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為什麼有人總甩鍋?這種惡性思維一定要破除

職場上,為什麼有人總甩鍋?這種惡性思維一定要破除

01

相信大家都會有一個體會:無論在職場還是生活,遇到事情,身邊人總是互相推責的。

比如你會覺得,這個人怎麼那麼自我啊,什麼都只想著自己,總用自己的事情麻煩別人,也有人做事時候不積極,被領導批評了,就開始到處推卸責任。

別緊張,其實這樣的問題,在哪兒都是存在的。

前些日子,同事小林遇到了麻煩——自己負責的產品,業績慘淡,但別的同事做得很好。這時候,他開始分析失敗的原因。

前思後想之後,他想著是產品的文案寫得太差了,於是陳列了該版文案的“十大改進理由”,想找文案協助修改。

職場上,為什麼有人總甩鍋?這種惡性思維一定要破除

結果誰知道上去沒幾句話,這場聊天就開始炸了。

“咱們這個產品,以前舊品銷量還是不錯的,新品上市優化了功能,性價比更高了,但是這個銷量卻破冰了......我覺得和新出的文案有些關係。”

接著小林把整合好的十條理由,羅列給了文案,下一秒空氣開始凝結,氣氛變得無比緊張。

“什麼?你認為,你的產品賣不出去是因為我文案沒寫好?”

“不是我認為,而是現在的數據如此,其他同事的產品的廣告是外包文案負責的,基本上靠文案就能賣產品,但是我的產品,掛在店鋪上沒有一單自己成交的,這個數據也太不正常了.....”

這時候,文案來了一句:“你自己業績不好,憑什麼把鍋都甩給我!我又不是隻寫你的產品。”

職場上,為什麼有人總甩鍋?這種惡性思維一定要破除

事情鬧得僵了,小林就來和我吐槽:“你說說,明明就是她的文案寫得不行,怎麼還好意思什麼都往別人身上推?以前廣告放在那裡都賣得不錯,自從她改了之後,這個業績就不行了......”

我先等小林一直把這件事的情緒、來龍去脈都說完了,然後提出想法:

“其實在這件事情裡,你們雙方都是有問題的,比如,文案不願意正視廣告出了問題,開始避責,而小林沒有業績,這個也是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你沒有去剖析內在自己可以主導的,反而是一開始就把錯責推給了文案。”

經過梳理後,小林情緒慢慢消解,開始主動找文案道歉,承認自己的避責行為不恰當,並且還挖掘出了這次爭吵背後的原因。

因為這版廣告,其實是文案在產品還沒有推出時候,根據設計的說明書而寫的,但產品面世後小林又做了新的優化,兩者信息不對稱,所以引起了分歧。

既然是在大家都有錯的情況下,為什麼多數時候我們第一時間是職責別人,而不是反思自己呢?

職場上,為什麼有人總甩鍋?這種惡性思維一定要破除

這裡就要提到我看過的一本書——《別找替罪羊: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思維盒子》,這本書被翻譯為33種語言,全球暢銷200萬冊,也是谷歌、微軟等頭部企業的員工必讀書籍。

在書中提到了一個概念“思維盒子”,當我們身處這個盒子時候,就會認為自己做得是對的,其他人是錯的。

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就像“皇帝穿新衣”,自認為很好沒有問題,實際上我們也會有荒唐的時候,這也叫“自我欺騙”。

職場上,為什麼有人總甩鍋?這種惡性思維一定要破除

02

我們是如何被困在盒子中的?

“盒子思維在日常中無處不在,並且很多時候,我們即使身處其中也沒辦法覺察。

就好像人們總是可以很輕易的察覺別人的問題,但對自己的毛病總是視而不見。

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困擾呢?

1、“盒子思維”可以讓人暫時消除內疚感

當一些不是我們能主導的事情發生後,尤其是我們對該事件有一定責任,就會很容易產生內疚感。

為了消除自己的不安愧疚,很自然就會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

在上學的時候,如果某一次取得了不好的成績,在感到非常愧疚自責之前,多數時候我們會怪罪別人,比如是老師講得不好,或者這次題目出得太難了。

儘管這個理由在旁人看來很荒唐,但對於一個處於內疚掙扎中的人,就是精神鴉片,能讓人不那麼譴責自己。

職場上,為什麼有人總甩鍋?這種惡性思維一定要破除

2、“盒子思維”讓我們對生活更有“掌控感”

人總是會特別恐懼未知的事情,當某件可怕的事情發生後,如果沒法找到一個可能的原因,強烈的失控會帶來極度的恐慌。

比如成年後過得不幸福的人,很難想到自己的原因,而是會陷入“盒子思維”的罪誤區,認為是自己“原生家庭”的過失。

他們把焦點放在不能主導的事情上,沒法改變自己的生活,心裡也多了一個逃避的“正當理由”,對生活重新產生掌控感。

“工作與生活中的大多數問題,都源於“自我背叛”和“自我欺騙”!無論是身處企業界、社區和家庭,重要的不只是“擁有影響力”,而是“擁有讓一切變得更好的影響力”。”

職場上,為什麼有人總甩鍋?這種惡性思維一定要破除

03

如何破盒而出,打破“自我欺騙”思維誤區?

