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为什么不扩大球队的数量?

所长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中超联赛目前有16支球队参加,是中国大陆最高等级的职业足球联赛。中超联赛的球队数量并不是一直不变的,从2004年创办至今,中超球队的数量在稳中有增,并多年维持在16支的状态,这并不是中国足协不想扩增球队数量,而是因为扩增联赛数量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中超联赛球队数量变化

中超联赛在2004年创立的时候,只有12支球队参赛,

2005年中超联赛扩军球队变为14支,

2006年中超联赛再次扩军变为15支,

2007年维持在15支,

2008年再次增加一支球队,联赛球队变为16支,

2009年—2019年,中超一直维持着16支球队的规模。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见,中超联赛早期因为准入制度的原因,球队数量比较少,甚至少于末代甲A联赛球队数量(末代甲A有15支球)。

中超联赛从建立初期就是以混乱开场,因为当时中国足协非常欣赏日本J联赛的模式,对于日本球队职业联赛体系和梯队建设非常推崇,所以对于中国国内俱乐部进行了规范化、细则化的要求。

但是中国足协高估了中超俱乐部的实际能力,其中有一条要求是:“中超标准要求俱乐部必须拥有40块以上的标准草坪训练场地,而且其中有一块场地要配备夜间照明设施,可以进行非自然光训练。”

仅仅是这一条标准,就让很多中超俱乐部无法达到。更不要提其他的一线队投入规模、二三线队伍的建设与投入规模要求等。

这样的一种硬性规定让中超元年充满了混乱与闹剧。

对国内足球现状的错误估计

经历过2002年世界杯的短暂辉煌,中国足坛进入了短暂的亢奋状态,前途的光明被放大,自身的问题被忽视,本身就问题多多的甲A联赛被废弃,迅速推出的中超联赛却过于理想化。

中国足球职业化比较晚,而且国内的职业队很多都是从地方队转变而成的,本身就带有很多不职业的地方,这是我们是实际情况,并不是因为改一个联赛的名字,就可以瞬间改头换面,一切刷新。

中国足协通过韩日世界杯,看到了韩国和日本足球的进步,也认识到联赛的重要作用,但是并没有认识到联赛并不是改名字这么简单的事情。

中国足坛当时有三个事实是无法回避的:

1.足球水平并没有大的提高

即使中国队打进了世界杯,但那也只是一个杯赛,三场比赛而已,中国足球水平并没有大的提高,甚至还有下滑的危险。

2.足球运动并没有广泛普及

中国的足球运动发展非常不均匀,顶级联赛俱乐部大部分分布在经济较好的省份或直辖市。很多省份并没有职业队的经历,也没有足球运动的普及,足球资源分配极端,造成人才选拔范围狭小。

3.足球俱乐部并不职业

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有自身的特殊性,这是无法回避的,短时间内无法按照国外职业俱乐部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如果强制执行,只能伤害了本身就脆弱的职业体系,并不会起到有益的作用。

不健全的联赛体系

一个健全的联赛体系,公认的是金字塔型,从顶级联赛到低级联赛球队由少到多,数量众多的低级联赛球队支撑着最高等级联赛,这样才能深耕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各种问题,危害足球运动本身。

中国的联赛起步晚,球队少,所以很难构建起一个合理的、健全的联赛体系。中国足协在没有对低级联赛完成构建和梳理前,就直接堆砌了最高等级联赛,这无异于不打地基盖房子,改好的房子终究会摇摇欲坠。

朝令夕改的足协政策

中国足协虽然对中超进行了规范和改革,但是足协自身并没有让自己变得职业化。在中超元年,因为给国家队比赛让路,中超的赛程支离破碎,观众人数大幅减少。

足协对联赛的规划混乱,对赛程的安排非常随意,造成了球队的不满,球迷的不满,这也导致了国家队成绩的不佳。

无法做出长远合理的规划,让华丽的中超徒有外表,朝令夕改的政策,让国内俱乐部怨声四起,罢赛成了中超前几年的大戏,这对联赛本身的伤害是巨大的。

艰难生存的职业俱乐部

职业俱乐部的存在,不能只依靠球队老板的不断投入,球队自己要有盈利的能力。可是对于当时的中超俱乐部来说,盈利是一个遥遥无期的事情,就是放在现在的中超俱乐部,盈利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这和国外俱乐部的情形是完全不同的,国外俱乐部如果不能养活自己,那么就会破产,球队会降级;可是我们的俱乐部只是一味的通过主体的注资,不断吸食入主企业,丧失了自我生存能力。

中超联赛的扩军之路在哪里?

