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思考》:影響孩子未來的教育方法,多數家長都做錯了

小區裡看到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正在熱情的邀請自己的朋友來家裡吃飯。等奶奶來接她的時候,她直接通知奶奶,今天晚上會有4個朋友來家裡吃飯,需要準備燒烤。而那個時候已經是傍晚五點了。奶奶對她說時間來不及,改天再吃吧。可是孫女卻大發脾氣,要求奶奶必須準備好燒烤。因為她已經答應了朋友。

這樣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好像已經屢見不鮮。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這樣自私?其實更可觀的去想這件事情,責任其實出在家長身上。我們不能一味的責備孩子自私,而不去想平時家長是怎麼教育孩子的。現在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會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願望,所以對於孩子來說,自己願望馬上被滿足已經成為了習慣。如果他們想要的,家長沒有馬上滿足,反而會讓他們發怒。

所以無論孩子變成什麼樣子,都需要家長自食其果。

為什麼這一代家長普遍的溺愛孩子?

《讓孩子學會思考》:影響孩子未來的教育方法,多數家長都做錯了

在《讓孩子學會思考》這本書中,作者達琳·斯威特蘭和羅恩·施托爾伯格 給出了深入的剖析。達琳·斯威特蘭專注研究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問題二十餘年。,她是兒童和家庭治療領域的一位極負盛名的治療師和演講家。而羅恩·施托爾伯格是亞萊恩國際大學副教授、臨床心理醫師。

兩位作者找到了這一代孩子和家長身上的一些癥結,讓家長們瞭解到,溺愛和縱容將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並且幫助家長找到了解決孩子身上一些問題的方案 。

這一代孩子的家長多數都是靠自己打拼的一代。因為家長的父母生活在中國大變革時期。那個時期物質匱乏,人們能夠滿足簡單的衣食所需,就已經是非常好的生活了。所以對於子女的照顧,並不是那麼的無微不至。所以家長們沒有享受過被寵愛的感覺。並且想要的物品都是要靠自己辛苦勞作才能獲得。有的甚至,一生也無法滿足自己所需。所以他們迫切的想要滿足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來替代他們享受自己沒有享受過的寵愛。

所以只要是別的孩子有的,他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擁有。孩子需要的,他們都會想盡辦法去滿足。孩子不能解決的問題,家長會拼命的幫助孩子解決。

雖然這些做法看似讓孩子無憂無慮,但實際上沒有憂慮,也是一種憂慮。他們無憂,便不會動腦思考人生,為什麼無憂。更不會去思考這樣美好的生活是誰創造的。他們只認為美好是理所當然。那麼當他們遇到不美好的時候,便會失去理智,或者力量去承受壓力和挫折,最終產生焦慮,恐懼等等負面情緒。

所以生活在蜜罐裡也並不是什麼好事。當他走出蜜罐之後,嚐到了世界的苦頭,便會一蹶不振。

那麼這一代家長究竟如何做,才能避免成為扼殺孩子自主、自立、愛思考能力的劊子手呢?

《讓孩子學會思考》:影響孩子未來的教育方法,多數家長都做錯了

一、由即時滿足改為延遲滿足

在人類的文明還沒有形成的時候,人們餓了,只要從樹上摘一個果子,便可以得到飽足。那個時候的人們就是即時滿足,他們想要的馬上就可以得到。

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出現。人們更願意享受延遲滿足。想要吃一頓飯,必須要經過春種秋收,並且還要慢慢烹調。但是延遲滿足卻讓人們得以進化。因為在延遲滿足的過程中,人們有時間去思考。而正是因為人們有了思考的能力,才使人們站到了食物鏈的頂端。

可是現在的父母總是能夠馬上滿足孩子的需求,出現問題家長也會直接幫忙解決。所以孩子根本不需要思考,也不懂得感恩。

想讓孩子熱愛思考,並且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就請家長們開始延遲對孩子的滿足。不要孩子要什麼馬上就給什麼。孩子發生了問題,馬上就去幫他們解決。而是讓孩子學會等待,學會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比如說,一個小孩子非常貪玩。家庭作業還沒有寫完,就一直在外面玩。等到晚上要睡覺的時候,孩子才想起來作業沒有做完,可是自己又非常困了。很多家長會在旁邊輔導孩子寫作業。說是輔導,其實就是幫助孩子寫作業。久而久之,孩子只要完不成作業,就等著家長來幫助完成,所以也不再有壓力。

其實家長應該延遲滿足孩子心願,讓他自己獨立完成作業。如果孩子實在太困,那麼可以睡覺,但是必須讓他自己去承擔沒有完成作業所帶來的後果。那麼孩子將會認識到,下一次必須要及時完成作業,否則還會再一次接受不能完成作業的懲罰。那麼孩子將會變得更有責任感。

