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低於預期機構 富達國際等機構投資者們卻看到了這些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低於預期機構 富達國際等機構投資者們卻看到了這些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一真 一季度經濟增速低於市場預期,中國經濟最糟糕的時刻已經過去?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史無前例。拆解一季度的經濟數據發現,進出口表現更有韌性,主要受到疫情向全球擴散集中在3月份以後,影響尚未顯現;國內消費和固定資產投資數據表現疲軟,同時3月數據顯示生產和投資復甦領先於消費。

市場普遍擔憂,進出口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在二季度顯現。3月中下旬開始,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在全球擴散。全球需求驟降對於世界工廠中國而言衝擊不言而喻,近期美日討論供應鏈回遷的聲音諸見報端。市場擔憂,疫情可能會給中國經濟帶來第二輪衝擊波。

對此,富達國際亞太區首席投資官Paras Anand表示並不擔憂,相反他看到了中國經濟內生增長的動力。在4月17日的電話會議中,Paras表示,我們看到中國經濟的復甦很健康,相比歐美,中國溫和的刺激政策也讓大家看到政府對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的復甦有信心。中國經濟結構正在改變,疫情會加速這樣的趨勢,即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將越來越大。

令市場稍感寬慰的是,國內消費和固定資產投資已在4月快速回暖。從3月各項經濟指標相比,1、2月份明顯改善的跡象中,星石投資總經理楊玲判斷,中國經濟最差的時候大概率過去了。未來逆週期調節還將發力,基建投資將是主要政策方向,預計二季度經濟表現會明顯好於一季度。

數據背後的趨勢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一季度實際GDP增速從去年的6%降至-6.8%,低於市場普遍預期的下滑6%。

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各有特點。

消費的恢復緩慢,分析人士預期的報復性消費尚未到來。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速僅從1-2月的-20.5%恢復至-15.8%。消費量增長從1-2月的-23.7%恢復至-18.1%。汽車銷售同比增速從1-2月的-37%回升至-18.1%。餐飲消費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家電消費回升力度疲弱。但線上零售保持正增長,累計同比增速從上月的3%加快至5.9%。

德意志銀行一份針對中韓兩國消費者的調研或許解釋了背後的原因。儘管中韓兩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已取得成效,但消費者仍趨謹慎,許多人目前不打算恢復至疫情前的消費模式。

該調查顯示:相當一部分家庭擱置了購車計劃;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未來六個月內將不會前往餐廳、酒吧、咖啡廳、電影院和娛樂場所等社交場合;約40%的中國家庭表示,將需半年甚至更長時間才會考慮乘坐飛機。

楊玲認為,後續隨著海外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輸入型壓力緩解,疊加刺激消費舉措持續出臺,消費的集中回補仍然可以在二季度期待。

投資來看,3月月報名義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從1-2月的-24.5%回升至-9.5%。其中,基建和地產增速回升最為明顯、符合預期。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從1-2月的-16.3%大幅回升至+1.2%。基建投資同比增速從1-2月的-26.9%回升至-8.0%。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速從1-2月的-31.5%恢復至-20.6%。

進出口數據相對更有韌性,出口下降11.4%,進口僅僅溫和下降0.7%。

但對於進出口數據,機構研判更為謹慎。野村證券認為,儘管國內在控制新冠肺炎病毒方面取得初步勝利,但目前仍面臨兩大嚴峻挑戰:疫情導致的外部需求萎縮,以及新冠肺炎第二波傳染潮的危險日益加劇。

從更長的週期來看,中國的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改變。富達國際基金經理周文群表示,雖然預計2020年第二季度的貿易數據將更疲軟,但我們將會看到GDP結構的持續改善,消費佔比不斷增大,對進出口貿易的依賴程度也會逐步降低。國內消費和固定資產投資這“兩駕馬車”預計將在接下來的GDP增長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據此,周文群對2020年第二季度的強勁復甦很有信心。

至於美國目前在討論的重構供應鏈的問題,Paras認為,不要過分強調這個觀點,讓30年的全球化進程倒退不是一夜之間就能改變。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以及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依然比較牢固,應該能夠緩衝歐美需求減弱帶來的衝擊。

溫和的政策預期

在外貿仍將承壓的情況下,穩內需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市場對於加大基建投入擁有一致的預期。

楊玲預期,穩定投資和消費將是未來一段時間政策發力的主要方向。穩定投資方面,基建投資將是政策發力的主要方向。因為固定資產投資三大項裡,受外貿承壓以及“房住不炒”影響下,製造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的空間短期都不大,基建投資將是逆週期調節的主要抓手。

中金開工指數顯示,目前4月開工率已經回到了85%-90%之間、環比明顯回升。中金公司預計,海外復產復工所需的時間可能比中國更長,3季度前出口可能仍然錄得較大負增長。與此同時,國內政府主導投資增速明顯回升,地產行業景氣度也有序恢復,有望支撐內需增長。政策方面,我們預計財政與貨幣政策有望進一步加大紓困及穩需求力度,尤其在圍繞提振消費和新型城鎮化相關的政策方面(包括一定體量的基礎設施投入)。

但刺激政策的力度將有多大,市場仍有分歧。

周文群認為,由於政策基調已經由保增長轉為穩就業,預計市場的期待可能落空。較小規模的刺激仍有可能推出,尤其是在促進消費和鼓勵科技領域投資等等。同時,預計政府還將繼續在金融板塊等行業推出更多的改革和開放政策,這些舉措都將有利於支持A股市場的後續表現。

野村證券則預計有關方面將很快出臺一項大規模刺激計劃,以應對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其中大部分資金將由央行提供。野村預測中國今年的實際廣義財政赤字將升至GDP的13%以上,這意味著中國將推出相當於佔GDP約10%或大概10萬億人民幣的的刺激計劃。野村認為,中國的刺激計劃很可能是針對國內企業、銀行和家庭的財政救助,其中的大部分可能只會抵消財政收入和土地出售收入的下滑。

目前,市場流動性充裕,工銀國際研究主管程實認為,我們的政策要有定力。一季度疫情衝擊落地之後,中國經濟較全球經濟在“疫情週期”中領先一個身位,從而根本性地決定了國內外貨幣政策的立場分化。隨著海外疫情影響的長期化,中國經濟政策搭配預計將逐步淡化增長目標,強化民生關切。呵護中小微企業現金流以保障就業,紓困低收入人群以託底民生,將是下階段政策發力的主要方向,對貨幣政策靈活性、精準性的要求將強於對整體力度的要求。

全球而言,標普最新研報認為,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比預期的更長久也更強烈,標普也再次下調對經濟增速的預測——我們目前預計今年全球GDP將下降2.4%,美國和歐元區將分別下降5.2%和7.3%,中國經濟僅增長1.2%。

和以往不一樣的是,在這次的全球市場震盪中,中國股市的表現相對優於其他地區。Paras認為,中長期來看,對亞洲市場的收益率相對全球表現更優,長期來看,中國市場更有吸引力。

“疫情正在加速中國經濟結構的轉變。雖然,名義GDP的增長可能會還低於預期,但目前中國經濟的增長是一種能夠持續的內生增長(self-sustain growth),而不是像以往一樣,以來政府刺激或者以來外部需求來推動的。”Paras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