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中国白茶”的前世今生

一文读懂“中国白茶”的前世今生

高级茶艺师| 中级评茶员|无我茶会指导老师|台湾陆羽泡茶师

世界上最早的白茶叫“南坑白(当时也叫小白茶)”即现在的寿眉。

最早的白茶叫“南坑白”是福建省建阳市漳墩镇桔坑村南坑自然村村民萧乌奴的高祖于1772—1782年创制的。

现代的贡眉其实是在原先寿眉的基础上做了更精致的加工,为了区分级别,所以取名贡眉!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建。”

一文读懂“中国白茶”的前世今生

现在白茶

按产地分为: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

按级别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世界上也仅有这4款白茶。


建阳白茶属于传统白茶。上世纪1960年以前称为“水吉白茶”,因其创始地、主产区和集散地都在水吉县(原中华民国福建省的一个县。(1956年9月撤销)。

贡眉和寿眉在贸易上合称“中国白茶”。贡眉出自寿眉,寿眉出自白毫,白毫出自小白(白子),小白出自南坑白。

“南坑白”精制加工为寿眉。

一文读懂“中国白茶”的前世今生

1、从“南坑白”到“寿眉”

有笔者在1964~1965年白茶主产区——漳墩和水吉镇听到茶业“三老”(老茶工、老茶农、老茶商)说:“以前,小白茶叫做‘南坑白’,是南坑人创制的”。

1990年有笔者深入漳墩镇桔坑村南坑自然村调查“南坑白”的来龙去脉。

据白茶创始人的第五代孙、时年74岁的萧乌奴和同村同龄人饶太荣两位老茶农说,最早的白茶是萧苏伯和萧占高的父辈(萧乌奴的高祖)于清朝乾隆三十七至四十七年(1772~1782)创制的,最早叫“南坑白”茶

因其原料采自本地小菜茶的幼嫩芽叶,所以又叫“小白”或“白子”。

又因不炒不揉,晾干后芽叶白毫格外明显,所以,外销名称就叫“白毫”或“白毫茶”。

如左宗棠的奏折:“所领理藩院茶票,原只运销白毫、武夷、香片、珠兰、大叶、普洱六色杂茶,皆产自闽、滇”。

《建瓯县志》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二里(其中含今建阳市漳墩镇16个村、小湖镇3个村、水吉镇2个村),采办极精,产额不多,价值亦贵,由广客采买。安南、金山等埠其销路也”。

此时所说的“白毫茶”,到了20世纪40年代的文字资料就变成“寿眉”了。

如民国二十九年福建省茶业管理局下达的各县各茶号准制各色精茶箱数、外销箱数,其中水吉县两个茶类、五种花色中“寿眉”所占比重最大。

一文读懂“中国白茶”的前世今生

2、从“寿眉”到“贡眉”

1940年左右有文字资料中显示,白茶主产区水吉县的白茶只有“白牡丹”和“寿眉”,压根儿就没有“贡眉”这一名称。

如上世纪80年代从福建师范学院(现师大)图书馆摘抄的民国时期关于茶业的资料中有《民国三十年核定外销箱茶数量花色》,其中水吉县(箱)乌龙4500、水仙8000、莲心1500、寿眉3500、白牡丹1500、合计19000箱。

又如《民国三十年外销茶箱数及贷款数》水吉县号数13;水仙2950箱贷款53100元、乌龙2450箱贷款44100元、白牡丹400箱贷款7200元、寿眉800箱贷款12000元、同样没有贡眉。

再如福建省茶业管理局核准下达的《民国二十九年登记各茶号准制箱数》建阳县四个集散地,茶号6,准制箱数水仙1200、红茶300、工夫红茶500、小种红茶500。

水吉县三个集散地,茶号29。具体是:

水吉:茶号12准制箱数水仙2650、乌龙2100、莲心1100、寿眉900。

大湖:茶号16准制箱数水仙6150、乌龙3500、莲心1100、白牡丹950、寿眉1550。

小湖:茶号l准制箱数水仙259、乌龙150。

“贡眉”这个白茶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呢?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出口茶叶中“贡眉”占白茶总量竟达70%以上,而且,其品质总是优于寿眉。

于是,通过建瓯茶厂70多岁的老茶人向2013年就高龄86岁的李思源和87岁的黄茂德两位老茶师了解。

李思源于1953年进厂,黄茂德于1954年进厂,两位老人一直在茶厂的茶叶审评室任茶师,黄茶师说他一进厂就有“贡眉”这个品种。

李茶师说“贡眉”是1953年由省农林厅安排生产的,原料就是原来加工“寿眉”的小白茶。

后来,白茶发展到4个品种:白毫银针、白牡丹、特级到3级、4个级别、贡眉1—3级、3个级别,寿眉只剩下单一级别。

到了1953年,因为好的小白茶都提取去加工“贡眉”了,所以,贡眉就是上乘的寿眉。从此,寿眉成了低档茶。

一文读懂“中国白茶”的前世今生

3、白牡丹

有笔者上世纪80年代调研,白茶中的“白牡丹”是现建阳市小湖镇大湖村老茶农黄秉伦(1988年84岁)的父辈于1911-1912年从水仙茶树品种的幼嫩芽叶采制的“水仙白”。这就是最早的“白牡丹”。

一文读懂“中国白茶”的前世今生

4、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因产地和茶树品种不同,又分北路银针和南路银针两个品目。

1)北路银针-福鼎市

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外形优美,芽头壮实,毫毛厚密,富有光泽,汤色碧清,呈杏黄色,香气清淡,滋味醇和。

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的太姥山,太姥山产茶历史悠久。

2)南路银针-政和县、松溪县、建阳市

茶树品种为政和大白茶。外形粗壮,芽长,毫毛略薄,光泽不如北路银针,但香气清鲜,滋味浓厚。

政和大白茶原产于政和县铁山镇铁山高仑山头,于十九世纪初选育出。政出白毫银针,则随政和大白茶的利用应运而生。

一文读懂“中国白茶”的前世今生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建。”

文 | 卿氏界

图 | 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