火炮,为了不出事故,都敬老君,传说老君好看戏,大都养戏班,有的大矿就在矿上办戏班,多数小窑就是支持周边戏班。

白寨街除了张西岭办的龙虎班外,还有周海水在华沟办的太乙新班,常香玉后来入戏班时,也在太乙新班唱过好几年

。韦玉庆在龙虎班演出五六年后,就成了龙虎班的台柱子。周海水老师慧眼识英才,用三个主角换来韦玉庆,韦玉庆在太极新班一干就是十多年,红遍了周围荣阳,登封,禹县,新郑,中牟,郑州,密县,还远到过平顶山,伊川,嵩县,洛阳,三门峡等地,玉庆也常串班演戏,零打碎敲。解放后,一九五三年春在巩县演戏时,被巩县豫剧团聘为正式演员。

巩县豫剧团是县级剧团,解放后到农村演出每三天五场戏,戏价也就二百元左右,在县城剧院演出每张门票也就一角钱,自韦玉庆去后,韦玉庆很快担起主角,凡有韦玉庆演出的戏场场座无虚席,票价由每张一角升到一角五分,前三排升到每张票两角钱。出外演出戏价也升了,由原来的每三天五场戏的二百元升到三百元,最高达五百元。仍然请者不断。韦玉庆最大特点是唱腔洪亮,演技娴熟,情真意切,演啥像啥。最拿手的是包家戏,同时小生演的也不错。


记一九五六年河南省豫剧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黑头名演员韦玉庆

网络截图

一九五六年,河南省政府决定全省来个戏曲大汇演,全省八个专区,一百另三个县,二百多个剧团都在准备参加汇演。正式参赛有十七个代表团,二十三个剧种,九十多个剧目,一千多名演员,全国戏曲主席田汉主持,评委都是戏曲界老专家,一百五十多名,在郑州各剧院会演一个多月,经过认真评选,共评出二百八十六位获奖者,其中一等奖六十名,二等奖九十五个,三等奖一百三十一名。豫剧获一等奖三十三名,唱黑头的获奖四名。各个大专区又组织了专区特殊演出节目,安阳地区演出剧目是铡美案,主演崔兰田,渠永杰,商丘专区参演的剧目是司马冒告状,主演李斯忠等,许昌地区参演的剧目是下陈州,主演王在岭。开封专区参演的剧目是黑大寿过阴,主演韦玉庆,阎德功等,

巩县豫剧团代表开封专区参赛的剧目黑大寿过阴,又名铡朱温,此剧是巩县的传统节目,剧情是明朝民间传说。刘春生携妻王玉环在三月到齐天庙烧香,当地霸主朱温见玉环貌美,想要霸占,玉环不从,朱温将刘春生夫妻打死,扔到荒郊,坚持正义的油流鬼协助:刘春生夫妻阴魂到三曹官处告状,三曹官朱角生前是朱温亲弟,改换生死谱,使刘春生夫妻冤案石沉海底,宰相黑大寿在荒郊路过时,油流鬼协刘春生夫妇阴魂拦轿喊冤,黑大寿接了案情,到阴曹地府查了阴阳谱,查明朱温罪恶,及朱角袒护罪,将朱温和朱角正法,平了民怨。

一九五六年八月巩县豫剧团接到开封地区通知,要贵县代表开封地区参加省汇演,该团编剧李阴成,艾方平对于参赛剧目铡朱温,进行认真改编,对于主角黑大寿加了大段戏。韦玉庆在参赛时,表演的特别到位,被评委个个伸拇指,台下观众响声震天。得了一等奖,闫德功获三等奖。同时在此汇演中,黑头演员得一等奖的有四位。他们分别是安阳剧团的渠永杰,商丘专区宁陵县剧团的李斯忠,许昌专区剧团的王在岭,开封专区巩县豫剧团的韦玉庆。有位戏曲专家对这四位黑头一等奖的评价分别是:王在岭,吐字真,行腔刚劲,喷口爆发力强,但戏韵戏味有些枯燥。


记一九五六年河南省豫剧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黑头名演员韦玉庆

网络截图

李斯忠,嗓子好,唱腔比较洪亮,有金嗓铜喉之称,但在甩腔时,是提气和虎音并发,甩腔比较顶劲,有意韵不足之感。渠永杰,行腔介与李,王之间,多用脑后音和腹音,沒有太多的虎音。韦玉庆,比较传统的豫西调唱腔。大腔大韵,很有靠山簧的腔韵,腹力气息足,嗓音圆润宽厚,行腔中字腔处理的很有火候,四平八稳的唱腔风格中,不失粗狂,细腻,偶尔的甩腔夹带铜音,这种唱法是需要很好的节奏处理水平,要在这种演唱风格中唱出韵味,人物必须把气息,嗓音处理的松弛有度,稍差一点就会韵味很白。在他快二八的板式演唱中,唱腔处理的干净利索,很大气,特别是在铡朱温里气愤贪官污吏时的几句,他用了花脸的脑后炸音,很贴近人物心情。

韦玉庆的爱人是普通农民,不会演戏,他有两个女儿,都很聪明,也有好的唱腔和身段,大女儿十来岁就跟其父学戏,十五六岁就拿主角,唱打鸾架,韦玉庆唱包承,他女儿唱西宫娘娘。演铡美案,韦玉庆唱包承,他女儿唱皇姑。演跪樊铺,韦玉庆唱包承,他女儿唱包扁母亲。二人配合天衣无缝,非常默契。

韦玉庆在一九六二年参加省举办的戏曲老演员座谈会之后,由于身体欠佳,离开巩县剧团,回到老家韦沟村,在村里苹果园里干话,文化革命期间,被蜜县袁庄乡聘请去教戏。有次韦玉庆出差坐在火车上,听到邻座的顾客说,这几年咋听不到韦玉庆演戏啦,那人可真是个好唱家。另一个人说,是不是韦玉庆沒有啦。玉庆当时也没发作,出差办完事,回到家跟生产队请了三天假,就到郑州市豫剧院连唱三天戏,受到好评,都说韦玉庆真的了不起。韦玉庆活到七十六岁乘鹤上了西天。

后来我去他家采访,他有个亲侄子对我说,他大伯脾气别,大口大腔,吆喝一声会把小孩吓哭。韦玉庆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嫁到梅山,二女儿嫁到三李,各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为了保护和挖掘豫剧名角,我就整理了新中国成立后,一九五六年,河南省首届戏曲会演净角一等奖获得者韦玉庆的事迹。由于他沒留下录音,所以他的事迹也真的不好整理,我只找出这些零碎片段。


记一九五六年河南省豫剧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黑头名演员韦玉庆

网络截图

本文图来自网络视频截图,致谢!

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感谢浏览,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