因为以上的原因,中超联赛走了很长的弯路,耽误了很多宝贵的发展时间,同时也错过了架构体系的黄金机会。

足协在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慢慢的增扩球队,但是中超前几年的混乱严重干扰了联赛的发展。所以我们看到了取消升降级的中超,看见了罢赛退出的中超、看到了每轮有球队轮空的中超。

中超联赛保持现在的16支球队其实很好,如果能够到达18支球队将会非常理想。但是现在顶级联赛扩军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低级联赛的扩大,增容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联赛体系一定要健全,这个是不能逃避,不能改变的事实。

当底下的低级联赛能撑得起高级别联赛,那顶级联赛的扩军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结语

所以目前的中超,并不是中国足协不想扩增球队,也不是说没有方法扩增球队,而是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扩大中超规模。

在这一点上相信足协已经认识到了,而且已经在构建低级联赛,虽然这期间也有很多退赛的风波,但是,至少目前中国足协完善低级联赛的想法是对的。

相信当联赛体系都梳理完毕后,中超联赛自然会完成自己最合适的扩大,也会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球队数量。


托小尼的风


首先通过中超公司的股权结构可以看出,中超在2008赛季以来,均保持在16支队伍,尽管过程中有变更。

作为泱泱大国的中超联赛,却只有区区16支队伍?但扪心而问,有几个球迷能将这16支队伍的名字悉数说出。

想要扩军,得首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球队的盈利能力——众所周知,中国足球从来不是能为投资人带来直接回报的领域,纵然是冠军拿到手软、名声早早出圈的许家印和广州恒大淘宝,也无法摆脱连年亏损的财报。对于中超联赛和中国足球而言,当这个联赛最成功的俱乐部都无法从相关产业中获取利益时,所谓足球规律和长远发展,都只是不值一提的空谈。

面对更高的平台、更激烈的竞争、更巨大的付出,不是每个俱乐部都能玩得起的。中超就好像是个烫手山芋,它摆在那里是个巨大的诱惑,但又不是谁都能胜任和敢于为之冒险。

2.人才的问题——短期内,我们没有足够的从业人员。这一点,就不展开了,中超中当前的人才队伍可见一斑。若不能解决人才的问题,那么中超和中甲、中乙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加之当前中超改革箭在弦上,因为制度、人才、资金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球员以及国内球迷的情绪相当大,中超扩军现阶段并不是解决的重点。(说白了就是:中超联赛目前的水平,16支球队都把足协搞得焦头烂额,再扩军那不成一团浆糊)。


所以,凡事要循序渐进,面包会有的,扩军也是往后的事了。


体坛资本论


中超联赛的扩军,早有传闻,但却一直没有实行。个中原因,媒体和球迷都有想过,在笔者看来,中超联赛之所以迟迟没有扩军,还是跟中国足球的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超球队投资巨大,企业无力承担

中超球队的大投入,早已风闻世界,特别是在外援身上的一掷千金,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甚至一些欧洲的大牌球星,也早已将中超视为自己的备选方案。

然而,吸引这些球星的目光背后,是花了大钱的中超俱乐部。

中超再进入到2010年之后的时间里,突然进入了投资大潮期,各支球队纷纷加大投入,互相攀比。选用的外援,早已看不上普通的角色,“只买贵的”似乎成为各支球队的主旋律。

“贵的”就是好的,尤其是在巴西球员的引进上,刮起了一股“挖墙脚”大风。只不过挖墙脚的巴西,成为了最惨的那个对象。

外援的昂贵费用只是其中一角,国内球员的身价和薪水也变得水涨船高,很多球员的年薪早已超过千万,而俱乐部的奖金甚至翻了几番。

如此计算下来,一个中超球队的赛季支出,没有几个亿,完全无法正常运转;中超球队的实力比拼,终究成为了财力的比拼。

中超不良的大环境,导致投资人撤资

中超联赛的环境,并不是一潭清水,在记忆的岁月里,这场事关利益的角逐里,这趟浑水正在变得更加不清澈。

黑哨、贿赂、不公平等字眼频频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甚至一些受委屈的俱乐部,也间接表达了自己对于不公平待遇的抱怨。

然而,在足协那里,一切的抱怨和不满都变得悄无声息。有其针对裁判的不满和投诉,大部分都没有了回音。

正是这种不公平的环境,让投资人变得失望和无助,再有钱又如何,没有公平公正,俱乐部花出去的钱如同打了水漂,一文不值。

中国足球想要完成扩军,必须改善投资环境,如此一来,企业才敢于投资足球,才敢于接手俱乐部,打造出真正的百年球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