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遊憶 · 與沈伯俊先生同遊錦裡

2007年4月23日,從武侯祠出來,沈伯俊先生帶我去了旁邊的成都名勝——“錦裡”。


故遊憶 · 與沈伯俊先生同遊錦裡

故遊憶 · 與沈伯俊先生同遊錦裡

故遊憶 · 與沈伯俊先生同遊錦裡


錦裡即錦官城。錦裡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州奪郡文學為州學﹐郡更於夷裡橋南岸道東邊起起文學﹐有女牆﹐其道西城﹐故錦宮也。錦工織錦﹐濯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故命曰錦裡也。"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後即以錦裡為成都之代稱。今天的錦裡依託成都武侯祠,以秦漢、三國精神為靈魂,明、清風貌作外表,川西民風、民俗作內容,擴大了三國文化的外延。在這條全長350米的街上,濃縮了成都生活的精華:有茶樓、客棧、酒樓、酒吧、戲臺、風味小吃、工藝品、土特產,充分展現了四川民風民俗的獨特魅力。


在武侯祠就是在濛濛細雨中觀賞的,來到旁邊的錦裡,依然細雨如故。雨中漫步於古老的商街,體會古人商賈叫賣之聲,也別有一番情趣。

錦裡也是一箇舊瓶裝新酒的人造景觀。

錦裡卻是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那些商店賣的是筷子、茶葉、燈籠、蠶絲被和土特產,是實實在在的平常生活。餐廳裡的美食是張飛牛肉、三大炮、肥腸粉,一箸一杯都是衝著味道去的,不花俏,沒有噱頭,講究的是實惠。還有手藝人的玩藝兒,捏個泥人,轉個糖畫兒,買張剪紙,都是包含童趣的東西,懷舊也是懷念童年淳樸的快樂。一條街色彩繽紛的花燈和幌子,是大俗,圖的是個熱鬧。甚至那些酒吧,也是嗑瓜子和打牌的好地方,喝的是外國酒,說的還是成都話。

值得提一筆的是,到錦裡盡頭,一座石牌坊出現在我們視線中。沈伯俊先生介紹,這是前兩年錦裡建成時主辦方添加的,還特地請作為三國專家的沈先生為牌坊撰寫了對聯。
不少人說錦裡也是“假古董”,我個人以為不能千篇一律。如果凡是後人仿製古人建築街道都是假古董,那麼全國很多古蹟都難逃此責。在真古董湮滅的情況下,用一個哪怕是假古董的東西來告訴後人我們的祖先曾經有過一些什麼值得驕傲和紀念的東西,不也是有益而無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