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字塔原理》看復旦學霸筆記,淺談語言形象化的重要性

蘭得一見(本文3500餘字,讀完約需11分鐘,想快速瞭解的朋友可以拉到文末,看思維導圖

戀愛是需要緣份的,讀書也一樣。前幾天,復旦學霸的“神仙筆記”火爆全網,我馬上聯想到《金字塔原理》,也許和這本書的緣分到了吧?

從《金字塔原理》看復旦學霸筆記,淺談語言形象化的重要性

清晰嚴謹、重點突出、形象有趣的學霸筆記,背後隱藏的是學霸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於是,我再次翻開《金字塔原理》一書,逐漸悟出蘊含其中的核心要義:語言形象化。

怎麼讓語言形象化起來呢?以寫作為例,可以這樣表述:

寫作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只有通過清晰的邏輯組織起來,才能很好地表達心中的所思所想。否則,即使你心中有“千軍萬馬”,到了別人眼中,可能是“散兵遊勇”,甚至是“逃兵”“叛卒”,完全變了樣。

從《金字塔原理》看復旦學霸筆記,淺談語言形象化的重要性

01

寫在前面:我與《金字塔原理》的苦戀

網上曾有一句流行語:

沒見過金字塔,還沒讀過《金字塔原理》嗎?

用來推薦《金字塔原理》一書。這本書暢銷歐美市場40餘年,在中國卻顯得有些水土不服,在世界上也是爭議比較大的一部作品,有人對它褒獎有加,也有人對它嗤之以鼻。


嗤之以鼻的人說:

“不就是中學作文中的‘總—分—總’結構嗎?搞得那麼玄乎!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也有網友吐槽:

“這本書事例比正文難懂”。

我有幸認識這本書,得益於寫作班老師的推薦。在寫作邏輯課上,老師分享了使文章邏輯清晰的16字訣: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並坦率地說,16字訣來源於《金字塔原理》。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懷著敬畏之心打開了《金字塔原理》這本書,接連看了好幾遍,希望能夠把書讀“薄”,但卻感覺這本書越讀越厚,粗看很有道理,細讀雲裡霧裡;感覺已經接近書中的精華,卻又隔著一層迷亂的面紗。

本想和書籍談一場戀愛,這本書卻又像個古典美人,“千呼萬喚使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讓蘭得一見飽受相思之苦,既感覺焦慮,又充滿期許……

從《金字塔原理》看復旦學霸筆記,淺談語言形象化的重要性

02

關於《金字塔原理》和作者

《金字塔原理》一書,提出了層次性、結構化的思考、寫作及溝通技巧,是訓練邏輯思維能力的實用寶典,也是麥肯錫公司40年經典培訓教材。

該書作者是美國的芭芭拉·明託,畢業於哈佛大學,是麥肯錫公司第一位女諮詢顧問。她在麥肯錫公司工作期間總結出了一套理論,就是明託金字塔原理。她曾經為全球眾多知名企業和世界名校講授金字塔原理40餘年,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

《金字塔原理》1973年首次出版,當即引起轟動,並暢銷歐美市場40餘年不衰。本書分為4大部分,即4篇:

  • 第1篇 表達的邏輯
  • 第2篇 思考的邏輯
  • 第3篇 解決問題的邏輯
  • 第4篇 演示的邏輯

第1篇是《金字塔原理》最初的基本內容,適用於初學者和一般寫作者,可以精讀;第2-4篇是作者後來逐步增加的內容,適用於相關專業人士,沒興趣或用不上的略讀即可。

從《金字塔原理》看復旦學霸筆記,淺談語言形象化的重要性

簡單地說,金字塔原理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一箇中心論點,而此中心論點可由數個一級論據支持,這些一級論據本身也可以是一個論點,由數個二級論據支持,如此延伸,狀如金字塔。

金字塔的基本結構是:中心思想明確,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先重要後次要,先全局後細節,先結論後原因,先結果後過程。

從《金字塔原理》看復旦學霸筆記,淺談語言形象化的重要性

03

為什麼說《金字塔原理》的核心要義是“語言形象化”

本節力求從心理學上“知識的詛咒”和信息傳播學中“溝通的漏斗效應”,到《金字塔原理》中“神奇的數字7”,解讀語言形象化的重要性,這也是《金字塔原理》的核心要義。

  • 什麼是“知識的詛咒”?

1990年,斯坦福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將實驗者分成兩組(A組和B組),給A組的學生一份耳熟能詳的歌曲清單,然後通過敲桌子的方式,讓B組的學生根據敲打的節奏猜歌?

實驗開始前研究人員讓A組預測B組猜對的概率,他們預測概率為50%。但是實驗結果令人大跌眼鏡:B組只猜出了2.5%的曲子。A組對此感到非常震驚:這麼簡單的曲子,怎麼會猜不出來呢?

A組之所以無法想象B組為什麼會猜不出答案,是因為一方知道答案,卻忽略了另一方不知道答案這一客觀事實。

實驗表明:一旦你學會了某種知識,你很難想象別人不知道這種知識的情景,這就是“知識的詛咒”。

破除“知識的詛咒”,應當學會換位思考,對於寫作者來講,要有讀者思維,用對方能夠理解的方式,如打比方、講故事、情境人描寫等直觀形象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內心的觀點。

  • 什麼是“溝通的漏斗效應”?

信息傳播學中有一個“溝通的漏斗效應”:一個人心裡想說的信息是100%,但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往往只有80%;而別人聽進耳朵的可能只剩下60%,真正被別人理解消化的大概只有40%,最後執行的就只有20%了。

從《金字塔原理》看復旦學霸筆記,淺談語言形象化的重要性

解決“溝通的漏斗效應”帶來的信息遞減問題,同樣離不開直觀形象的語言。

  • 何為“神奇的數字7”?

