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為官一任,任期只有幾年?

【材料】《資治通鑑》漢紀 光武皇帝 建武六年 公元30年

九月,丙寅晦,日有食之。

執金吾朱浮上疏曰:“昔堯、舜之盛,猶如三考;大漢之興,亦累功效,吏皆積久,至長子孫。

當時吏職,何能悉治,論議之徒,豈不喧譁!

蓋以為天地之功不可倉卒,艱難之業當累日也。

而間者守宰數見換易,迎新相代,疲勞道路。

尋其視事日淺,未足昭見其職,既加嚴切,人不自保,迫於舉劾,懼於刺譏,

故爭飾詐偽以希虛譽,斯所以致日月失行之應也。

夫物暴長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壞。如摧長久之業而造速成之功,非陛下之福也。

願陛下游意於經年之外,望治於一世之後,天下幸甚!”帝採其言,自是牧守易代頗簡。

【譯文】九月三十日,出現日食。

執金吾朱浮上疏說:“從前在堯、舜的太平盛世之時,還每隔三年就對官員進行考核;我大漢王朝的興起,也是得益於累積功績,官吏的在職時間都很長,甚至傳給長子長孫。

如今的官職,在位時間都很短,怎麼能夠治理得好地方,評論抨擊長官的人,哪裡能不喧譁!

臣以為,想創造驚天動地的功勞,就不可操之過急;艱難的事業沒辦法一蹴而就。

而臣最近看到太守、宰相頻繁更替,迎新送舊的馬車在道路上疲於奔命。

歸根結底,在於官員任職的時間太短,還未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責,就遭到了嚴厲的責備,人人不能自保,被檢舉、彈劾所迫害,畏懼諷刺和譏笑。

所以紛紛爭相浮誇偽飾以求虛名,這正是導致日食的原因。

突然暴長的生物必定容易突然夭折,成功得快必定失敗得也快。如果摧毀長久的事業,而只求一時的功效,不是陛下的福分。

希望陛下高瞻遠矚,把眼光放到三十年開外,則天下甚幸,百姓甚幸!”皇帝採納了朱浮的建議,從此,地方牧守的更換頻率大為減少。

【解析】這篇材料,涉及流官制,什麼是流官?流官就是流動的官員,官員有一定的任期,任期滿了則調往別處。朱浮借著日食的事情向劉秀進言,希望劉秀能夠抑制官員流動情況。

當時的情況,公孫述割據巴蜀,隗囂割據雍涼,十分天下劉秀已有其中七分,然而巴蜀、雍涼全都是絕遠險要之地,中原大地又飽受戰亂的摧殘,百姓流離失所,劉秀雖然佔有七分領土,可是生產並沒有恢復過來。

在這種形勢下,劉秀選擇了偃旗息鼓,埋頭髮育。相對而言劉秀的領土和人口都佔優,劉秀自己的年紀也比隗囂、公孫述小很多。

時間是劉秀的朋友,隨著中原生產的恢復,越拖綜合國力差距越大,越拖統一天下的困難越小。

天下初定,帝國大多是休養生息,秦始皇和隋煬帝沒有執行休養生息的國策,最後都崩了;漢高祖、唐太宗、明太祖都執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因此奠定了幾百年的國祚。

在恢復生產的大方針下,劉秀抑制流官,加長官員的任職區間,有利於官員在地方上深耕慢耘,有利於國力的快速恢復,無疑是十分明智的。

但是事實上,流官制是中國古代長期執行的政策,從秦漢到明清,大多如此。抑制流官,只能是迫於形勢的權宜之計。

同樣是亂世,為什麼西漢末年劉秀可以快速統一天下,而東漢末年曹操卻舉步維艱?

其原因之一就是東漢統治者沒有嚴格執行流官制,導致地方勢力的觸角滲透得太深,數世的經營,以至官員和地方勢力結成牢不可破的利益集團,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掠奪他人利益而戰。

到處都是根基深厚的小山頭,統一天下自然舉步維艱。這是不執行流官制對後世的影響,但流官制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流官制對當世更具有顯著影響,流官制的當世好處,通鑑網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弱枝強幹

對地方官員的任期加以限制,有助於防止官員在地方上做大,比如說一任地方官為五年,新官就職,光是適應新環境、新人事就至少要一年,接著協調統一各方勢力又要一年,剩下的三年,才是官員真正幹事情的時間。

