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家庭農場秸稈回收變廢為寶

交匯點訊 近日,天氣晴好,陽光明媚。墩頭鎮禾莊村的海安春榮家庭農場,工人們正裝運打捆好的秸稈。放眼望去,農場內秸稈堆積如山,不少滿載秸稈的車輛停在場地上等待。

“我們車上的秸稈都是送來農場進行回收再利用的,一斤1毛4左右。”農民經紀人陳年海興奮地說,這車秸稈是他送來的第2車。“這兩天不是旺季,一天只能收兩噸半,旺季時每天可以收5噸左右。”只要車能到的地方,陳年海都會去收購秸稈,從打捆到裝車不需要村民動手,村民每畝地有近80元的收益。 海安春榮家庭農場的種植面積有500畝左右,農場主魏春榮一方面從事稻、麥種植和收購,另一方面將回收的秸稈用機械打捆出售。如今,該農場每天收購秸稈20多噸,預計全年可收購秸稈5000噸左右。 “我們收購的秸稈佔墩頭鎮稻草量的三分之一,有60%銷往青海用來防沙治沙,還有40%分別銷往浙江奶牛場作飼料和福建地區培育食用菌。”魏春榮說,“受疫情影響,今年2月24日才開始收秸稈,因為是淡季,現在秸稈數量不多,價格有所上漲,不少村民都願意出售堆放在田邊的秸稈,騰出地方進行播種。” 近年來,農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他們算清了秸稈綜合利用的成本賬、增收賬、生態賬,積極配合農村秸稈禁燒禁拋工作,將不用的秸稈出售給上門收購的農民經紀人,省心省力。 目前有30多位農民經紀人成為春榮家庭農場的收購人員,陳年海就是其中一位, “上門收購秸稈雖然辛苦,但效益還是可觀的。” 秸稈的大量回收和利用,既給當地農民增加了一筆額外的收入,又給農場帶來了不少收益,還減少了環境汙染,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墩頭鎮共有8個秸稈收購點,全年收購農作物秸稈,有效助力秸稈禁燒禁拋工作。”墩頭鎮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環境整治辦主任祝增林介紹,開春後,該鎮組織對去年堆放在田間地頭的秸稈進行清理,目前已經全部清空。 通訊員 陳俐君 周強 交匯點見習記者 俞聖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