《金字塔原理》引用了米勒的論文《神奇的數字7±2》:大腦的短期記憶,無法一次容納約7個以上的項目。這一結論因人而異,有人可能一次能記9個,有人則只能記住5個。因此,為方便記憶,人腦具有將事物進行歸類分組的特點,例如,古人夜觀天象,看到的是“北斗七星”等一個個規則的圖案,而不是散亂的星辰。

無數事實表明,人腦對形象化的東西更容易印象深刻。我們熟知的“杯弓蛇影”的成語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證。

從《金字塔原理》看復旦學霸筆記,淺談語言形象化的重要性

04

怎樣通過《金字塔原理》使語言形象化

關於“語言形象化”這一觀點,《金字塔原理》並沒有系統的論述,而是散見於各個章節,我也是經過反覆閱讀後偶然發現的,僅代表個人意見,或許可供參考,歡迎大家留言討論。那麼,怎樣通過《金字塔原理》使語言形象化呢?

  • 一是建立“邏輯樹”

正如金字塔只有一個塔尖一樣,喬木亦只有一根樹杆。同理,一篇文章有且只有一個主題。邏輯清晰的文章猶如一棵“邏輯樹”,所有的句子和段落好比枝葉,都是為文章主題服務的。

從文章到段落都需要“邏輯樹”,書中提出了“列出關鍵句”的方法,即“觀點前置”,讓讀者在開始閱讀的頭30秒內就能瞭解你的全部思路。

建立“邏輯樹”,離不開“先思考,再表達”:只有腦海中有清晰的圖像,才能轉換為清晰的句子。

從《金字塔原理》看復旦學霸筆記,淺談語言形象化的重要性

  • 二是巧用“比喻”
  • 書中引用了威廉·明託教授的論述:

    “寫作時,你好像一位司令官,指揮著千軍萬馬,排隊通過一個每次只能通過一人的隘口;而你的讀者,則在另一邊迎接,將部隊進行重新編隊和重新組織……”

    正是明託教授這段形象化的描述,幫助我打開了關於“語言形象化”的思考之“門”。

    比喻就是將讀者未知的東西,與眾所周知的常識聯繫起來,例如,在本文的前言中,我就用了“戀愛中的相思之苦”來形容讀書時“求而不得”的煩惱,希望能夠有利於讀者朋友的理解。

    • 三是講好故事

    “深夜,兩個愛爾蘭人在一座古怪的城堡中相遇……”

    這是書中列舉的關於某主題的“故事”,用來吸引讀者注意力。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為什麼廣為流傳?《故事會》為什麼深受歡迎?就是以形象生動的故事語言,通過設置懸念、衝突和疑問等,滿足人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

    • 四是引入“情境”

    書中引用了梭羅的《瓦爾登湖》片段:

    “我借了一把斧子,走進瓦爾登湖畔的森林中準備蓋房子的地方,開始砍伐一些如箭矢一般高聳入雲的小白松,來做我的木料……我工作的地點在一個令人愉悅的山坡,透過坡上茂密的松林,能看見湖水,還有林中的一小塊開闊地,小松樹和山核桃樹鬱鬱蔥蔥。”

    從《金字塔原理》看復旦學霸筆記,淺談語言形象化的重要性

    情境化描寫自帶“畫面感”,能夠讓讀者在腦海中形成“臆造圖像”。

    經典著作中的情境化描寫還有很多。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關於父親穿越鐵軌、攀爬站臺買橘子的場景……通過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展現了慈父與兒子在車站惜別時的“背影”。

    與文學作品不同,在新媒體文中,引入“情境”應該多用名詞和動詞,多用意思明確的短句,以適應手機屏閱讀的特點。

    • 五是“視覺演示”

    通過圖表、幻燈片等形式,讓線性的文字“活”起來。《金字塔原理》一書,就用了92個圖表來說明正文的內容。

    在“演示的邏輯”這一章,提出了好的幻燈片,圖表應占到90%,文本僅佔10%的建議;少量的文字部分,也應該用“搭積木”的方法,儘可能直觀形象地演示出來,等等。

    以上5點,均來源於《金字塔原理》,也是我歸納該書的核心要義就是“語言形象化”的重要依據。

    05 結語

    最後,用一張思維導圖,回顧一下本文的寫作邏輯和主要內容:

    從《金字塔原理》看復旦學霸筆記,淺談語言形象化的重要性

    • 01 寫在前面:通過提出問題,描述兩種截然不同的爭論,講述我與《金字塔原理》“苦戀”的故事,亮出“語言形象化”這一主題
    • 02 關於《金字塔原理》和作者:交代該書的主要內容及作者的相關背景
    • 03 為什麼說《金字塔原理》的核心要義是“語言形象化”:從“知識的詛咒”和“溝通的漏斗效應”,到“神奇的數字7”,解讀語言形象化的重要性
    • 04 怎樣通過《金字塔原理》使語言形象化:提出了建立“邏輯樹”、巧用“比喻”、講好故事、引入“情境”、“視覺演示”等5種方法

    本文采取常見的“總—分—總”結構,努力在文中展示“金字塔結構”,體現“語言形象化”的特點。若你感受到了,將是我莫大的榮幸和持續創作的動力。今天就分享到這裡,特此聲明:關於“語言形象化”,僅代表個人觀點,請本書的資深讀者多多指教,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喜歡蘭韻書香,努力向上生長,熱愛閱讀寫作,用文字記錄生活、溫暖心靈、傳播正能量。 請多關注@蘭得一見,2020我們一起成長!)

    參考資料:芭芭拉·明託《金字塔原理》(汪洱 高愉 譯);朱自清《背影》。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原創不易,轉載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