正因為官員自知幹事情的時間不多,因此才不會生出非分之想,想在某地營造盤根錯節的勢力,好長遠經營,這是中央對於地方的限制,使得地方上的權柄永遠拿捏在中央手上。

權柄就好像杯中的水,倒在地上容易,但是覆水難收。一旦官員長久任職某地,在該地生根發芽,再想收回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權,其難度就大大增加了。

一旦中央弱勢,就會引發地方上的割據,從而導致中央陷入財政和軍事上的雙重困境,比如說唐朝的節度使,清朝的東南互保,其直接原因都是由於官員在某地任職過久,形成了堅固的基本盤,加之中央控制力減弱造成的。

二、催抑豪強

外派官員本身勢單力孤,掌握的是朝廷給予的名義,真要想快速在當地站穩腳跟,則必須與他們成為朋友,在封建政治態勢下,地方官只有獲得當地豪族的支持,事情才能貫徹下去。

而人性是自私的,豪族願意支持官老爺的政策,必定是該政策可以為他們帶來好處,他們可以從中撈取利益,如果官員長期不遷徙,則和豪族一直是友好的合作關係,則會使豪族越做越大,變成帝國的腫瘤,使得手腳臃腫。

流官的第二個好處,就是可以催抑制豪強。當第一任地方官任期已滿,五年之內,地方上的豪強勢力已經成長到了一定程度,該給的好處,第一任地方官已經基本給到了。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此時新上任的官員要想做出政績,則必須要營造新形勢,如果新上任的官員不建立一個新的生態,他們坐在官位上將毫無政績可言,沒有政績,位置就坐不穩,更得不到升遷。

但凡是想坐穩位置,想要升遷的官員,一旦坐上了前任的交椅,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則必須提出一個新的政治口號,將原來屬於少數人的豪強利益,重新分配。

如此,為官一任,實際上就是將地方上的利益關係大體上重新分配,使貧窮者變得富裕,使富裕者變得貧窮,循環往復,不斷地重置,就能達到催抑豪強的效果。

豪強勢弱,則階級流動性強,階級有流動性,百姓就有努力奮鬥的希望,百姓願意在政權下努力奮鬥,則意味著支持和擁護,組織能夠獲得百姓的支持和擁護,則安穩無虞。

三、遏制貪腐

俗話說有恆產者有恆心,流官沒有恆心,很多人認為流官會導致貪腐惡化,其實這是不對的。流官不僅不會導致貪腐嚴重,更是遏制貪腐的原因。

為何?有兩點,首先是由於官員的流動性加強,前幾年在這裡任職,後幾年在那裡任職,官員和地方的接觸面變廣,貪腐往往是不為人知的事情,知情者越多,則越容易敗露。

因此往往某地的一樁貪腐案發,常常可以在涉案人員身上審出千頭萬緒的線索,分別指向不同時間段,不同地點的嫌疑人,這些地方都是該嫌疑人活動過的地方。

鑑於這種拔出蘿蔔帶出泥的形勢,官員和地方人士由於擔心受到無故的牽連,往往都會投鼠忌器,互相之間不敢有太深入的交集,這是流官遏制貪腐的效果。

既然流官可以遏制貪腐,為什麼很多時候貪腐還這麼嚴重?很多人覺得貪腐嚴重,那是因為見識少,貪腐這種事情,從古至今都有,沒有最嚴重,只有更嚴重。很多人覺得貪腐嚴重,其實只是因為沒有見過更嚴重的。

在歷史上,凡是官員貪腐是偷偷乾的,官員們還知道貪汙不對,都不叫嚴重。最嚴重的貪腐,是正大光明的貪腐,理所當然的貪腐,互相攀比的貪腐。

在那種時代,讀書人的事,怎麼能叫貪汙?你不貪汙,就是官場的恥辱,比如說西晉時期著名首富石崇,當荊州刺史當成了首富,還公然在皇帝面前和國舅鬥富,皇帝更是親自參與進來,這才是最嚴重的貪腐,因為貪腐已經不是罪了,合法致富能叫貪汙嗎?

為什麼西晉的貪腐如此嚴重?甚至嚴重到貪汙合法,其重要原因就在於,在九品中正制的框架下,流官制已經形同虛設。

以上是流官之利,那麼,流官之弊端又是什麼呢?明天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