《讓孩子學會思考》:影響孩子未來的教育方法,多數家長都做錯了

二、不要直接代替孩子解決問題,而是成為輔助者

兩個小孩子打架,可能下一秒,就又成為好朋友。但是孩子打架的同時,家長如果呆在旁邊,那麼兩個孩子就很難和好了。因為家長會成為冤家,不允許兩個孩子在一起玩兒了。

他們希望保護孩子,所以受欺負了的孩子如果無力還手,那麼家長會替他還手。最後的結果就是兩個家長打成了一片。

其實這樣的事情早已屢見不鮮。現在的孩子真的是如此脆弱嗎?實則不然,她們之所以無力還手,正是因為家長總是大包大攬的替他們去解決問題。孩子從此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只能等待家長來幫他們解決問題。

其實家長一直忘記了一件事情。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那就是孩子的事。如果小孩子還沒有能力完全去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家長可以起輔助作用。給他一些指點和幫助。但是不要喧賓奪主。

一個小孩子因為說了一次謊話,所以被同學孤立了。家長最後決定給孩子轉學。其實這位家長就是小看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他並不相信孩子可以獨立解決這個問題。家長認為換一個環境問題就解決了。但實則不然。如果孩子沒有勇氣面對這件事情,也不去思考如何解決這件事情。那麼給他換一萬個環境,也仍舊無法讓他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所以家長在替孩子解決問題之前,希望能夠給孩子一次獨立思考和如何解決問題的機會。

《讓孩子學會思考》:影響孩子未來的教育方法,多數家長都做錯了

三、讓孩子對電子產品有正確的認識,不要行成依賴

70後80後這一代人,擁有手機的時候基本上已經上大學了。而且那個時候還並不是智能手機,只能簡單的打個電話發個短信。可是現在的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基本上就都擁有手機了。

不僅僅是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產品。也成了孩子們的掌上玩具。他們對於這些電子產品的功能輕車熟路。有的孩子甚至比大人玩的還要明白。但是卻沒有大人的自律性。

電子產品上癮,是很多孩子的通病。電子產品帶給孩子們最大的危害,就是讓孩子停止了思考。

因為手機通訊錄的產生,我們都不再用腦子去記憶電話號碼。如果手機丟失,我們很難找到親人的電話。

高曉松也在奇葩說節目上說過這麼一句話。科技的發展,正在消解人們的靈魂。

也就是過去需要我們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的東西。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已經不再需要我們動手動腦了。雖然科技讓這個世界變得更便捷。但是人們的大腦卻變得更愚鈍了。

對電子產品成癮,也將危害著孩子們的智力發育。

他們遇到問題不再馬上思考,而是直接去搜索引擎搜索問題的答案。現在很多學習機的應運而生,也讓孩子產生了依賴性。如果沒有學習機,他們似乎就不會學習了。

雖然我們無法讓孩子回到古代。讓他們遠離一切電子產品。但是家長必須要和孩子約法三章。在他們能夠遵守約定,限時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下,再給他們購買電子產品。

其實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杜絕他們使用電子產品,去玩遊戲。比如說讓他們用電子產品去聽書,學習課程。或者搜索哪個風景區更適合旅遊?等等,讓孩子瞭解到電子產品的更大意義。

還有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多參加體育運動,讓他們愛上大自然。這樣可以幫助孩子主動的遠離電子產品。

《讓孩子學會思考》:影響孩子未來的教育方法,多數家長都做錯了

四、以身作則

其實這一代孩子的很多通病,也是家長造成的。所以想要孩子聽從自己的管束,那麼家長必須要以身作則。

比如說,如果你自己手機不離身,那麼又如何教孩子放下手機呢?如果你自己無法做一個誠實有信的人,那麼又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誠實的人呢。

有一位老師,要求在考試中作弊的孩子們拿著試卷回家請家長簽字。但是有一個學生,害怕被父親責罵,所以就模仿大人的筆跡自己簽了字。當老師打電話和他父親核實的時候,父親為了避免孩子被責罰,就撒謊對老師說是他自己籤的。那麼,這位家長將沒有資格再去批評孩子的行為。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不誠實的人,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呢?

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但是一個孩子,是否能夠成為將來的棟樑和可造之材,除了能夠考取一個好成績和一個好學校之外,他們必須要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些能力才是決定他們未來的關鍵因素。所以希望家長能夠還給孩子一個獨立思考和獨立處理問題的機會,讓他們不要離開了父母就無法獨立生活。而是能夠成為一個堅強、勇敢、有能力的人。

如果你愛你的孩子,請讓他學會獨立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