在知道了“盒子思維”的侷限和產生緣由後,你還會覺得這是無關緊要的問題嗎?

沉浸在“盒子思維”中,的確會消除我們眼前的愧疚焦慮,但看不到自己的問題,一直保持這樣的思維方式,遲早是要出問題的!

我認識了一個朋友,她從小過得很灰暗,沒有人關心,即使是離家多年,這份傷害也沒有一絲減緩。

她時常跟我聊起,自己在當前的環境遭遇了多少冷眼,為什麼沒有人能理解自己。

根據她的描述,幾個月下來,我也開始動搖,為什麼她總是遇到“難以相處”的人呢?

直到有一回過年,因為我們住得近,那時候經常串門,當我離她很近之後,我就發現了事情背後的原因。

其實她自己是有很多問題的,但她從來看不到,

比如她不在意別人感受,經常有意無意說話戳到人痛處,比如過於自我,什麼都是從自己出發……可能他人一個無意的小行為,在她心中也會放大成一件惡事,她過於放大他人的缺點了。

職場上,為什麼有人總甩鍋?這種惡性思維一定要破除

也因為這樣,她總是無形中和身邊的人造成了對立。

困在盒子思維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會處於如此糟糕的境界,什麼才是有效的破局方式呢?

《別找替罪羊: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思維盒子》一書中,給出了幾個經驗證切實可行的方法:

1、思維轉換,是避免掉入盒子的最佳方法

職場上,為什麼有人總甩鍋?這種惡性思維一定要破除

如果我們的思維中只有“非黑即白”,就是一種很常見的單向思維。

也是平常我們經常談到的“鑽牛角尖”、“不撞南牆不回頭”,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

我曾經也曾陷入這樣的“盒子”誤區,領導幫我檢查群發郵件的語句、表達,我會固執地以為這是對我的不信任,顯得我這麼一點小事都做不好。

直到後來有一天,和領導說出我的看法後。從那之後,她也不幫我看郵件了,後來在失落中,在自己發郵件出錯以後,我才真的明白。

這一切也因為我把領導的關心、耐心,曲解為“不信任”了,因此成天讓自己覺得很痛苦。

當我真正明白這一點的時候,換了個思維,多次主動思考並請求領導給意見,很多困擾我的難題基本很快就得到了解決。

2、關注問題的結果,比關注自己更為重要

職場上,為什麼有人總甩鍋?這種惡性思維一定要破除

我們可以發現陷入“盒子思維”的人,在問題的初始、發展過程,始終關注的焦點都是自己。

“她為什麼這樣對我?”“領導為什麼對我這麼不公平?”所有的提問,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而展開的。

如果等到情緒逐漸平復下來,我們是可以發現其中的問題的。

自己真的是全對的嗎,其他人真的像自己想象中這麼惡劣嗎?

繼續這樣不恰當的關注自己,這件事情真的能夠得到解決嗎?

這時候最應該做的,就是及時調整焦點,把對自我的關注轉到尋找解決方法上,並且儘可能取得更好的處理結果。

舉例來說,一個認為自己從來沒有被善待過的人,首先他應該把把眼光從自己身上移走,多去關注身邊的人,看到他人的優勢。

正確的面對解決,比沉浸式的“自我欺騙”要好百倍!

職場上,為什麼有人總甩鍋?這種惡性思維一定要破除

3、避免一味追求自己的目標,忽略別人的需求

在職場、生活中,我們很容易發現,一場爭執的背後多半情況下,都是因為雙方都是在捍衛自己的立場、目標。

我有一個叫小蓮的親戚,她是一個個人目標感非常強的人。

前段時間,因為看著我參加了寫作,她也忍不住躍躍欲試,於是天天找我幫忙看文章,給資料……

沒有及時回答,或者沒給到她想要的答案,她就立馬給我發一串句號,這樣的情況讓人挺難受的。

此種情況的“盒子思維”,太過於關注自己的目標,確實很容易忽視別人的需求,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人還不少。

事實上,在自己需要求助的時候,也要先問對方的時間情況,或者看對方能否提供幫助,保持有溫度的溝通,雙方的問題,自然也就會好解決得多。

職場上,為什麼有人總甩鍋?這種惡性思維一定要破除

總結:“盒子思維”是一種封閉式,極具破壞力的思維,會侷限我們的眼界,讓我們看不到別人的需求,這是一定要破除的惡性思維。保持開放性的思維,採取換位思考,不要被情緒帶著走,就可以逐漸避免再掉入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